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与他的知己一路走好/作者:邵明

2023-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房作者_0970

——梅璋、沈鹏续结良缘

图无法上传

癸卯年,书法界痛失鹏、梅两位大师,实是一大憾事。对于原书协主席沈老,听梅璋兄讲过,可我不了解。据说,两人交情不错。就是,上海人讲额,蛮叫得应额。“沈尹默文化研究会”几个字,就是梅璋兄请沈老写额。

对于沈鹏我必须补课。沈鹏讲,对书法的解读——“求通感,求通变”,“必能得一真谛”。他所指出的真谛,就是诗词、书法的意境。在书法中,“意在笔先”、“笔断意连”之意,通篇中的各种呼应关系、对比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象或象征。梅璋老师在讲他的恩师沈尹默“月夜”时,也对我讲过类似的话。我想,这就是两位大师对书法的解读,是相通的。

据黑格尔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象征。我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它的神韵、气韵、意趣、气势等,只可领悟,不可直取,悟之则有,取之则无。要认识书法与诗词的意境,必然有个观念意象问题。

其实观念意象应用十分广泛,如工程开工时埋下一块石头奠基,明知是虚,却异常激动、虔诚!当然,这种立意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作为诗词、书画意境的高级意象,是朱光潜所谓的“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是一种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图”其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作者要力图表现一种不能言传的东西,给人更加宽泛的想象空间。

“逐梦”,“妙境”应该符合沈老对书法的解读。沈老的笔墨我只有一幅,还不知真伪。我是病急乱投医,爱屋及乌,管它真伪。人走茶凉,在网上对大师的评论贬褒都有,更何况对他的朋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要屋内对得起父母,屋外对得起恩师,此人生足唉!文中写到梅璋兄,然后又写到梅璋老师,外人看来有点乱,熟人应该知道——“梅璋兄的亦师亦友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