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一点一滴
这些年积累的哲学素养和基础算是没有白费,乔布斯乔老爷子还是有东西,所有你学过的在未来的某点上一定会以一中特殊的方式被连接起来。
在网上和现实的讨论中有很多人说我理性,过于理性,但我是我反思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的语言到现在变得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了,我的内核更像是浪漫化的,浪漫化的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些戏虐化,戏虐现实,游戏人生。
在初中时期我接触到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但往更早回溯,我最早接触的系统性有规模的教育在学校,特别是小学时期,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数学科目和议题,在数学考试中,这样的题目条件结论都精密和完美的令人欣赏,我在小学阶段也会对数学怀着一种赞叹和兴奋的心情,因为过程和结果都太过流畅和顺理成章了,流畅的如此奔放和夸张,令我沉醉其中,这让我觉得我的浪漫实现了。
同时也是因为此,我的数学成绩在当时已经比较高的五至六年级实现了一次满分的关键现象,仅在在数学的逻辑思维上完美的超越了当时的大多数同龄人,同时在这一阶段获得了许多同学和家长老师的追捧和看好,由此心情变得空前的浪漫了。
这个浪漫又让我回想起来很多更早的不愉快回忆,那就是在年纪还未到受教育的时期,学前班之前的时期,我特意查阅了即是3至6岁的时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爸爸经典又深刻的发言,他无法确认幼儿园的价值,因为在提问我小学算术2+3的时候我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并且仍然或模糊或清晰的地记得幼儿园里面有很多简单逻辑和早期逻辑的教育,但并不是数学,而是认数和认物,由于听不懂他们说话和表达的逻辑,我受到了我爸的毒打,并因此退出了幼儿园的行列——理由是那里又贵又不教知识,被送入旁边石斗村一个老婆婆开的私塾。
不过在私塾里我似乎过得更加开心和舒服了,和我在一起的是年龄大小不同的小孩,不过我好像是这里面最小的一个小不点,见了谁都得叫哥哥姐姐,最开心的时候不是上课,而是下课在门口的小卖部买一包方便面捏碎了去喂老师院子里的鸽子,那时常有一个姐姐陪我,和可爱的一个小女孩,但我可能并不懂什么叫喜欢,就是常和他一起喂鸽子让我觉得很舒服,我甚至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她的名字叫做gui ya chen,第一字念一声,第二字念三声,第三字念一声,但我当时不认字。因为叫她的名字太多,我在放学时被他爸爸当场批评没礼貌要叫姐姐,唬的我好久时间没再敢跟她互动,因为怕他爸爸揍我。
而我在私塾的教育毫无疑问的失败了,其他的哥哥姐姐在被点到发言的时候可以流畅的答出老师要的答案,但我总是被批评的那一个,同时那些照着写字和简单的四则运算作业对我成为了是一个世纪难题,或许,我根本没去想去想过解决,那时我想的是早上用钱在小卖部买什么?是牛轧糖好吃还是买方便面陪小改改喂鸽子呢?我又一次受到了我爸的毒打,而且是比上一次更毒的毒打,他认为我没有记性,着实对我造成了不小的阴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挥之不去,从那以后,我与父亲的关系空前的疏远了,好像就是从那时起,我突然不再认识我的父亲了——父亲是一个打我的人,他在我的认识里面消失了。
我每天和妈妈走在一起,但我渐渐发现妈妈也并不可靠,他虽然不会打我,但是会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试探和刺激我,也许她才是第一个教会我什么是逻辑的人,让我知道做不好会挨打,不听话会被罚。
和曾祖母的相处也很愉快,除了会在我玩的尽兴的时候不想回家要拉我回去,因为她是个很温顺的老人,话语不多,但是常常带我出门,楼下的小院子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在那里抓蚂蚁,拔树叶,跟曾祖母串门探亲,那时我认识了家里面还有这么多我没见过和不认识的人是亲人。曾祖母是我觉得最有安全感的人,而和妈妈的相处总让我觉得有一丝不快。但当有一天他们同时不在的时候,我感到了空前的孤独和恐慌,手足无措,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也许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了我是谁,我意识到我是一个脱离她们的存在,但每当想起我的曾祖母我都会心里一阵一阵的舒服和安宁,即便在她不在的时候,我都会想想她还会回来。
事实上有一天过后她的确不再回来了,我的妈妈告诉我我的曾祖母坐飞机去了,因为咸阳市的飞机场和火葬场在同一个方向,我逢人便答我的曾祖母坐飞机去了,想着想着这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但我蓦然回首,我的亲人已经不在身边了。
后来我进入了学前班进入了小学,这里有很多小姐姐和好玩的小朋友,就像爸爸说的那样,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和同学,和他们相处的确让我很快乐,但是在学里面最严厉的人是老师,我仍然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但很多时候我已足够聪明的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但我这时意识到了什么叫做不好意思,什么叫做害羞,什么叫面子,什么叫丢人,虽然我足够聪明解决问题,但是仍然受到母亲的责备,因为我成绩太差,因为我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我给他们丢人了,我有些自卑,我觉得我不如别人,情绪变得伤感和黑暗起来了。
也许这个时候我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我现在不认识的人,但是我的父亲出现了,他回到了我的生活,他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告诉我要诚实,要努力,只要努力没有完不成的事情,并且在我失败的时候帮我分析总结,即便他懂得并不多,其实他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六年级,我以当前小学难以见到的高分考上了咸阳市最好的初中并且没有之一,陕科大附中,俗称青院。三个科目仅扣个位分数,最终得分我现在仍然记得,286,语数英三科仅扣14分,当时我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前提是这一个没有补过课也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甚至无法得到父母功课辅导的孩子。
但是在这所初中里我迅速地落到了中游乃至下游,但是这里的老师真的很负责任,这不是一种关怀,更多时候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推着你往前行走,使你变的更为努力,同时老师的能力也很强,正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即便我数学看起来并不好,虽然无源可溯,但他的确给了我很多哲学上的启蒙和思考。
见到了我没有见到的世界,地理,历史,物理,政治,生物,化学,这个时候我生活中也闯入了一个电子计算机,这就像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一样,我的时间变得空前的不够用了,我既要学习我喜欢的,又要学习我需要的,我的世界中出现了一个从未出现的坐标——时间,我很不得一个小时掰开分成两个小时来用,我惊叹于大千世界的美妙并沉醉在知识的海洋,其中,虽然生活过得很苦,我付出了很多,主要是睡觉的时间,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同时疏远了自己的好朋友。为数不多令人美好的记忆仅存在同学上下课上的点点滴滴,但这个时候大多数的事情都足以令我兴奋和忙碌,我见识了很多
我主张购买了我的第一本书,主题当然很市侩《于丹论语心得》,我看了百家讲坛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我无力反驳,我爸极其罕见的对我的非学习内的行为给予了正面反馈。这是后来被封为心灵鸡汤鼻祖的作品,
我在也正是这时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大多数,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是蒙昧的,他们对世界,或者每一个人对世界都有多种看法,他们可能是会有策略上的高下之分的,虽然我获得了极多的体验和信息,但是我感到愈加的空洞了,有一天我从网吧走出,我感到一阵一阵的毫无边际的空虚感袭来,就像掉进了一个生活的旋涡。
后来我在网上接触到了政治经济学,在政治老师那里知道了马克思主义,但并未知道哲学的概念,结合自己在网上的资料所以又购买了另几本书,《郎咸平说》,两本,主题仍然很市侩,《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在这个时期我同时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学概念,发现除了单纯论述,数学也可以用来描述和指导现实生活,我结合当前生活状态对社会做出了大量的批判,这已经极为接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即用理论指导生活,用实践改变生活,但这仍然是一个重实践轻论证的过程,更像是机械唯物论,也就是我想什么就必须要做什么,所谓知行合一,也必须要在做了之后才能下定论。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时间不够用的原因,而在论证上也无迹可寻,我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并未将其内化,也没有辩证的思想,说实话,过得很累。在这一波绚烂的浪漫主义后,我冷静下来了,我购买了《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也是郎咸平教授的作品,我在寻求更高的理论支持和诠释。这本书的确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就像马克思主义一样,其中有大量的社会学概念和政治经济概念,对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触动。
其实回望并总结这本书,其实是结合黑格尔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进行批判,同时借鉴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说他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延伸并非不合理。其中对资本主义的诠释如此精确和完整,理论堪称精美,就像牛顿的物理学定律大厦一样,我着迷了,又一次回到了那个浪漫主义的状态,陶醉在社会主义的精美之中。
这个时候也正是我接受辩证思想的关键时期,但辩证带来的结果是选择困难,理论本来应该指导实践,最终成为实践,但马克思口口声声的说马哲是实践的哲学,但是与实践之间确实一道巨大的鸿沟,他有着许多隐形的假设和前提。
我遇到了一位新的老师,这不仅是因为我遇到了他,也是因为这个时候我需要他来渡我,因为快要中考了,该不该指导实践,如何论证的问题已经容不得我多加细想和琢磨,(从后验的角度来讲,即便细想和琢磨也无卵用),我参加了一个补习班,是第一个补课班,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人生最后一个补课班,那里有一位物理老师给我代课,学费很昂贵,但是庆幸的是结果极为有效。
此后我犹如开挂了一般,在中考前的排名和分数,节节攀升,在大约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一个飞跃,在人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最终在中考考取了咸阳市最好的高中之一——彩虹中学——当然这是外界评论和结果导向的“最好”,这是我初中阶段最后的一场考试,也是我发挥最好的一场考试,结果堪称完美,排名全班第九,看似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数字,但是这个五班中的前两人后来考上了清北,而班级人数是56。
他对我最重要的教育是思想,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有了思想,何老师教会了我科学的精神,科学不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精神,他说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我们很多人的学习可能以后一辈子都不会用到,但是这些学习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理论和背后的思想,这是我们生活需要的。在解题的时候,忽略一般性的情况,只考虑有限条件,他一并告诉了我科学哲学是条件下的哲学,逻辑其实极为简单,大部分题型建立在有限条件下,而你只要搞清楚条件是什么,条件是多少
这在我中考前在校的最后一天也收到了数学老师张老师的相同启示,他给了每个人一张卷子,让我们做,但是有人在两分钟内即完成了,而大部分人仍然还在急急忙忙的填写,过了五分钟,有人也完成了,过了十分钟又有人完成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奋笔疾书的氛围当中。这时他叫停了,他笑了,他提示大家请重新阅读题干,卷头赫然写着请先认真阅读一遍所有题目,再做解答,而密密麻麻的题目中最后一题赫然的写着,当你阅读至此,已无需作答,你已获得了本次考试的满分,可以开心愉快的交卷了。
科学精神的逻辑只在有限的条件下成立,他既非生活,也非真理本身,更像是一种规则和道德。
或许是来源于此,后来我的学习变得没有那时努力了,我很少再熬夜,也很少会在很早的时间爬起来上网——玩游戏也基本戒了,它不再是一种依赖了,对我的刺激也变得所剩无几,我试着回归生活本身了,我试着寻找存在的意义,我在放假的时间会约会一些朋友同学,和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
即便中途被从最好的班级退货到了普通的班级,甚至各方面表现都极其的平庸,但我在高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感受到了很多的感情,有苦的,也有甜的,有笑的,也有泪的,高二那年我遇到了喜欢我的人,她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我也遇到了我喜欢的人,她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不喜欢,什么是伤害。对前者,我多少有些心怀感激和愧疚,对后者,我也有很多的怨恨和不甘。
也有很多亲密的哥们兄弟,大家会在一起吹牛,也会在不开心的时候报团取暖。我以为那一瞬的浪漫可以成为永恒。
当然我也没有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我仍然在繁忙的时候更加严谨的对待学习了,我渐渐的发现,除了读不完的课本和做不完的题,还有很多老师无法解答的问题,还有一些违背科学精神的论述,这些问题指向了未知和不确定,是知识的禁区。加上他们的教师身份这加重了我对他们的蔑视,或许他们本就不该受到如此高的尊重,我开始尝试对很多事情进行自行诠释和猜测,事后证明,很多猜想都得到了最后的实际验证。
我们学校校外的早餐和卖东西的服务在高三班的区域被叫停了,所以很多人早晨要么饿肚子,要么去挤商店,十分钟买不下一个面包,我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组织了早餐的团购活动,和买东西的订单机制和运送路径,在理论上推理成功后,我不满足于此,直接利用课间和早起的时间进行实践,结果大获成功。
这个时候我才真真正正的意识到把科学精神与实践结合的价值,并且中间的逻辑并非复杂或不可捉摸,我受到了小卖部阿姨和同学的两方好评。
理论不仅具有推一及百的部分性质,单个人也可以调动和改变一群人。
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意识到维持体系平衡需要不断地熵减,如果没有人将其规模化和扩大化,价值就无法指数增长,说白了,商业需要资本和投入,扩大价值需要资源本钱。否则,你永远仅是一个卖货的,一个工具人。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科学理论发挥作用需要依靠资本,没有钱,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谈对了,也没用。
这让我在后来变得更加内敛了,甚至有点自卑,因为谁愿意和一个没有钱的穷人当朋友呢??事实上我也的确很穷,我甚至没有请喜欢过我的人吃饭或者是仅仅喝一杯奶茶吃一个点心,我更没有开口请我喜欢的人看电影的勇气。我有些消沉了。。。。。。。
但好在这并不影响我学习的意志,即便是在高中的最后阶段,我不仅努力学习功课,同样做到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力,并考上了一所不算差的一本大学,也算是对父母有所交代,对当初资助和看好过我的亲戚朋友们有所交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所交代——我不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我也没必要也没有理由成为一个很差劲的人,我仅和芸芸众生一样,不管最多还是最少,说难听点在人格上也就是个平庸之辈而已,不好也不差,不差也不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