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使用总结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90人
爱撒谎的男孩
MongoDB使用总结
数据库操作
-
show dbs
: 显示所有的数据库 -
use user
: 选择数据库user
,如果这个数据库存在,那么就使用,不存在就新建,但是此时的数据库中根本不存在数据,因此使用show dbs
不能显示该数据库 -
db.dropDatabase()
: 删除数据库,其中的db
表示当前数据库
集合操作(表)
- 在MongoDB中,数据库中的集合相当于SQL中的表,一个数据库中可以存在多个集合,每一个集合都是一个JSON文档形式的存储
-
show tables
: 显示所有的集合 -
show collections
: 显示所有的集合
创建集合
db.createCollection(name, options)
- 文档
删除集合
-
db.collection.drop()
-
db.user.drop()
: 删除user
集合
-
文档操作
- 一个集合中可以包含多条文档,一个文档就相当于SQL中的一条数据,这里的文档是JSON格式的文档
插入文档
-
db.collectionName.insert(JSON)
-
db.user.insert({name:"陈加兵",age:22})
: 向user集合中插入一条文档,如果这个user
集合不存在,那么就会新建一个,这个方法默认会为我们插入一个_id
-
更新文档
update() 方法用于更新已存在的文档。语法格式如下:
db.collection.update(
<query>,
<update>,
{
upsert: <boolean>,
multi: <boolean>,
writeConcern: <document>
}
)
参数说明:
- query : update的查询条件,类似sql update查询内where后面的。
- update : update的对象和一些更新的操作符(如inc...)等,也可以理解为sql update查询内set后面的
- upsert : 可选,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如果不存在update的记录,是否插入objNew,true为插入,默认是false,不插入。
- multi : 可选,mongodb 默认是false,只更新找到的第一条记录,如果这个参数为true,就把按条件查出来多条记录全部更新。
- writeConcern :可选,抛出异常的级别。
实例
-
db.user.update({name:"jack"},{$set:{name:"tom"}})
:相当于sql语句中的update user set name="tom" where name="jack"
,不过这里默认只是更新一条 -
db.user.update({name:"陈加兵"},{$set:{name:"郑元梅"}},{multi:true})
: 更新所有的数据 -
db.user.update({name:"陈加兵"},{$set:{name:"郑元梅"}},{upsert:true})
: 更新数据,如果不存在就插入 - 这里的query条件也是可以使用逻辑比较的,比如
age>12
,后续在讲到查询文档的时候会详细描述
删除文档
- 删除格式,默认是删除多条,但是我们可以设置
justone : true
或者justone:1
即可删除一条数据
db.collection.remove(
<query>,
{
justOne: <boolean>,
writeConcern: <document>
}
)
-
db.user.remove({name:"陈加兵"})
: 删除全部name=陈加兵
的文档 -
db.user.remove({})
: 删除集合user中的全部文档 -
db.user.remove({})
: 删除全部文档,因为这里没有条件 -
db.user.remove({name:"陈加兵"},{justone:true})
: 只删除一条文档
查询文档
-
db.collection.findOne(query,projection)
: 只显示满足条件的一条文档 -
格式:
db.collection.find(query,projection)
: 查询满足条件的全部文档-
query
:可选, 查询的条件,相当于where子句 -
projection
: 可选,使用投影操作符指定返回的键。查询时返回文档中所有键值, 只需省略该参数即可(默认省略)
-
插入数据(准备)
db.user.insert({name:"Jack",age:22})
db.user.insert({name:"Tom",age:40})
db.user.insert({name:"Mary",age:25})
db.user.insert({name:"Lucy",age:22})
查询全部
-
db.user.find().pretty()
: 这里没有指定查询条件,那么就是查询全部
指定显示字段
- 默认显示全部的字段,但是我们可以指定
projection
来显示指定的字段 -
inclusion模式
,指定返回的键,比如db.user.find({},{name:1})
,这里只会显示_id
和name
这两个字段,其他的字段都是不会显示的 -
exclusion模式
,指定不反回的键,比如db.user.find({},{name:0})
: 这里只会显示age
和_id
,只有name
不显示 - 两种模式不可以混用,比如
db.user.find({},{name:1,age:0})
,这个是不可以的
指定查询条件
-
db.user.find({name:"Jack"})
: 查询name=Jack
的全部文档内容 -
db.user.find({name:"Jack"},{name:0})
: 不显示name
字段
AND条件
-
db.user.find({name:"Jack",age:22})
: 查询name=Jack并且age=22
的文档信息 -
db.user.find({$and:[{expression1},{expression2},{experssion3},......]})
-
db.user.find({$and:[{name:"Jack"},{age:22}]})
: 和上面一样的效果
-
OR 条件
-
db.user.find({$or:[{expression1},{expression2},{expression3}......]})
-
db.user.find({$or:[{name:"Jack"},{age:25}]})
: 查找name=Jack或者age=25
的文档信息
-
AND 和 OR 联合使用
-
db.user.find({name:"Jack",$or:[{_id:1},{age:22}]})
: 查找name=Jack and (_id=1 or age=22)
条件操作符
(>) 大于 - $gt
(<) 小于 - $lt
(>=) 大于等于 - $gte
(<= ) 小于等于 - $lte
(!=) 不等于 - $ne
实例
-
db.user.find({age:{$gt:22}})
: 查找age>22
的信息 -
db.user.find({age:{$gte:22},name:"Jack"})
: 查找age>=22 and name=Jack
的信息
limit
- 指定显示记录的条数
-
db.user.find().limit(2)
: 只显示两条记录 db.user.find({name:"Jack"}).limit(2)
skip
- 跳过的条数
-
db.user.find().skip(10)
: 跳过前面的十条记录,显示后面的
分页查询
- 显示第三页,每页显示10条信息,相当于SQL中的
select * from user limit 20,5
db.user.find().skip(20).limit(5)
sort 排序
- 在MongoDB中使用使用
sort()
方法对数据进行排序,sort()方法可以通过参数指定排序的字段,并使用 1 和 -1 来指定排序的方式,其中1
为升序排列,而-1
是用于降序排列。 db.collection.find().sort({key:1})
-
db.user.find().sort({age:-1})
: 按照age
降序排列 -
db.user.find({},{name:1,age:1}).sort({age:-1,name:1})
: 按照name升序,age降序排列
limit,skip,sort执行顺序
- 执行顺序为:
sort()
--- >skip()
---->limit()
,这个相当于SQL中的select * from name where group by having order by limit m,n
这种顺序一样
$in
- 表示一个数据在多个数据中,类似于SQL中的
in
-
db.user.find({age:{$in:[22,33,44]}})
: 查找age in (22,33,44)之中的任意一个
$nin
- 相当于SQL中的
not in
db.user.find({age:{$nin:[22,33,44]}})
$exists
- 表示不存在
-
db.user.find({sex:{$exists:false}})
: 查找不存在sex
这个字段的文档
slice
$slice操作符控制查询返回的数组中元素的个数。此操作符根据参数{ field: value } 指定键名和键值选择出文档集合,并且该文档集合中指定array键将返回从指定数量的元素。如果count的值大于数组中元素的数量,该查询返回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的。
语法:db.collection.find( { field: value }, { array: {$slice: count }});
- 下面将查询grades中的前两个数
db.user.find({name:'jack'},{grades:{$slice:2},name:1,age:1,'school.name':1});
//输出,可以看出这里的grades只输出了前面两个
{ "_id" : ObjectId("59057c16f551d8c9003d31df"), "name" : "jack", "age" : 22, "grades" : [ 22, 33 ], "school" : { "name" : "shida" } }
- 下面将输出后3个数据
db.user.find({name:'jhon'},{grades:{$slice:-3},name:1});
//输出
{ "_id" : ObjectId("59057c16f551d8c9003d31e0"), "name" : "jhon", "grades" : [ 22, 44, 88 ] }
- 下面介绍指定一个数组作为参数。数组参数使用[ skip , limit ] 格式,其中第一个值表示在数组中跳过的项目数,第二个值表示返回的项目数。
db.user.find({name:'jack'},{grades:{$slice:[2,2]},name:1}); //这里将会跳过前面的两个,直接得到后面的两个数据
//输出
{ "_id" : ObjectId("59057c16f551d8c9003d31df"), "name" : "jack", "grades" : [ 44, 55 ] }
count
- 统计数量
-
db.user.find().count()
: 统计全部的数量 -
db.user.find({name:"Jack"}).count()
: 统计name=Jack
的人数
索引
-
db.collection.ensureIndex({key1:1})
: 创建索引,其中的key
的值如果为1表示按照升序创建索引,-1表示降序创建索引-
db.user.ensureIndex({name:1})
: 单个索引 -
db.user.ensureIndex({name:1,age:-1})
: 复合索引
-
-
ensureIndex()
接收可选参数,可选参数列表如下:
Parameter | Type | Description |
---|---|---|
background | Boolean | 建索引过程会阻塞其它数据库操作,background可指定以后台方式创建索引,即增加 "background" 可选参数。 "background" 默认值为false。 |
unique | Boolean | 建立的索引是否唯一。指定为true创建唯一索引。默认值为false. |
name | string | 索引的名称。如果未指定,MongoDB的通过连接索引的字段名和排序顺序生成一个索引名称。 |
dropDups | Boolean | 在建立唯一索引时是否删除重复记录,指定 true 创建唯一索引。默认值为 false. |
sparse | Boolean | 对文档中不存在的字段数据不启用索引;这个参数需要特别注意,如果设置为true的话,在索引字段中不会查询出不包含对应字段的文档.。默认值为 false. |
expireAfterSeconds | integer | 指定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数值,完成 TTL设定,设定集合的生存时间。 |
v | index version | 索引的版本号。默认的索引版本取决于mongod创建索引时运行的版本。 |
weights | document | 索引权重值,数值在 1 到 99,999 之间,表示该索引相对于其他索引字段的得分权重。 |
default_language | string | 对于文本索引,该参数决定了停用词及词干和词器的规则的列表。 默认为英语 |
language_override | string | 对于文本索引,该参数指定了包含在文档中的字段名,语言覆盖默认的language,默认值为 language. |
-
db.user.ensureIndex({age:1},{background:true})
: 在后台创建索引
聚合
-
db.collection.aggregate(pipeline,options)
-
db.user.aggregate([{$group:{_id:null,count:{$sum:1}}}])
: 查询总数,相当于select count(*) from user
,这里的聚合函数$sum
表示求和,可以使用$
引用集合中的字段,也可以直接使用数字,这里填写1
就表示查询到一条记录就加一,那么最后显示的就是总数了。_id
: 表示需要分组的字段,如果为null
表示不分组
-
db.user.aggregate([{$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
: 根据字段name
分组,对字段age
求和,输入如下
{ "_id" : "Mary", "sum_age" : 75 } { "_id" : "Jack", "sum_age" : 66 } { "_id" : "zhengyunamei", "sum_age" : 0 } { "_id" : "Tom", "sum_age" : 120 } { "_id" : "陈加兵", "sum_age" : 22 } { "_id" : "Lucy", "sum_age" : 66 } { "_id" : "郑元梅", "sum_age" : 22 }
-
-
db.user.aggregate([{$group:{_id:null,max_age:{$max:"$age"}}}])
: 求出年龄最大的人信息
{ "_id" : null, "max_age" : 40 }
常用的聚合
表达式 | 描述 | 实例 |
---|---|---|
$sum | 计算总和。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num_tutorial : {likes"}}}]) |
$avg | 计算平均值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num_tutorial : {likes"}}}]) |
$min | 获取集合中所有文档对应值得最小值。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num_tutorial : {likes"}}}]) |
$max | 获取集合中所有文档对应值得最大值。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num_tutorial : {likes"}}}]) |
$push | 在结果文档中插入值到一个数组中。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url : {url"}}}]) |
$addToSet | 在结果文档中插入值到一个数组中,但不创建副本。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url : {url"}}}]) |
$first | 根据资源文档的排序获取第一个文档数据。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first_url : {url"}}}]) |
$last | 根据资源文档的排序获取最后一个文档数据 | db.mycol.aggregate([{by_user", last_url : {url"}}}]) |
管道
管道在Unix和Linux中一般用于将当前命令的输出结果作为下一个命令的参数。
MongoDB的聚合管道将MongoDB文档在一个管道处理完毕后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管道处理。管道操作是可以重复的。
表达式:处理输入文档并输出。表达式是无状态的,只能用于计算当前聚合管道的文档,不能处理其它的文档。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聚合框架中常用的几个操作:
-
$project
:修改输入文档的结构。可以用来重命名、增加或删除域,也可以用于创建计算结果以及嵌套文档。 -
$match
:用于过滤数据,只输出符合条件的文档。$match使用MongoDB的标准查询操作。 -
$limit
:用来限制MongoDB聚合管道返回的文档数。 -
$skip
:在聚合管道中跳过指定数量的文档,并返回余下的文档。 -
$unwind
:将文档中的某一个数组类型字段拆分成多条,每条包含数组中的一个值。 -
$group
:将集合中的文档分组,可用于统计结果。 -
$sort
:将输入文档排序后输出。 -
$geoNear
:输出接近某一地理位置的有序文档。
$math
- 这个相当于where语句,用来过滤文档的
- **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
$group
之前就是where子句
,如果在之后,那么相当于having子句**
-
db.user.aggregate([{$match:{name:"Jack"}},{$group:{_id:null,count:{$sum:1}}}])
: 统计name=Jack
的人数- 这个命令相当于SQL中的
select count(*) from user where name="Jack"
- 我们可以使用
db.user.find({name:"Jack"}).count()
同样可以查询、
- 这个命令相当于SQL中的
-
db.user.aggregate([{$match:{age:{$gt:20}}},{$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
- 相当于SQL中的
select _id,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where age>20 group by name
- 相当于SQL中的
-
db.user.aggregate([{$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match:{sum_age:{$gte:75}}}])
select _id,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group by name having sum_age>=75
-
db.user.aggregate([{$match:{name:"Tom"}},{$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match:{sum_age:{$gte:75}}}])
select _id,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where name="Tom" group by name having sum_age>=75
$limit
- 控制显示的条数,因为使用聚合之后,不能再使用
limit()
方法来限制 -
db.user.aggregate([{$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limit:1}])
: 根据姓名分组之后显示一条数据- 相当于
select _id,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group by name limit 0,1
- 相当于
-
db.user.aggregate([{$match:{name:"Tom"}},{$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match:{sum_age:{$gte:75}}},{$skip:0},{$limit:1}])
select _id ,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where name="Tom" group by name having age>=75 limit 0,1
$sort
- 排序输出
db.collection.aggregate([{},{},{},......,{$sort:{key:1}}])
-
db.user.aggregate([{$match:{name:"Tom"}},{$group:{_id:"$name",sum_age:{sum:"age"}}},{$match:{sum_age:{$gte:75}}},{$sort:{sum_age:1}},{$skip:0},{$limit:1}])
select _id ,sum(age) as sum_age from user where name="Tom" group by name having age>=75 order by sum_age asc limit 0,1
总结
- 常用的格式:
db.collection.aggregate([{$match:{key:value,...},{$group:{_id:value,..}},{$match:{key:value,....}},{$sort:{key:1,key2:-1}},{$skip:num},{$limit:num}])
- 对应SQL中的语句为:
select _id,key1,key2 from collection where group by order by limit n,m
- 对应SQL中的语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