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种形变——读《哈姆莱特》有感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溪亭彳亍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终,狮子如何变成孩子。

而哈姆莱特就像这样,一步一步,在复仇的进行曲中将自己精神升华,最终走向墓园。

一. 荒漠中的骆驼

首先,何为骆驼?

尼采:“承载重负的精神自己承受了所有这些最艰苦的事情,就像满满装载着的骆驼急匆匆地奔向沙漠。”由此可见,精神的骆驼背负了最艰苦的事情:路途的失败、亲人的别离、恋爱的失意……

而哈姆莱特,在父亲鬼魂的命令下,杀父之仇这一重担使他成为了精神上的骆驼,足以,使哈姆莱特放下自己的一切:王子的地位、奥菲利亚的爱情、清高的名誉、健全的心智等等,唯有复仇永恒。

“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鬼魂如是说。

或许听起来十分残忍,但我不得不这样说:

哈姆莱特,从他父亲的鬼魂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死了。

但,我不禁想问,

愚公的子孙为何要去挑战巍峨的大山,难道他们不该有自己自主的一生吗?

眉间尺为何一定要替父报仇,他只是十八岁翩翩少年,为何要抛下头颅化为父亲所铸的那把雄剑?

而哈姆莱特,为何要成为复仇的工具,甘愿离开美丽的奥菲利亚,甘愿毁掉自己的未来,甘愿放弃那势必会成为贤明君主的未来?

为什么?

啊,命运,你这娼妇般的命运!

但哈姆莱特选择了这命运,成为了背负最艰苦的事情的骆驼。但这最艰苦的事不是报杀父之仇,而是杀死自己。

于是哈姆莱特疯狂了。

二. 成为狮子

别人对骆驼的精神说:“你应该” 而狮子的精神说:“我要”

在丹麦荒原,与挪威军队长交流后,哈姆莱特终于从“你应该”复仇,成长为“我要”复仇:“从这一刻起,让我屏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

从此刻起,在丹麦冰封荒凉的原野,在雾气笼罩下,哈姆莱特从迷茫中走了出来,他没有必要再责怪自己为何隐忍,迟迟不动手,也没有必要再埋怨自己的懦弱;因为复仇已经成了他所必行的目标,是他人生意义的终点。既然都已经知道自己就算死去也要完成这件事,那么自省也是没有必要的了。

清醒之后,哈姆莱特完成了自杀,他已经不是那个背负重物的骆驼了,复仇不再是哈姆莱特的负担,而是存在的意义,哈姆莱特成为了一只复仇的狮子。

三. 成为孩子

“孩子是无辜的、善忘的,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场游戏,是一个自己就能骨碌碌转的轮子,是第一场运动,是一个神圣的‘是’。”

孩子很弱小,但孩子代表了新生,能创造新的价值。狮子是自我的,强大的,但狮子无法创造新的价值,狮子只能创造为了创造新价值的所需要自由。

而哈姆莱特,他做到了吗?

我认为,在哈姆莱特死后,他做到了。哈姆莱特的整个精神转变过程(包括死亡在内),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他的死亡,恰好完成了他的新生:“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的一生”

谁又知道,死亡过后能进入怎样的神秘国度去呢?谁又知道,那是不是一场孩子的新生呢?

哈姆莱特最终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他用自己的故事,构成了这部伟大的戏剧。

最后,超出这篇文章本身,我想说一说自己对发疯的看法:

从哈姆莱特到奥菲利亚再到李尔

每一次的发疯都是在完成一次自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