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客堂间
父亲的双腿是我的坐椅,父亲的胸膛是我的靠背一一
小时候,我家的客堂间,是邻居们的聚会场所,每到饭点,都喜欢端着饭碗坐到我家来吃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谈天说地,相互传递着各种新闻、轶事,家长里短;而每到晚上,就是一个故事会场,即使是在夏天不点灯的日子里(夏天出汗,母亲就不大做针线,也就不点灯),照样坐满了人,大人孩子都有,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讲故事的通常有三个人:我的父亲算一个,还有对门东屋里巧玲的奶奶以及做兽医的堂爷爷。他们都各有各的故事专长。父亲讲得最多的是《三言两拍》(这是我后来读过这类书以后知道的)之类书里的短小故事,一晚上一个,没有后续儿;巧玲的奶奶也是这样,但她讲的都是鬼故事。天知道世上居然有那么多的鬼,各种各样的鬼,有坏鬼还有好鬼!讲到最恐怖处,她还要用手在台子上来比划,说那双小脚穿着一双尖尖的、窄窄的、鲜红鲜红的小鞋子,就像两只红红的辣椒,一踮一踮、悄没声儿地走到房里来了(那尖尖的、窄窄的小鞋子,我家里就有一双,还真像只大辣椒,只不过不是红色的,但那鞋帮上面绣的花,还真是红色的,听母亲说是祖奶奶的,真正的三寸金莲,我不相信穿那样鞋的脚能走路!)吓得我们这些小孩子毛骨悚然,紧紧依偎到大人怀里去!
我每天晚上都坐在父亲的大腿上,背靠着父亲的胸膛,两条小腿晃荡晃荡,故事听到害怕处,便扭过身,双手勾住父亲的脖子,把头深埋进父亲怀里去。父亲便一手搂紧我,一手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抚摸着我的头,嘴里喃喃着:不怕不怕,琴妮不怕,有爹爹哩……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堂爷爷讲得全都是连续剧,什么《八仙过海》、《封神榜》、《隋唐演义》《三侠五义》还有《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等等等等,他的肚子里真是装满了故事,调足了人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堂爷爷常常讲得情绪激昂、激情澎湃,最后总会站起身,拐扙在木地板上跺得“咚咚”响,来上这么一句,以结束他的故事!
堂爷爷那时该有七十多岁了吧?下巴上留着一把小胡子,他已把他的技艺传授给了他的养孙子,只在孙子处理不了的时候出出场、把把关。堂爷爷住得离我家有些远,得走十来分钟的路吧,可不是一拐腿就到!但他却是每晚不拉。拄着拐扙,提着一盏马灯,逢上雨天雪天,还得戴上笠帽、披上蓑衣。别看他拄着拐杖,其实那不过是绅士派头,他的步履却是稳健着哩!
听故事的人里面,有那么一家子,我不得不提:那是我的一位堂叔家,堂婶的娘家就住在我家的后堂东屋里。他们住得离我家也较远,但也是每晚必到,也不管是刮大风,还是下雨下雪,也和堂爷爷一样,备得有笠帽蓑衣和马灯,而且,他们的孩子还小,有牵在手里的、抱在怀里的、揣在堂婶肚里的,一来一长溜,丝毫不嫌累和烦!照堂婶的话说:哪天晚上如果不来,一整晚就困不着觉……
我就是从那时候起,知道了许多历史人物:什么文王武王姜子牙;还有岳飞岳云牛皋;关公张飞诸葛亮;以及秦叔宝程咬金等等,记得最牢的是徐茂公,因为后来大家把住在我家后堂东屋的、我那堂婶的大哥也称作徐茂公,他最爱和我开玩笑,他的妻子,被我称作“耶耶”的 (我们乡下对婶子的另一称呼,此为同音字而已),疼我比疼自家女儿更甚,有一次,她往死里打女儿,谁也拉不开,我吓得在旁边哭起来,她就赶紧丢了棍子,转身来抚慰我……我从不记得在自己母亲怀里撒过娇,却记得经常在她怀里撒娇!只是后来,他们家老三要结婚(老三最喜欢把我架在肩膀上,听说有一次我拉稀,全都顺着脖子淌进了他的后背),房子不够住,作为大哥大嫂,他们只得搬去别处住了。但虽说远了些,“徐茂公”还是每晚必来我家,白天吃饭时,也还是端着饭碗来我家吃,只是“耶耶”很少再来了!只有我去找她。
可是后来,父亲被队里安排到豆腐店干活。他每天半夜里就得起床磨豆子,所以得早早睡觉,于是就住到了豆腐店里去,每天吃过晚饭就走了!
父亲不在家了,堂爷爷也就不再来,只剩下巧玲奶奶一人讲鬼故事,这就显得故事不够用,未免要重复,听众也就不感兴趣了,慢慢地人就越来越少!我没有了父亲的大腿坐,一个人紧抱着双脚坐在竹床上,双腿又酸又麻,却不敢放下来,怕竹床下面有鬼来拉我的脚,想去睡觉,看着黑暗暗的房间更不敢去,老觉得床背后会藏得有鬼,真怀念父亲在家的日子啊!
再后来,我家的客堂间再没了说故事的人,我的父亲也没了,老房子也不在了!
我家的客堂间那铺着木质地板的老房子啊!那门墙头上坐着小石狮子的老房子啊!那住着四户相亲相爱如一家人的老房子啊!现如今只能留存在了我的深深的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