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2 | 人生何处不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日,前几日北京一度逼近40°,今天却忽然凉快下来,仿佛也在给冲锋学子们加油打气。
回想起来,中三年,高三年,大四年,研三年,痛并快乐着且还能篆刻在脑海里还时时忆起的,只有高考的时光。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学子、老师、家长,所有人倾注一切,背水一战。
这也是一场无形的竞逐,在最公平的起点和规则里,与同龄人一较高下。
这还是一次纯粹的拼搏,三年磨一剑,十八岁的天空,只为这一刻的绽放。
那时的我们,以为高考是天,是最累最难最苦的事,直到历尽千帆,饱尝冷暖后才知道,18岁那年的夏天,高考结束后,人生的考量才刚刚开始。
而这往后的许多许多年,在工作、学习、生活里,又有多少考验,远远超过高考的“三个最”。
可我们拼搏好学积极向上的心境,却在高考结束那天,一去不复返了。
白岩松在采访节目中说,人到中年的焦虑不是时间越过越快,而是渴望知识的求学之心越来越淡薄。
对新的事物不再有好奇心,对不懂之事不再有好学心,在狭小的认知圈内焦虑不堪,精神逐渐贫瘠。
《认知驱动》这本书中写道:人的成长分为内向和外向,内向成长是利己,打造个人习惯,外向成长是利他,培养专业技能。只有技能输出,实现利他,我们才能从外界环境中得到反馈,从而不断学习,再不断进步。
高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考试水平,可是在那之后,我们好像渐渐遗忘了这项学习技能。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一生中最严苛的考试就是高考。往后的考验,不用高要求严标准,不用百分百努力,只要60分万岁。
可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高考却是一生中最轻松的考试。他们要面对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巨变,没有退路,没有选择,百分百努力却未必能顺利通关。
我不主张贩卖焦虑,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同,有人平顺一生,有人跌宕起伏。但焦虑可以转化为动力,如果你感知到不学习和退步的焦虑,那就从现在开始断舍离,摒弃掉不良习惯和懒惰情绪,即便只是顺手拿起身旁的书刊报纸阅读,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人生何处不高考,希望你与我都能在平凡朴实的生活中,依旧保持着求学精神,坚持学习,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