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解读——数与运算(数与数位的表示)

2024-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19吉林榆树焦艳丰

11到20各数的认识

“11到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到10的认识”基础上对数的进一步认识,重点是对数位的理解。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对书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往往会停留在学生数数认读,读数和写数上,对数位的理解,特别是十位上的一表示十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课标强调了理解数位的含义,应当在学习当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感受数的表示的不同方法,用恰当的方式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数值不同,初步感悟和理解数位的含义,经历,操作,交流,质疑,理解的过程。

依据课标中相关内容要求,本案例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数量?

2.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数值?

《课标》要求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学生在学习1到10的数,主要用一个符号表示数量,从这项内容开始,学生学习数的位值制,这是十进制计数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后面一直到认识万,这个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案例中“辨析11”的这个环节,教师借助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疑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帮助其真正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两个同样的珠子与一块大石头和小石头,一捆小棒和一根棒棒有相同功能,又有不同之处。两颗珠子是一样的但是一颗珠子上写上10,另一颗珠子上写上1就可以区分,这正是位值制的本质,同样的数放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初步形成符号意识,也为后面的意思也理解正大的说打下基础。

我的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突破认识1到9再到10是一个难点,很多时候,我们会利用课件进行讲解,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动手实操很少,所以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真正的理解,才能够真正的形成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