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个司马迁

2022-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越空

  历史上有两个司马迁,你可知道吗?第一个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记》就是史学殿堂里的半壁江山,无论它开创了什么了不起的先河,《史记》本身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创造上,司马迁眼中的历史跟普通人看到的历史不怎么一样,普通人只是认为那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故纸堆,可是在司马迁看来那就是曾经鲜活演绎过的真实生命,而且我们能从历史中窥见最淋漓的人性和最浩瀚的智慧,这可能就是历史可以作为镜子的魅力之所在了。

  但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带着人性的温度,我之所以觉得司马迁了不起是因为他在自己所处的那个环境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的确才华横溢,而且肯定学富五车,能把古代的人文历史都烂熟于心,这样的广博一定会使人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体现在他的《史记》里。他在《史记》里做了多少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的恢宏博大的气量和深刻的见解肯定不会让《史记》这本书的格局变得太小。

  我读《史记》只觉得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爱憎也能一目了然。作为史学家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客观的,他的作品不仅在理性中带着温情,也在客观中透着真切,历史本该是鲜活的,是由活生生的人演绎的,虽然成王败寇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可是人性的温度都能从司马迁的笔下能体会到。

  我喜欢司马迁是因为他能随心所欲的联想,能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毫不违和的投射在他笔下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身上,三言两语就是一件事的本来面貌,在写作历史的时候他是个冷静的旁观者,更像个亲身参与者,言辞里都是悲悯和灵动。

  当时的汉朝一统天下,司马迁也有自己踏遍祖国山河的阅历,可是相比于现代,那个时代的信息量毕竟是少的,司马迁通过博览群书在过去的空间里伸开自己思想情感的触角,最大限度的去学习知识,体悟世事,然后将自己所学融会贯通,形成庞大的了不起的《史记》,这种将知识点随着自己的意自由通达和连贯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在我看来,那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富有。

  在现代,也有这么一个人他也用自己非凡的见识撑起了整个的世界,这个人就是木心,他的遭遇跟司马迁也差不多,含羞忍辱的心里经历,在文学世界里的随性徜徉,言谈和笔尖下的万马奔腾或是举重若轻,让人无不感受到这位学者的渊博和深刻。

  司马迁和木心在我看来有一点很像,甚至我觉得木心就是现代版的司马迁,之所以我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从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读出了一个更加广袤而神秘的文学史,原来东西方文化可以有这样的比较,原来古今文化之间有这样的传承,木心可能在课堂中的随性所谈无不透漏着他的远见卓识,这本文学回忆录只属于他一个人,可是我们却能在这里看到整个世界文学沧海桑田的变革,木心老师真是见多识广,跟司马迁一样同样随心所欲的通古今之变,他的学识也应该不在司马迁之下,因为现代社会的知识量,信息量要比古代的信息量更大,更辽阔,能在浩瀚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到的认知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认知。

  这样的认知跟司马迁是一样的,司马迁包羞忍辱将自己的血泪凝结在笔端,而我们的木心老师则淡然的像是淙淙清泉,文革的伤痛折磨不了他的精神意志,生活的窘困也不能吞没他对艺术的追求,他浅浅淡淡的留下了几本书,写下了几行字,说了几句话,画了几幅画就离开了,生前算不上出名,如果没有后生晚辈陈丹青的笔记流出,他可能不会有什么了不起作品传世,我们只记得那首《从前慢》的歌谣曾几何时在我们耳边回响。

  木心能独成一派的文学见解我甚至可以觉得拿来当教材都没有问题,因为他真的跟司马迁一样,打通了古今,壁连了中西。

  毕竟我的文字表述太浅太浅,我还是希望你们去读一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看看那个无所不知的木心先生,你一定会深受触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