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书来身在四海,书途同归谈写作

共读|动物农场的1984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94人  果果在简书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一只聪明有决断力的猪,名叫拿破仑,他带领农场的动物一起赶跑了暴虐的农场主,解放了农场,使动物获得自由。起初动物们都很高兴,但是渐渐地,猪变成了特权阶级,一起出生入死的动物,有被杀的,有被宣布为叛徒的,有被累死的,还有被送去屠宰场的,剩下来的动物处在更深重的被奴役状态,而且最严重的是,随着猪建立的制度越来越森严,随着猪偷偷篡改革命时的纲领,动物们渐渐忘却了革命的初衷,并且,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这是乔治奥威尔1945年作品《动物农场》的主要内容,据说是反讽当时苏联斯大林时期的集权统治。

1948年,奥威尔让动物农场故事升级,极权统治时代来临,这就是我们熟知的《1984》,书一成,世界震惊。

  在奥威尔设计的1984年的极权状态下,人类在核心党的领导下,所有的思想受到监控,房间里一台永不能关机的电幕,不断宣布各种虚假的新闻,监视人在房间里的全部活动。在这样的世界里,人性是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无丝毫信任可言,一个人的梦话可能变成思想罪的源泉,孩子可能是告发父母的元凶,家庭和性是与24小时工作相忤逆的,年轻人受到教育,性是可耻的,孩子以后将用人工授精完成,一出生就母体分离,送到统一管理处。除了核心党,人们什么都不能爱。

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小说,诗歌等全部由机器完成,人们都不读书,书不过是如同鞋带或者果酱的东西。

 更可怕的是,词汇的多样性被取缔,只剩下能表达绝对意思的单一的词,不需要反义词,不需要同义词。由于没有词汇表达,所有的人将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人们必须都保持正统一致的思想,不用思考不用想,也不准思考不准想。所有人的脸上只能保持一个高兴和满意的表情,不高兴就可能犯了脸罪。

  初看完故事,觉得《1984》的叙事非常电影。小说里的玻璃镇纸和那张曾经在温斯顿手里呆了5分钟的旧照片,如同电影里的象征物。前者代表了对过去的怀恋,被思想警察无情丢向墙面,裂成碎片。后者代表了真相,被奥伯朗丢入风洞,化为灰烬。在极权统治下,过去不存在,真相也从来没有过。

  温斯顿最后被一颗后脑勺飞来的子弹打穿,他非常高兴,临死前终于接受了老大哥。但实质是,他在各种非人折磨下,最终由衷地背叛了自己对真实生活的渴望。

 《1984》出版后,奥威尔曾说:我并不相信我在书里所描述的社会必定会到来,但是,我相信某些与其相似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我试图从这些极权主义思想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引出其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

在奥威尔笔下偶尔的温情里,温斯顿希望自己和裘丽娅可以公开走在街上,不带恐惧,谈着琐碎的事儿,买着家用的杂物,他尤其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地方可以单独呆在一起。

  感谢奥威尔,我们不用真的经历极致的苦难,就可以明白,所谓幸福生活,不过是,寻常的人过寻常的日子。

   奥威尔一生不得志,被东西方视为危险的异端。他的作品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封杀,而在英国国内,却又被怀疑为共产主义者,从1929年起一直被严密监视到1950年病逝。在奥威尔的笔下,温斯顿似乎被打败了,但是奥威尔本人却始终保持了一个自由斗士的姿态。《1984》耗尽了奥威尔毕生精力,在该书出版不久后,奥威尔因肺结核去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