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有感
从4月份借了阿拉伯通史开始,一直到现在,省图书馆的这本书都被我独占了,一到还书的日子就去还书,还完之后立马又复借,因此我不得不每个月去一趟图书馆。
虽然到现在还只看了一半,但是这半本书确实让我对古代阿拉伯有了相对全貌的认知。看了别人的书评才知道,大部分阿拉伯相关书籍一般是从默罕默德创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历史的开端,对于此前的历史数笔略过。
希缇这本阿拉伯史记载了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半岛的人文、地理,奈伯特王朝、赛伯邑王朝都做了相对周全的叙述,南方阿拉伯人利用自己的地利在南亚、欧洲之间经商创造的辉煌。
关于作者菲利普希缇,能够感受到他书里的那种想要为阿拉伯撰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是美籍叙利亚人。看到后面又发现他还是客观公允的,没有过分偏袒阿拉伯人。
他对于穆斯林的士兵们占领了波斯帝国以后,落后的阿拉伯人第一次见到这样波斯富丽堂皇的宫殿,所暴露出的无知和野蛮,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及阿拉伯帝国版图扩大以后,历任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的君主)开始享乐饮酒诵诗,让圣洁的麦地那充满了享乐、放纵。
在全书开始之前作者强调了阿拉伯地区的重要性,这是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书,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巴以冲突,都能够直观感受到阿拉伯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地理对于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影响极大,半岛内部大多是沙漠,仅有沿海的叙利亚和也门较为湿润,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阿拉伯地区人们互相厮杀、劫掠,抢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在古代阿拉伯地区,劫掠是合法的。
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后,主张穆斯林皆兄弟,人人平等。当时欧洲是黑暗的中世纪,在伊斯兰教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伊斯兰的这一主张收到了很多了地区和国家人们的认可,在基督教信仰并不深厚的黎巴嫩、巴勒斯坦山区,很多人从基督教改信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内部又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认为应当选举有资历、能力的人作为默罕默德的继承人,什叶派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丈夫)才是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甚至极端的什叶派会认为当初安拉确定的使者是阿里。
在被阿拉伯帝国征服的地区,当地人们只要信仰伊斯兰教就可以不用缴纳人丁税,这种方法使得伊斯兰教在被征服地区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