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
我经历过一次异国恋,相处了一段时间就分隔两国了,6/7小时的时差,每天下午就像《小王子》中的小狐狸感知到小王子要来的时候,提前1小时就开始期待,然后聊天,说说近况,闲聊些七七八八的到我睡着,周而复始。这时候的感情虽然经常因为见不到而觉得很难受,也会争吵,但也还算甜蜜。
后来有机会到了同一个时区,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同居生活,我想是我心态不对,也许也是我的想象过于美好,才到了第二天,我就无法接受,跟对他说:”为什么是这样的?“ 他也问了我同样的话,为什么我是这样的。
两个人的时候居然比一个人更寂寞,更孤独,这是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回想那时候,我不能接受的地方是尽管到了一个时区,对方仍然和我生活在不同时区,反而他的作息就很适合异国的时候。永远都是我醒着,他睡了,我要睡了,他睡不着。然而我也不能怪他,因为这是他已经习惯了,他就真的睡不着觉……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很不开心,而他也能明显感受到我不开心,但是无法改变,正如我也没有办法适应他的作息。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当时还是在毕业论文阶段,还允许他这么作息,现在工作了,我看平时他也是算正常作息的,当然一到周六周日又回到了原来的光景。
还有一点就是觉得对我不够重视。当网友似乎更适合我们的相处模式,当我真的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对我不够好。比如不会主动安排一些行程,也不会给我做饭啥的,更别说准备一些小惊喜。然后转念反思自己,也是我没有主动做好计划,或者说我即使做好了,也没有人会配合我……说出来真的也是蛮心酸的。
最后呢,是我发现我融不进他的朋友圈哈。因为我在那边也就只认识他了,等于说也没啥圈子,就几个同学在那里。他找一天带我去见了他一个朋友,就……很无聊啦~他们在聊的事情我也不感兴趣,乖乖装死。他妈妈在另一个城市,也不可能过去见面。
总之呢,同居是一个蛮好的途径,可以非常直接地感觉一下是否适合生活在一起。当然我觉得磨合是需要时间的,在相爱这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是应该要多花点时间下去的,然后在不断翻来覆去的考虑中决定是不是可以继续在一起。谁都有些臭毛病,所以不要太强求,只看能不能接受,或者说,沟通了以后彼此能不能做出改变。
第一次同居,我觉得一开始都有些害羞和不适应,但这始终是一个最直接的方式以及走向婚姻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不过现在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像我朋友就是坚持要领证后再住在一起的。我个人认为还是挺有必要的,加深了解蛮好的。
好啦,希望大家都相处愉快,幸幸福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