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不远游,心难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取自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曲》
独自远在他乡拼搏的你,后悔当年的孤注一掷吗?
上传中,请稍候...
每年都有很多人,尤其是临近6·7月毕业的毕业生被催着回乡发展,与父母的争吵不计其数。每一代年轻人大多数都向往着大城市,不可否认,大城市的的魅力,是令人着迷的,可是也是最残酷的地方。
曾经看过《北京女子图鉴》中说到:城市的每个夜晚,都有人在哭泣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昨天你流的汗,会换来财富 ,今天你吃的苦会成为礼物 。明天,唯有埋头苦干,才能昂首幸福。

确实,大多数人都不是能一下子一个项目就能让自己有一笔创业基金的,尤其作为外地人,本就艰难,这里的陌生给到我们的是无依无靠,可是恰恰这份陌生,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除了我们自己,没人知道我们几斤几两,这里,就像一片新土地,不管你是珍贵品种的大树苗还是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慢慢成长的一粒种子,这里都给你充分的机遇和生机。
不管年纪多大,不惧风雨,仍然在这里与命运抗争的人们,值得为自己鼓掌。
我们舍弃的不是家乡,是一个安逸的自己。所有你糊弄的,你不重视的,你负能量处理的,不论多微小,都将作用在你的未来。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你绝不会因为一分努力就能在国贸等高档场所随便刷卡,也不可能因为两分努力就能体面地生活在市中心,你只有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机会在这里过上理想的生活。

我们以为我们的拼命是拼搏,可是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的父母,看着是打心眼儿的心疼。
当温馨的劝解不管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用一些让人心烦可是又让人心疼的小伎俩。
比如生病需要照顾,比如以养育之恩为由要挟你赶紧回去。。。
我的母亲有段时间像疯了一样,每次打电话就问我:你到底混的怎么样。你在那边行不行,你还是赶紧回来发展吧。我身体不好你也不管,没良心……
其实,那一年是我最迷茫最艰辛最无助的一年,我想要自由的努力去飞,可是也不想让父母生气,一次次的沟通也敌不过他们每天的操心担忧。最后甚至对我破口大骂道:良心被狗吃了,不回来就一辈子别回来……让人心酸又委屈。

最近在看岸见一郎的书,《被讨厌的气》,觉得非常适合解决这个问题。但正如书名一样,你得有勇气,被讨厌的勇气,甚至被怨恨的勇气。
这本书主要是讲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倡父母和孩子之间要“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能让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中国式的家庭常常遇到这种问题: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出去上个大学,可是毕业又一样他们能回乡发展,不舍他们在外打拼。因为大多数父母都走过这条路,任性的以为自己可以努力在一个大城市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努力有时候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所以受过的苦难不愿再让孩子重蹈覆辙。
但你我都知道,年轻代表的除了岁数以外,更多的是年轻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黄河不落泪,我们挣扎着,快乐着,不是因为身体快乐,是因为心,是活的。
孝顺不一定代表日夜相伴,对我来说,能在父母不能有足够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拥有给他们剩下人生最美生活的能力,那是我的孝顺,而在此之前,希望他们能坚持坚持,等等我
在此致敬远在他乡的父母!
永远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