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节目《穷富翁大作战》观后感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150人  windtony

    这节目有3季,参与的人都是香港的上流社会精英,然后通过节目组的安排来体验穷人的生活。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布,封闭美国的“黄金窗口”,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了一个历时名词。也是由这一刻起,想发达成为富翁的前提就是需要学会负债。所以,从国家到企业再到商人,负债越高竟然越有钱,而且都是我们所羡慕的美国、世界500强企业、上流社会人士,可以拉他们下来的唯有资金链断裂。

    中国内地跟香港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一国两制”。这个节目里面的香港已经是全球发达城市行列,房价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城市之一。香港是一个信奉“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社会,优胜劣汰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

    节目里面的参与者去体验穷人的生活后普遍得出的结论都是“这都是命”,穷人在艰辛的环境下会不知不觉中被削弱竞争力,低收入的环境下导致只渴望明天可以吃多少?能不能找到个地方睡觉?穷人的家庭里面,父母几乎不知道如何补给孩子的营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复习。没人会知道他们孩子的未来会如何?能不能脱离跨代贫穷的怪圈子,这未知数只寄托于希望。

    中国从1978年起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到今年已经是40年了,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欧美发达国家花100年以上才完成的。这40年中,中国的老百姓分别依靠政策因素实现致富和拆迁实现暴富。当然也存在一大部分人群是依靠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政策因素在资源缺乏的时期,会造就一群因政策而起的企业,如:地产商、医疗企业、教育机构。

    地产商可以“空手套白狼”、低价拿地、低息贷款等,只要在资本运作中不出现大问题,这些地产企业现在起码100亿市值、1000亿市值。

    医疗企业,在中国医疗制度的落后和知识缺乏,导致医生可以通过卖高价药赚钱,企业垄断群体来使用药物:疫苗事件就是因为疫苗是强制性的,小孩子不打就不能上学,所以造成上周末的恐慌。

    教育机构,第一点、英语。从1997年左右就可以普及英语教育了,到现在依旧出现大量的“哑巴”。在语言上,中国人对自己出生地的地方性语言是有依赖性和热爱自己的家乡等因素,对外语会有一些排斥感。当然,也包括整体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很少中国学生在交流上会使用英语的,导致不熟练然后默默地忘记了。

    第二点、教育体系和政策。这几十年里,教育局几乎每3年到5年就实现一次改革,然后导致现在的孩子学习越来越紧张和辛苦。其中因为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在教育上的逐渐摸索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感倍增。

    因为以上两点,所以出现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机构。

    拆迁征地实现暴富的人群从2008年起逐年递增,特别3个年份2008年、2012年、2015年,这些年份都是央行大放水时期,大部分资金都流入房地产市场,也导致地产商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我个人估算,从2008年起,几乎每年会因拆迁而暴富的人群平均会有10万人。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加速增长10倍、100倍。近期有新闻指出,现在中国负担房贷的人群超过4亿人。这些人群有家庭3人到6人,也有1个人等情况出现。

    如果按照“贫穷恶性循环理论”来讲,穷人是很难翻身实现跨越的。乐观的态度来看,希望还是要有的。悲观的态度来看,是从生存环境、收入情况、个人生产率来实现一个恶性循环,也可能只剩下希望了。理性的态度就是我们面对现实,不能单靠希望来生存。我们要接受现实,改变现实需要多读书多花时间来改变自己。

    在2017年开启十九大之后,我是非常焦虑的,因为我的父辈已经白白错过了改革开放带来的40年红利了。而我也眼睁睁地错过了从2008年以来连续3次的央行大放水的机会了,如果我在未来20年还不能抓住一个机会跳出这个怪圈的话,我只能自生自灭了。

    那么,在国内到底能不能脱离跨代贫穷呢? 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需要紧紧跟对国家政策这个因素来寻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