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或许是另一种无法言说之美

2019-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导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火!随着“恶评”爆火!最简单粗暴的指标是:首周末破7亿。

这部片子想要说的已经在它的宣传片里说完整了,可以自行搜索。

就像很多经典或热点一样,影片的言外之意与文章的言下之意从来都是看客的自由发挥。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在一个不同流俗的个人的成长轨迹中,在最开始的阶段都具有一种魔性,如果结局是悲剧的结局,这个主角将会被彻底魔化;如果结局是喜剧,那个主角通常会转魔成圣。

前者,似乎是因为“不疯不魔不成活”,而后者多半是因为他们最终站到了人类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

在列子中有个窃鈇的故事: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通常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表及里的,你外显的言行通过人们的心理和思维的加工,会产生另外一个你。这个经过加工的认知与事物的本来面貌相比,有三个趋向:

接近,美化,丑化,魔化

与主观认知或是主流认知大体相同的,就接近;

符合主观认知,且唤起美好向往的,就美化;

颠覆认知的,则容易被丑化甚至被魔化。

其实,真相只能被无限接近,而无法被完全呈现。

而接近真相的路通常有两条,一条是美化,继而神化;另一条是丑化甚至是魔化。

在美与丑之间游移不定的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摇摆不定,也包括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

当事物本身发展到它的稳定状态的时候,或者完结了以后,对它的认知会跟着慢慢稳定下来。而在这之前,认知的美化、神化和丑化、妖魔化会交错甚至彼此转化。然而我要说的是:

丑,或许是另一种无法言说之美。

美化,不是全部;丑化也不是全部,要想知道事物的本来面貌,请坐进此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