叔本华《论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来总结发现存在所有个别事物中的一般规律。也因此科学是有范围的,因为科学本身是基于一个限定条件——一定的分类下完成的。但是历史不一样,历史是不能从一个个发生过的事情里面总结得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的。它的一个个个体只是借由因果联系成串而构不成系统网络。科学是基于概念而形成的,它研究的是类别,是一类事物。而历史研究的只是单个事物。
如果这样那么研究历史的理由是什么?不是说温故而知新,太阳下没有那一件事情是新事吗?这说明研究历史对推导未来具有一定的帮助啊?
历史好比是一种经验,会出错但也很有用。科学确实在经验之上的。
对于认识人的本质来说,文学比历史贡献更大。因为文学是对历史的总结提炼,而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学里获得更多的教诲
为了应对复杂多样的个体,缓解我们的求知欲。我们选择了将这些无穷无尽的个体按照特征或者用途等要素分类,分类是科学的基础。科学以其分类瓜分了所有个体,通过个体的普遍性来创造概念。科学是研究概念的学问,也因此可以通过概念,准确的描绘个体的特征。比如人这个概念,代表有头脑,高等智慧等信息。所以了解科学我们可以把握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种变化和状态。
科学讨论的始终是事物的类别,而历史则讨论单个事物。前者是永远存在的事物,后者则是只存在一次,以后不再的事物。
而在科学之上的哲学,是研究最普遍的特性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为我们说明一切事物的。
但历史不属于科学,他不能通过普通的事物认识到个别事物。甚至可以说历史里面没有普通事物,只有个别事物那些历史事件都是已经发生的,不可变更的事件,历史只能把他们一一罗列出来。它是作为一种经验的知识。它是模糊的,直观的。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认识我们自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借此来了解我们是谁,我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科学通过对单个个体的深入认识来研究其本质,总结出普遍性的概念。但是对于历史,它的个体时间是不能深入认识的,越深入越模糊,显现出更多的问题与疑惑。它只是罗列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在真正的科学里,个别、特定之物是最确切、最可靠的东西,因为我们是透过直接感知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而普遍的真理却是首先要从直接感知那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普遍真理里面的某些东西有可能是错误的假定。但历史中却正好相反。最普遍的也就是最确切、最可靠的。例如战争的年代。相比之下,个别的事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却有欠确切;人们越是细究个别的情形,对其了解就越模糊不确。
叔本华对历史的三个观点
1.历史可以作为认识人的本质的工具,但是稍逊于文学
2.历史不是真正的科学
3.人为的把历史构建成有开始、中间、结尾的整体是建立在对历史的误解上的。也就是说认为历史的各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含义丰富的关联。
历史的价值所在,关于个人理性。让我们不再局限于此时此刻,而是拓展到过去和更遥远的过去,借此来明白现在和思考未来。也就是反省和回顾的意识。
历史可被视为人类的理性或者反省意识,它代表着为全人类所直接共有的自我意识。全凭历史的作用,我们人类和人性才真正联系在一起。
人类关注历史也就是关注自身。语言是代表着个人的理性。因为语言需要组织和思考才能说出来并与别人交流,文字则是代表着人类整体的理性,因为文字记录下历史,保留下前人的思考于问题,使思想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断绝。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