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
今天看书看到一段关于埃德加胡佛的故事(不是那位美国总统,而是FBI第一任局长),他任职时间长达48年,利用联邦调查局的名义骚扰政治异见者,还使用各种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秘密整理政治领袖的档案。
尽管他很多手段的合法性可能存在问题,但今天我想反思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我们平时看过很多侦探小说或者电视剧,里面的主角大多数是天才,他们思维缜密、靠推理、靠判断力侦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案。但他们大多数有一个特点,就是明知道凶手是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让他认罪,最后往往都是凶手自己自杀或者招供的。而胡佛的方法完全是零口供破案,他是能直接拿到证据的。
具体关于他的事就不细说,先说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拿职场来举例。初入职场的新人面对问题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我觉得是怎样,我认为应该是怎样,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显得特别不专业。
而一些工作很多年的中层领导,他们面对问题往往会先找类似的案例,看看别的公司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结合自己实际拿出方案。
但更高层次的高手他们处理问题又是另一种方式,他们通过多年的积累,手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数据模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结合这些数据模型,快速的拿出最优方案。
做交易也是如此,初入市场买什么票卖什么票大多数人凭的是直觉,感觉会涨,应该到底部了,听人说有利好等等,结果这种思考方式最后都交了大笔学费。
亏损多了之后,慢慢的开始自我进阶,不再凭直觉交易,遇到类似的情况会看以前的数据,比如新股开板之后会怎么走,要约收购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可以参考,死亡换手之后会不会跌停开盘等等。到达这一阶段的,基本稳定盈利没有太大的问题。
最后的是第三阶段,通过多年的交易,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模型,遇到情况脑中基本都能回想起以前类似的经历,从而算出其中的胜率。虽然不能保证100%赚钱,但是胜率已经远远超过一般高手。
胡佛的思维方式就是第三阶段,他常说一句话:“信息就是权力。”能否管理好已知的信息是区分专业与非专业的分水岭,我们在聊自己的项目和交易标的时,不要动不动就加上我觉得怎样,我不喜欢这一类等等。
其实我们怎么想一点都不重要,市场也不会照顾我们的感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不要浪费自己每一次付出的经验,要把任何一点努力都变成数据存进信息库,只有这种不断的积累才是成长的过程,我相信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系统,时间越久,离成为高手的日子就会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