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的文字杂货铺《人生感悟ABC》

为了微光照亮的一切

2018-09-24  本文已影响11人  答野

新《奇葩说》的第一期:“被上司压榨要不要say no?”

熊浩老师的发言珠玉在前,推荐没看的朋友先看,不然等下有剧透。


老问题

这真的是一个“老问题”。

老到看着反方我真的好着急好着急。

老到人工智能何时取代人类工作的探讨此刻那么不合时宜。

可是总还有人在午夜里纠结,总还有人为此咬牙切齿,总还有人在朋友圈打下一大堆文字又删掉。

我们进步没那么快,我们还在与古老的恶纠缠。

那是一个传承至遥远时代的记忆,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只有一个唯一的原因,唯一的标准,唯一的路径,人只有靠向那个巨大标准才能活着。

你要“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源自一些人最卑劣的恶意。

那些对你好的人当然也会劝你如此,因为他们也面对过这些恶意,却感到无能为力。

熊浩老师说,这是害怕孤独。


压榨

压榨的用词很有趣,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它不纠结于到底是工作任务重还是工资报酬低。

它是在工作之外的。

学生会对职场有幻想,幻想某种professional,幻想专业,幻想商务,幻想“生活一个号,工作一个号”。

什么时候对于职场这件事心生厌恶的?

多半还是因为办公室的某某吧,那个打着工作伙伴旗号无孔不入地渗透的家伙。

那个人让你怀疑起来自己是不是有刻板印象,有迷思?否则怎能解释名校毕业,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历,多几年的社会经验,一份好的工作,听上去都不错的因素,怎么反倒培养出一个好好说话都不会的人渣?

这时候一些声音出现了,他们告诉你:

社会就是这样的

你长大了该懂了

职场不相信眼泪

总不能什么都轻言放弃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

我从不奢求容易,可是为什么“不容易”要给人品问题辩护的?

人们不会问成年人是否快乐,因为知道他们大都不快乐。但是在这不快乐中藏着那些愤怒,那些侵吞权益,难道要用“忍让”笑纳?

生活是有压力的,但是恶意就是恶意。承担生活重压的人绝不应当受到无端的侮辱。

可能“压榨”这个词太不直接,那做一下替换——“霸凌”。

提到对小孩子的霸凌,人们会直观想到对柔弱身体的拳脚攻击。

那么对成年人呢?

抢走你的创意是不是?

对你的每个提案冷嘲热讽是不是?

克扣你的报酬说要体谅别人是不是?

为了公司的利益让你自掏腰包是不是?

每个简单流程都要让你低三下四、跑前跑后、交点“好处”是不是?

错就是错,恶就是恶。

我们鼓励小孩子反抗校园霸凌,也应该鼓励成年人去反抗职场霸凌。

有受害者,就没有人有资格再去捂住受害者的嘴巴,告诉他们,这个事啊,算了吧~

算你*。


孤独

说完压榨,我们接着聊“孤独”,这里有排列逻辑不太清楚的三点。

1. 压榨你的“空间上很近”,是不孤独吗?

你忍让,你没有say no,换来和这群人继续朝夕相处。

一句“但是”。

那些能让你感到被压榨,被霸凌的人,怎么会是你的知心人?

他们的恶能够陪伴你的孤独吗?

那些不施加援手的人,他们的冷漠又能陪伴你的孤独吗?


2. 抛弃霸凌者之后,你一定孤独吗?

熊浩老师举了一个活动的例子,里面即使是偶然的集聚,你会发现那么多人对一个问题有一致的悲伤与愤怒。

无关人生本质是否孤独,这是字面上的问题,关于人可不可以善良一点,可不可以好好说话,可不可以心里没那么多污秽,然后找到好多这样的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越来越容易找到同好。

你可以找到喜欢同一款游戏,同一部番剧,同一首曲子,同一家淘宝店的人。

你当然也可以找到和你有着同样价值观,同样情感的人。

很多人都想过要特立独行,但是这个时代,甚至每一个时代,一定是存在一些大家是一样的部分,或者说一些人是一样的部分,可以聚集在一起,友好地交流,踏实地做事。

即使他们没有振臂高呼,也一定不只一个。

人的交往要打开,发出声音,说出“No!”,那些和你有一样想法的人才有更大概率找到你。

3. 你的忍让和不孤独有关系吗?

让一让,忍一忍,大家就是朋友,就日后好相见。

打个比方,一个拳击手对打起来很舒服的沙袋说:“兄弟你忍一忍,以后有事情我一定帮忙!”

诡辩。


逻辑

上一节说到“诡辩”,那我们看看里面的逻辑陷阱。

其实只有一个,伪造你的忍让可以获得“好结果”。

第一个“好结果”:忍让就可以不孤独

前文已提到,那些“恶人”和冷漠看客的陪伴,丝毫不能抚慰你的孤独。

第二个“好结果”:忍让就能成长

你要坚持,要忍耐,要在这里学本事,要厚积薄发,才能成长。

伪造出完全不存在的因果,就是他们的鬼蜮伎俩。

他们想营造出这个行业里这一家公司,即使存在其他公司,也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恶人。

他们还是想让你觉得自己孤独。

可是你根本不孤独。

第三个“好结果”:未来会好的

你要相信真的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是的路有很多条可以选择,但是走上了,就只有一条。

在可以say no 的时候你放弃了,那就是不say no的那条路。

是的,你可以说下次再说也还是一样的。

但是啊,你太相信那些劝你坚持就会好的人,下一次,你确定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最近看了《江湖儿女》,只要在江湖中,真的会有那个所谓的“好结局”吗?

如果预期的,忍让多年换来的好结果从来不存在,谁会为你的忍让买单?

还是会有一个奖状写着“感谢这位沙袋40年如一日的任人殴打”?


鸡汤

熊浩老师劳心劳力地论述,微博评论的画风却不太一样:

“这是鸡汤。”

“根本做不到。”

“呵呵,说说容易。”

“你看领导听你的吗?”

把一切看做鸡汤,是缺少判断力的表现。

我们在说“做不做”而非“怎么做”。

一切准备,一切信息的收集都是必要的。但在此之上,是判断之后,要有踏出那一步的勇气。

当然要考虑,要有方法论,要磨炼技能,要收集知识,有时需要请律师。

Say no,当然有不同的路径来实现。

决定性的第一步,确必须一致。

你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不是一只遇见事情只会说“算了吧,沙子里好舒服”的鸵鸟。


成年人

什么才是成年人?

这里的解释肯定不是全部。

但我们可以试着排除一下:

对于“say no”的结果和影响缺少判断,是头脑混乱,不太像。

对于回应的方式只能想到“忍一忍、让一让”,是躺在舒适区,是方法单一,也不太像。

对于自己真正想要的和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不敢面对,是没有担当,更不太像。

成年人要判断,要有担当。

我理解的有担当,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承担为此做的每一个决定的后果。

所以,如果明确了要追寻的东西、知晓了一切可能的后果,那么勇敢的决定吧,那是你自己的决定,自己来承担。

而不是躲在一个“温顺”的镣铐下,自欺欺人。


堕落

为什么温顺会自欺欺人?

很多人的忍让是怀着怨气的,对当年的人,对新的弱者。

“忍一时风平浪静,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当菜鸟被人欺负,当前辈欺负人。

此等轮回,怎么配叫人间道?

受欺压又夺回地位的任我行,真的爱护教众如兄弟?

令狐冲这时已退到殿口,与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遥,灯光又暗,远远望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颇为朦胧,忽想:

“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

——金庸《笑傲江湖》

强盗的逻辑,只能诞生强盗。

Say no,才有可能跳出来,写不一样的故事。

我们要改写这个逻辑,要发出声音,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要再让话语权只能被小人把持。

一起发光。


人生

这是一个大词,可当工作决定你天2/3甚至更多的时间和谁在一起时候,这就是每天的日常。

更深层的现实是,绝大部分工作,在这2/3之外,还会占据你的心智,影响你的情绪。

如果2/3的时间要和一个甚至多个品行低劣者为伍,然后剩下1/3时间在为他们纠结,甚至午夜梦回惊醒。

你人生何在?


如月

为了自己的人生,也为了更多人不再被那种“人生”欺骗,发光吧,哪怕是微光。

夜晚,地面上也会看到天上的微光,这些微光的本质,是遥远的恒星。

有时候会有乌云,遮住,叫嚣,但是不要紧。

月明何惧云妨?

你比他们强大得多。

文:答野     微信公众号:答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