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微光照亮的一切
新《奇葩说》的第一期:“被上司压榨要不要say no?”
熊浩老师的发言珠玉在前,推荐没看的朋友先看,不然等下有剧透。
老问题
这真的是一个“老问题”。
老到看着反方我真的好着急好着急。
老到人工智能何时取代人类工作的探讨此刻那么不合时宜。
可是总还有人在午夜里纠结,总还有人为此咬牙切齿,总还有人在朋友圈打下一大堆文字又删掉。
我们进步没那么快,我们还在与古老的恶纠缠。
那是一个传承至遥远时代的记忆,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只有一个唯一的原因,唯一的标准,唯一的路径,人只有靠向那个巨大标准才能活着。
你要“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源自一些人最卑劣的恶意。
那些对你好的人当然也会劝你如此,因为他们也面对过这些恶意,却感到无能为力。
熊浩老师说,这是害怕孤独。
压榨
压榨的用词很有趣,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它不纠结于到底是工作任务重还是工资报酬低。
它是在工作之外的。
学生会对职场有幻想,幻想某种professional,幻想专业,幻想商务,幻想“生活一个号,工作一个号”。
什么时候对于职场这件事心生厌恶的?
多半还是因为办公室的某某吧,那个打着工作伙伴旗号无孔不入地渗透的家伙。
那个人让你怀疑起来自己是不是有刻板印象,有迷思?否则怎能解释名校毕业,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历,多几年的社会经验,一份好的工作,听上去都不错的因素,怎么反倒培养出一个好好说话都不会的人渣?
这时候一些声音出现了,他们告诉你:
社会就是这样的
你长大了该懂了
职场不相信眼泪
总不能什么都轻言放弃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
我从不奢求容易,可是为什么“不容易”要给人品问题辩护的?
人们不会问成年人是否快乐,因为知道他们大都不快乐。但是在这不快乐中藏着那些愤怒,那些侵吞权益,难道要用“忍让”笑纳?
生活是有压力的,但是恶意就是恶意。承担生活重压的人绝不应当受到无端的侮辱。
可能“压榨”这个词太不直接,那做一下替换——“霸凌”。
提到对小孩子的霸凌,人们会直观想到对柔弱身体的拳脚攻击。
那么对成年人呢?
抢走你的创意是不是?
对你的每个提案冷嘲热讽是不是?
克扣你的报酬说要体谅别人是不是?
为了公司的利益让你自掏腰包是不是?
每个简单流程都要让你低三下四、跑前跑后、交点“好处”是不是?
错就是错,恶就是恶。
我们鼓励小孩子反抗校园霸凌,也应该鼓励成年人去反抗职场霸凌。
有受害者,就没有人有资格再去捂住受害者的嘴巴,告诉他们,这个事啊,算了吧~
算你*。
孤独
说完压榨,我们接着聊“孤独”,这里有排列逻辑不太清楚的三点。
1. 压榨你的“空间上很近”,是不孤独吗?
你忍让,你没有say no,换来和这群人继续朝夕相处。
一句“但是”。
那些能让你感到被压榨,被霸凌的人,怎么会是你的知心人?
他们的恶能够陪伴你的孤独吗?
那些不施加援手的人,他们的冷漠又能陪伴你的孤独吗?
2. 抛弃霸凌者之后,你一定孤独吗?
熊浩老师举了一个活动的例子,里面即使是偶然的集聚,你会发现那么多人对一个问题有一致的悲伤与愤怒。
无关人生本质是否孤独,这是字面上的问题,关于人可不可以善良一点,可不可以好好说话,可不可以心里没那么多污秽,然后找到好多这样的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越来越容易找到同好。
你可以找到喜欢同一款游戏,同一部番剧,同一首曲子,同一家淘宝店的人。
你当然也可以找到和你有着同样价值观,同样情感的人。
很多人都想过要特立独行,但是这个时代,甚至每一个时代,一定是存在一些大家是一样的部分,或者说一些人是一样的部分,可以聚集在一起,友好地交流,踏实地做事。
即使他们没有振臂高呼,也一定不只一个。
人的交往要打开,发出声音,说出“No!”,那些和你有一样想法的人才有更大概率找到你。
3. 你的忍让和不孤独有关系吗?
让一让,忍一忍,大家就是朋友,就日后好相见。
打个比方,一个拳击手对打起来很舒服的沙袋说:“兄弟你忍一忍,以后有事情我一定帮忙!”
诡辩。
逻辑
上一节说到“诡辩”,那我们看看里面的逻辑陷阱。
其实只有一个,伪造你的忍让可以获得“好结果”。
第一个“好结果”:忍让就可以不孤独
前文已提到,那些“恶人”和冷漠看客的陪伴,丝毫不能抚慰你的孤独。
第二个“好结果”:忍让就能成长
你要坚持,要忍耐,要在这里学本事,要厚积薄发,才能成长。
伪造出完全不存在的因果,就是他们的鬼蜮伎俩。
他们想营造出这个行业里这一家公司,即使存在其他公司,也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恶人。
他们还是想让你觉得自己孤独。
可是你根本不孤独。
第三个“好结果”:未来会好的
你要相信真的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是的路有很多条可以选择,但是走上了,就只有一条。
在可以say no 的时候你放弃了,那就是不say no的那条路。
是的,你可以说下次再说也还是一样的。
但是啊,你太相信那些劝你坚持就会好的人,下一次,你确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最近看了《江湖儿女》,只要在江湖中,真的会有那个所谓的“好结局”吗?
如果预期的,忍让多年换来的好结果从来不存在,谁会为你的忍让买单?
还是会有一个奖状写着“感谢这位沙袋40年如一日的任人殴打”?
鸡汤
熊浩老师劳心劳力地论述,微博评论的画风却不太一样:
“这是鸡汤。”
“根本做不到。”
“呵呵,说说容易。”
“你看领导听你的吗?”
把一切看做鸡汤,是缺少判断力的表现。
我们在说“做不做”而非“怎么做”。
一切准备,一切信息的收集都是必要的。但在此之上,是判断之后,要有踏出那一步的勇气。
当然要考虑,要有方法论,要磨炼技能,要收集知识,有时需要请律师。
Say no,当然有不同的路径来实现。
决定性的第一步,确必须一致。
你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不是一只遇见事情只会说“算了吧,沙子里好舒服”的鸵鸟。
成年人
什么才是成年人?
这里的解释肯定不是全部。
但我们可以试着排除一下:
对于“say no”的结果和影响缺少判断,是头脑混乱,不太像。
对于回应的方式只能想到“忍一忍、让一让”,是躺在舒适区,是方法单一,也不太像。
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和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不敢面对,是没有担当,更不太像。
成年人要判断,要有担当。
我理解的有担当,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承担为此做的每一个决定的后果。
所以,如果明确了要追寻的东西、知晓了一切可能的后果,那么勇敢的决定吧,那是你自己的决定,自己来承担。
而不是躲在一个“温顺”的镣铐下,自欺欺人。
堕落
为什么温顺会自欺欺人?
很多人的忍让是怀着怨气的,对当年的人,对新的弱者。
“忍一时风平浪静,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当菜鸟被人欺负,当前辈欺负人。
此等轮回,怎么配叫人间道?
受欺压又夺回地位的任我行,真的爱护教众如兄弟?
令狐冲这时已退到殿口,与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遥,灯光又暗,远远望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颇为朦胧,忽想:
“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
——金庸《笑傲江湖》
强盗的逻辑,只能诞生强盗。
Say no,才有可能跳出来,写不一样的故事。
我们要改写这个逻辑,要发出声音,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要再让话语权只能被小人把持。
一起发光。
人生
这是一个大词,可当工作决定你天2/3甚至更多的时间和谁在一起时候,这就是每天的日常。
更深层的现实是,绝大部分工作,在这2/3之外,还会占据你的心智,影响你的情绪。
如果2/3的时间要和一个甚至多个品行低劣者为伍,然后剩下1/3时间在为他们纠结,甚至午夜梦回惊醒。
你人生何在?
如月
为了自己的人生,也为了更多人不再被那种“人生”欺骗,发光吧,哪怕是微光。
夜晚,地面上也会看到天上的微光,这些微光的本质,是遥远的恒星。
有时候会有乌云,遮住,叫嚣,但是不要紧。
月明何惧云妨?
你比他们强大得多。
文:答野 微信公众号:答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