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字裡藏醫——癲狂

2022-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毛石
“癲”指病入頭腦,行為、語言、思想顛倒、錯亂。“狂”從犬從王,是喪失人性、稱王稱霸之意。

所謂的燥鬱、憂鬱症,就是古人說的癲狂,是心病,是神明之亂。

“癲”,從疒顛聲,此為形聲兼義,疒字頭的原意是病床。“顛”是指頭顱顛頂,指病入頭腦,二是指患者行為、語言、思想顛倒、錯亂。現代人說起癲,大概想像成跑跑顛顛的樣子,有的字典甚至把它等同於狂,這是完全錯誤的。

古人雲:“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癲疾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負面的、陰性的、狂症正好相反。《靈樞·癲狂》說:“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後來的《難經·五十九難》說:“癲疾始發,意不樂,僵僕直視,江浦,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大概就是說癲病開始的時候,病人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很多人沒有醫學常識,試圖透過思想工作、心理諮詢讓患者高興起來,其實根本無濟於事。有的患者有不高興的原因,但大多數患者事事如意,可就是不快樂。其實這已經是生理問題,不是意識層面能解決的。癲證病人頭部症狀也很明顯,頭暈、頭重、頭痛(注意不是頭疼),經常翻白眼(視舉)。癲症發展下去有兩個結果,一是轉化為躁鬱症,出現眼紅、心煩、不睡覺等問題。另一個就是昏睡不醒,眼光發直,臥如僵屍。

“狂”從犬從王,有喪失人性、稱王稱霸之意。《難經·五十九難》說:“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靈樞·癲狂》對癲狂有近一步的論述:“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大概意思是說,狂症病人發病初期表現為很少睡覺,也不吃飯。總是認為老子天下第一,經常無緣無故地笑,而且笑個不停,毫無目的地在街上亂竄。

癲狂病誘因大多與情緒、情感刺激有關,癲一般“得之憂飢”、“得之大恐”。狂一般“得之有所大喜”。更重要的是發病條件,涉及患者的精血、元氣、心神,和外來的邪鬼。

癲是陰證,也就是說陰寒內盛或者陰血不足,都可以導致癲疾的發作。狂是陽症,陽氣亢進和陽氣不足,都可以導致發狂。《黃帝內經》和《難經》都指明了癲狂的實症病機:“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治療實症癲疾,《靈樞》主要採用放血的療法,直到血脈顏色恢復正常。

陰血不足的顛疾,根本原因在於精血元氣不足,無力涵養心神。

治療狂症,先要控制其飲食,斷絕能量供應。另外服用打鐵剩下的鐵渣滓,也就是生鐵落,引火熱之氣下行。針刺治療狂症,一般選督脈上的上星、人中、百會穴。別看狂症的患者會吵鬧不休,見到小小的銀針還是害怕的,針刺以後若能入睡,就是最好的效果。

癲狂雖然分屬陰陽,但是陰陽互根,陰陽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癲久了可以發狂,狂久了,也可以發癲。

反觀躁鬱症患者,其表現出的症狀完全符合古人所謂的癲狂的特點。在憂鬱期,病人一般表現為表情淡漠,沉默癡呆,時時嘆息,言語無序,或喃喃自語,多疑多慮 ,穢潔不分,內疚自責,神思恍惚,心悸易驚,善悲欲哭,肢體困乏,閉戶僵臥。

憂鬱日久會,出現一種陽性症狀,比如失眠、早醒、焦慮、煩躁、不安、出逃、自殘等。

在狂躁期表現為興奮喜悅,注意力分散,性情急躁,頭痛不眠,兩目怒視,面紅目赤,狂亂無知,罵詈嚎叫,不避親疏,逾垣上屋,甚至毀物傷人,氣力逾常,登高而歌,乃至棄衣而走

躁狂日久,精氣衰減,又會轉回到憂鬱狀態。

在治療上,如果我們嚴格遵循中醫理論,抓住其心病、神亂的病機,分清陰陽虛實,再給予對症的治療,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