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就扯淡

2022-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魔法战修

昨天四点起,去拍了东方明珠,然后回来就有点喉咙痛,两天里已经被两条消息通知要做核酸,分别是白玉兰和西藏中路。

晚上到楼上p了一会儿图,玩了一会儿游戏,觉得肾有些不舒服,于是八点就睡了,现在睡醒了,喉咙还是有点灼烧感,怕是一场感冒少不了。

既然醒了就开始记点东西好了。

前天在公司台历照片评选群里聊到照片的评选标准,然后这两天脑子里就一直从好照片的评选标准到摄影的类型与意义。

如何评价一张好照片,我们经过讨论得出两种标准:1、璞玉论,也即好的照片就像一块没有被开发的璞玉,拿过来经过一些艺术的加工,可以让它成为大作;2、匠心论,也即一张好照片=审美+设备+技巧(包含拍摄技巧与后期技巧);当时争论用哪一种标准来选片大家废了一些口舌,结论还是自己判断。

不过现在想想也许是个悖论,因为1的存在可能性非常小,大约只有两种情况:一个偶然在路边捡到宝的素人,或是一个有艺术天分却疏于练习的天才,果然还是以成品来评判更为公平。

这让我又联想到摄影的类型,我自己将摄影大致分为四类:记录、奇观、概念、个人。

记录是摄影的本命,把一个瞬间作为画面记录下来,像文字,却又比文字更精确,像绘画,却又比绘画更高效。

有了摄影,一个普通现代人也能像达芬奇、伦勃朗、莫奈一样,甚至比他们更精准地记录光与影,色彩与线条,这是科技赋予一个时代的礼物。就像苏珊在论摄影中所言:

“Photographs are a way of imprisoning reality.”

然而,“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看似全民获得了表达自由,确是在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的属性,让工具变得重要,而不是拿着工具的那个人,在此又折回至福柯的主体消失论。

于是不甘于被消失的艺术家开始拓展记录的边界,把现实变为奇观。

把现实变为奇观的方法有很多:高速抓拍,慢门,微距,全景,鱼眼,决定性瞬间,甚至所谓的画意摄影,其目的都是把现实中存在的内容,通过暂停快进、放大变小、篡改背景,突出主体,展示出现实中无法被肉眼洞见的画面。

一部分人走到了这里,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却又再次发觉,这还是科技加上技巧的运用,只要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与练习,就像只要稍加时日,每个人都能说上一段灌口,就算其中的一些天才确实难以模仿,但技巧总归只是技巧而已。

沿着绘画探索的老路,那一小部分人很快进入了概念,或者人们常说的抽象,线条、结构、色彩、影调,他们把这些组成画面的要素,从主体本身抽离出来,从表达主体转换到表达概念,离福柯又进了一步。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因为从广义说,这还是一种奇观,是一种把实体抽离后的现实。

于是摄影这个小弟,紧跟着老大哥绘画、雕塑,被一群福柯口中的疯子,引入了现当代艺术。

现当代艺术的特点即个人表达,也即艺术就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的行为,生活,思想,哲学,只有结合了这些,你才能读懂他的艺术,在这里,人作为主体真正超越了工具与技巧。

人做为人——一件瑕疵品本身,被奉入永久的艺术殿堂,这其中是否有其他风险尚留待时间检验。

但至少,我们不用担心消失了,暂时而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