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工作而生,让工作为我而生
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所有的理想抱负都像是沙漠中的黄金——虽然稀有珍贵,但对于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它的价值还比不上一滴水。
所以,当我们开始找工作或者换工作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生存下去,寻找徘徊的周期越长,成本就越高。
但是当我们工作一旦趋于稳定,可以满足基本经济需求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关注工作带给我们自身的成长。不论是教师、销售、服务等各个岗位,日子久了,相信每个年轻人都会产生一种思考:为这份工作我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我的个人价值提升了吗?
个人价值提升可以表现为:跳槽的时候,我是否可以胜任更好更高的职位,薪资能否上涨?不为工作而生,让工作为我而生
也许一开始,我们都会憧憬:领导严厉却负责,教导我们掌握A、B、C……等技能,团队紧张却友爱,我们在强压下辛勤工作,虽然辛苦,却也收获满满。若干年后,我们也可以成为团队中的中流砥柱,承担重要职责。
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突然发现,其实每天只是在重复同样的工作内容,激情不再,反倒是习惯了这样的安逸,似乎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看到了尽头。
我们想要的工作带来的成长,一点都没有,只是学会了抱怨、妄自菲薄。于是,开始幻想,要是我换了一份工作,也许就不一样了......
不为工作而生,让工作为我而生如上,都是为了工作而生,以工作为中心——期待工作可以带给自己改变。殊不知,职场上,只会优胜劣汰。
同在一个岗位的“新人”,留下的只会是“天赋异禀”。公司已经拥有足够优秀的员工,为何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培养各方面都还有所欠缺的你呢?除非,他招不到人。
所以,在我们无法完全胜任理想职位的时候,我们也只能选择一个对能力要求不那么高的工作,但是如果等着公司来培养,最终获得的就只是流水线工作内容的熟练。
所以,我们应当主动出击,让工作为我而生!
不为工作而生,让工作为我而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思考:这份工作有哪些项目是可以去突破的。
比如要用到办公软件,除了会使用筛选功能之外,还可以去摸索表格公式的生成,快捷键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跟客户交流,去学习心理分析,销售技巧;
为了更快速的阅读、总结经验,可以锻炼读书思考甚至写作的能力……
首先,自己要知道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没有长期目标,也可以先定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而这份工作,至少可以帮我们训练某一个技能,或者指引我们去学习新的技能,而不是等着公司培训来教,因为真正培训的时候,我们只会觉得无聊,说不定又开始玩手机了。
自己发自内心去学的,才会愿意去专注。
不为工作而生,让工作为我而生我一直都很佩服可以兼顾不同专业的人,比如弃医从文的鲁迅,会写作的医生毕淑敏,会唱歌演戏的赛车手林志颖,创办阿里的英语老师马云......
不是说在一个领域专精深不好,而是我觉得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勇于尝试,并且做到有结果!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平凡人最缺乏的,或是不敢尝试,或是浅尝辄止。
没有谁是与生俱来的王者,大多数人都是在摸索、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别人的天赋我们羡慕不来。
毕竟,愿意勤奋努力也是一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