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蜂归巢记(雁韧文集)散文散文原创

蜂勤采花蜜自丰〔笔友书简17〕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65人  雁韧
(正月的田野,就有这种细碎的野花。)蜂勤采花蜜自丰〔笔友书简17〕

进成,8月7日信悉。琐事繁冗,思绪纷乱,迟复为歉。

你十分热情,语甚恳切,真挚。你的愿望,亦当鼓励,能否实现,全凭你自己长期坚持不懈,自我努力。不是我的一函短笺,就能帮你达到目的哦。

一个年轻人,有理想,有志气,有一个奋斗目标,雄心勃勃,当然很好。这与那些死酒烂醉,玩扑克,打麻将,吹牛皮,无所事事,庸碌度日,得过且过者,自然好得多。

你所提的问题,让我为难。因为,我虽为文学爱好者,也发表过几篇短文,却远非作家、文艺理论家。能谈什么经验呢?没有的,一点也没有。你真要说我有的话,那我只能说,我自初中毕业后,无论工作如何变换,生活环境如何变迁,我都能坚持自修,坚持观察生活,坚持写生活札记,仅此而已。这不是佯装谦虚,亦非保守,乃确实如此。

所幸在平常的日子里,多少读过一些杂书,看过一些作家的传记,略知他们一点流传下来的轶事,拉杂谈来,也许你看了,不至于太过失望。

文学即人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其题材包括戏剧、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种种。从这一定义考虑,我根据前辈作家的有关著作,归纳为三,与你共勉:

其一,语言文字。不识字,则不能看书,无法了解词意,更谈不上用它去交流思想,表现生活。那个自学成材,写过很多小说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明确地对他同时代的青年作家说:

“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我们写文章,必须要有准确的语言和精选的字眼,才会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既然你有志写作,文字水平先要过关,掌握大量的词汇供你驱遣。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字体词汇浩如烟海,要识尽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平时用的也就是三四千字。但其组成的词汇却如夏夜繁里,不可胜数。

我们必须认识它,掌握它,运用它。日积月累,就等于掌握了千军万马,任你指挥,征战沙场,往来驰骈。你的写作,就顺畅多了。

(三月红荔枝已上市)蜂勤采花蜜自丰〔笔友书简17〕

其二,从现实生活和书本中获取知识,丰富自己。人的知识来源,除了现实生活和书本之外,当然有相当一部份在于实践,人们不是说实践出真知么?睁大你的眼晴,观察社会,了解人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仔细看。风云变化,草木生衰,万物动态,人之言行,尽收眼底,让它入眼,入脑,入心。

平等待人,和人们来往,交些益友总是有好处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古人的体会,今人何尝不是?至于多读书,你自明,就不用我多说了。

其三,多动笔墨,进行创作实践。进成,我想你总见过人家打铁吧?那打铁师傅,将一小块死铁放进炉里烧红,用钳钳出,置于铁砧之上,师徒俩挥锤叮叮当当,那块铁渐打渐变,再冶,再打,反复多次,而后形成刀具、锄头或别的用具,这就是民谚所言:铁匠无样,边打边象的意思。

所以,你既有此志向,就当多动笔墨,写写日记,记记生活札记,先写些短小的文章,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写起来就顺畅多了。前辈文艺理论家萧殷先生曾说过:

“灵感、领悟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一切,不是等得来的,要在不间歇的斗争实践中、不间歇的创作劳动中和不间歇的练笔中去获得它。”

不敢掠人之美,以上这些大部份是前辈作家的金玉良言,是有书可查的。只是你问及写作问题,我想了一下,将这些写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归纳一下,转告你而已,愿与你共勉。顺祝你进步!

勇1981.08.16夜原作,2018.05.02整理发简书。

(作者当年信函底稿)蜂勤采花蜜自丰〔笔友书简1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