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2017-06-01  本文已影响51人  徐小胖_
文/徐小胖

01

刚看完了《摔跤吧!爸爸》,这是一部全程有燃点,情节有尿点,人人称赞的佳片。它看似是讲述女权故事,其实核心是在描写父爱,自信,改变的力量,这部电影是一剂给人热血的兴奋剂。

好的电影一定是会给社会乃至全世界有深刻启发的,甚至敢于披露政府阴暗面。

我的几个朋友看完以后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感叹:看这个电影看哭了,而且有时间还想再看一遍。

我想这部电影能打动所有人的原因,大概是我们一直长久以来缺失的自信和父爱。

电影里的印度爸爸可以说是好爸爸的标杆,在重男轻女的印度,身为女性似乎是一种耻辱,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并没有因为妻子生了4个女儿,而放弃对摔跤金牌的追求,他因为发现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有摔跤的天赋,由此开始了对她们魔鬼般的训练。

这是一场造梦一样的华丽逆袭。因为落后的印度不相信女人可以成功,因为世俗的偏见不让她们有机会出头。

你可能以为马哈维亚是因为自己的自私和功利而教两个女儿摔跤,可是有个细节告诉我,他是个尊重男女平等的好爸爸,马哈维亚一方面训练两个有天赋的女儿,另一方面督促没有摔跤天赋的小女儿读书认字。

他的价值观是:男女一样平等,甚至女性可以更优秀,人一定可以依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两个女儿并不理解父亲,她们被迫减去长发,没日没夜的跑步,训练,为了逃避父亲严苛的练习,她们故意调晚闹钟,把沙子训练场的灯泡弄坏。直到她们去参加同龄人的婚礼,才知道印度的女儿生来就要与炒米油盐为伍,到了十几岁就要张罗着嫁人,洗衣做饭生男孩,了此一生。

两个女儿终于明白,练习摔跤是在拯救她们的人生。

当家里没钱,女儿需要多吃鸡肉增加体力和增长肌肉时,他兴冲冲地跑出去,跟卖鸡的小贩讨价还价,砍价过头,小贩不满意,马哈维亚自信地说“听着,吉塔和芭比塔一定会成为著名的摔跤手,到时候人们都知道他们吃的是你家的鸡肉!”

当母亲担心女儿会嫁不出去时,马哈维亚斩钉截铁地说“男孩子们没资格去挑选他们,她们以后会自己去挑选!”

这是一个父亲对于女儿骨子里的自信,也是她们人生道路上的撑腰。我想大女儿能顺利拿到冠军和父亲的言语支持密不可分,马哈维亚说对女儿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能拿冠军!你一定是冠军!”这种语言激励可以说是吉塔在战场上能毅力坚持的动力,那个父亲加油的声音会时常在她耳边回响。

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好父亲应该有的样子。

02

马哈维亚这样的爸爸放在中国,就是狼爸。可我一直觉得中国式的虎妈狼爸是畸形和变了味的。

我们这个以内秀和寡言为准的民族,一直遵循着“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育方法,它不会像马哈维亚一样永远给女儿鼓励,坚信女儿会拿冠军,它更多的像是父母对于生活无处发泄的转移。

我们经常遭受辱骂,责备,挨打甚至冷暴力,我们几乎很少得到父母的发自内心的一丢丢鼓励。社会还把这种变态似教育美其名誉“恨铁不成钢”。在我看来,打骂孩子只是舒缓内心无处安放的烦躁。仿佛孩子成了他们天然的敌人。

马哈维亚不会拿及其羞辱的话攻击孩子,他的每一次严苛都是在摔跤这个项目上,而不是两个女儿人格上。对事不对人,很多父母不是发泄着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口号却是打着“为你好。”

中国有两种父亲,一种是沉默不语,把对孩子的爱都化为行动,另一种,则是借着父母的名号,在摧残着小孩。

我希望中国式的父母能为孩子多一些的言语激励和支持。这才是最好的爱。

03

自信这种东西,主观上要自己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客观上需要外界支持和表扬。可是我们的教育好像从不会表扬人,这像奢侈品一样珍贵。

没有表扬也就容易自我否定,一开始否定就会如履薄冰,做不好事情,然后就陷入了自卑的恶性循环。

自信就像一颗树苗,需要小心呵护,细心灌溉,注意施肥松土。溺爱过头,就会撑破,缺爱就会长不出来,战战兢兢。

所以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叫嚣着“缺少安全感”。

以为谈了恋爱,对象买了一堆口红,包包,化妆品就能填满空虚,可是依旧是患得患失,失恋了就是天塌下来了。

以为对父母孝顺就能解开心结,可是父母还是老样子地给一个巴掌,再赏一颗糖,使得我们对父母又爱又恨。

很多问题无解是因为大环境并不好,我们没法改变环境,庆幸我们还能一点点改变自己。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你强的时候,全世界为你让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