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读书

《许三观卖血记》:一个人的成长,时代的变迁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291人  遇琳

初看余华,是《活着》。看完觉得活着本身不易,但依旧要活着。最近看完《许三观卖血记》,一些画面总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得去思考些什么。

许三观卖血,看似一个人的成长。其实,从青年年到老年,是时代的变迁。文中的语言触动着我。时代真与善,丑与恶印在我的脑海中。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娶到了许玉兰。触动许玉兰父亲心中的那句便是:我娶了许玉兰,我们两个许家都不会断香火。这样一句话,许玉兰真的嫁给了许三观。父亲没有想过许玉兰的未来,只因不断的“香火”。

许玉兰经常坐在门口哭,还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一条街的人都过来围观,久而久之,许三观以为她坐在那里织毛衣。这一幕,容易让我想起祥林嫂。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没有感同深受,你将自己的痛苦说的越多,别人越烦你。可是那个时代有千千万万许玉兰,那样的发泄是她们唯一的做法。

有一处,分外动情。灾荒年间,许三观家吃了睡,睡了吃。许三观过生日的时候饭里面放了糖,因为饿得太久,竟然没有尝出味。看得我竭力忍住眼泪的是许三观让大家一人点一道菜,他“做”给他们吃。许三观在说,大家在流口水,好像真的在吃这道菜一样。因为饿得太久,因为日子特殊,许三观第三次卖血。同样的胜利饭店,却只能吃阳春面。

因为一碗面条,许一乐又一次来到何小勇家认爹。上一次,是因为许玉兰让他来。这一次,他心甘情愿。不是面条有多好吃,是因为他饿得太久。以至于,走在路上,都会说谁带我吃面条,我就认谁当爹。最后,许三观背着他吃面条的那一幕,刻在了我的心里。

这一次卖血的李血头,让我记忆犹新。从”不要卖血才想起我,平时也要想着我”到许三观第二次卖血义正言辞地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一次,主动要好处,拿去了零头。文中的李血头,总让我想起一些人。这些人,他们官不大,所处重要位置。他们总会不经意间,收下好处,也时常以权谋私。

最让我痛心的一次卖血,是二乐的队长来家中吃饭。时隔上次卖血一个月,许三观又来了。李血头依旧让他卖了。其实,我一直觉得李血头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没原则,没责任感。你给我好处,我就收。但是,你决不可以拖累我。所以,在后来在许三观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去卖血,他会告诉许三观去其他地方卖血,只是为了撇清自己,并没有考虑许三观能否继续卖血。

这一次卖血,看遍了人世沧桑,道尽了世态炎凉。二乐的队长来家里,只剩两元钱。许玉兰主动让许三观去卖血。许三观不能喝酒,可却一直陪队长喝到不想喝了。明明对队长满脸的憎恨,可嘴里说出的话,却是恭敬。多少年来,多少人习以为常,竟成了一种社会常态。

根龙因为卖血生病,回到家中,许玉兰却只关心钱。许三观第二天去看根龙,已经走了。多少年前,三个人一起卖血,阿方身体败了,跟龙走了,只剩下许三观一个人。

一乐病了,许三观又开始了卖血,这次卖血,卖了一路。拿着卖血的钱来到上海,一乐逐渐恢复,可是许三观却差点卖出命。可是为了一乐,他别无选择。

面对许三观对一乐的感情,我是动容的。他做的,比一个亲身父亲还要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乐说最感谢的人是毛主席和他,许三观知足了。

最后一次卖血,李血头走了,沈血头对许三观挖苦讽刺,儿子们嫌他丢人。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他一次次地卖血,卖血娶妻,卖血赔偿,卖血让一家人吃一碗面,卖血请二乐队长吃饭,卖血给一乐治病。每一次卖完血都要吃炒猪肝,喝黄酒。这一次却是想吃炒猪肝,喝黄酒才去卖血。可是,医院却再也不要他的血。看似只是李血头换成了沈血头,其实是物是人非。

文化大革命,一场在劫难逃的灾难。于他们而言,无法躲过去。每一次看到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字,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心塞。许玉兰的“阴阳头”看得我心痛,一乐和二乐不愿意给许玉兰送饭,许三观自己来送,把肉藏在下面,上面全是米饭,人走了才敢偷偷吃。一个人不论做了什么,他都有吃饭的权利啊。到处批斗,回到家里还要批斗。面对亲人,依旧不能卸下那一身屈辱。儿子说恨她,她却无从解释。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塑造的许三观就是一个小人物,为了生存,一次次地卖血。琐碎的生活,读起来那般贴近生活。看罢,复杂的感情,忍不住让我想了很多。

一个人,活着不易,他在成长,他所处的社会也在不断变化。许三观这样的小人物也是。他经历的不仅是娶妻生子,社会的繁荣复兴。然而,这一路,历经沧桑。他曾耿耿于怀许玉兰的第一次被何小勇霸占了,但他与许玉兰依旧陪伴,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他曾觉得为何小勇养了九年的一乐,做了九年的乌龟,但依旧为给一乐治病去卖血。他痛恨何小勇,但依旧让一乐在房顶上为他喊魂。

《许三观卖血记》,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够真实,贴近人性。有些感动让你想哭,有些丑恶不想看,有些痛恨让你哀。

人在老去,甚至离去。社会在变,有些东西,看似变了却又没变,因为你永远无法看透,那便是人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