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焦点
早上,有起床气的孩子一照镜子就开始哭:“我的头发乱了,翘翘的,同学会嘲笑我的,我要去理发!”
我开始解释:“现在理发店还没有开门呢,你要去幼儿园,去理发的话要请假,等放学后再带你去!”
“不行,同学会笑话我的,呜呜…”孩子眼泪汪汪。
“同学为什么要笑话你?我们都难免会遇到嘲讽,但你不能太在意外界的评价。”我一通密集的话语引导,甚至还讲了现编的故事。可孩子还是继续哭泣,亲测无效,这种直线思维是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的。
人至践则无敌,学而怎能不用?试试转移注意力。
我说:“你张开嘴巴让妈妈看看昨天补的牙齿,疼不疼?”
他愣了一刻,随即回答:“妈妈,补牙不疼啊,昨天我只是有点害怕。”
“可是后来你还是勇敢地坚持下来了。”
“对啊,妈妈我很棒吧?”
“是的,妈妈好开心。”
“我也很开心。”
“再看看头发,还丑吗?”
“好像没那么丑了。”
虚惊一场,顺顺当当去上学,妈妈的化情大法又奏效了。
人的情绪是对立的,不可共存。比如,你不会既高兴又痛苦,既兴奋又低落,或者既感到无聊又感到有趣……因此,想让孩子脱离低落内耗的情绪,就要转移他的关注点,进行情绪调频,从低点调到高点,就像从-A到A,而孩子情绪转换又比较快,这是实用技巧。
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做家长的多有禁忌。比如,掉到地上的东西不能捡不卫生,不洗手不能吃饭等,有一本绘本叫《大卫,不可以》,书中说明了种种不可以,但却没说什么可以。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对象什么都可以想,就是不要想白熊,可是结果恰巧相反,实验对象大多在想白熊。我们的潜意识对于“不”类的信息接收不到,关注点牢牢地锚定在“白熊”上。因此,你越不让孩子干什么,他的注意力迅速就会被吸引过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基于如此,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语言技巧,少说“不”,多正面确认,就像农夫要想地里不长草,就要多种麦子,才能有所收获。你不想让孩子浪费时间,就要说“请珍惜时间”;不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就要说“多吃蔬菜水果健康食物”;不想让孩子打游戏,就要说“学习能提高人的成就感”。你脱口而出的,就是你的未来。正向的语言反塑大脑,这样语境下成长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这是转移焦点在教育中的小小运用,其实,对于我们成人遇到的问题也一样有用。比如两夫妻吵架,明面儿上吵的是A,实际妻子可能生气的是B,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而让丈夫猜;比如一直以来你都没有赚到钱,可能是你的经验没积累,能力没提升;比如你没有影响力,说话没有分量,不是你的职位低,而是你没给公司和他人提供价值。所以对于有些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理解才能更接近本质,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诗为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才不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ABC理论,其中B是指“信念”,即个体对事情的解释。有句话说的好“伤害你的从来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信念,就是焦点,你能量聚焦的地方。
大概有什么样的信念,什么样的焦点,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吧。而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还不得习得转移焦点,转换信念,调频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