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笔记方法
昨天出去亲近大自然,今天乖乖在家读会书。昨晚睡得早,今早起得早,五点半醒了,六点起床洗漱,然后开始看书。
今天读的是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我每读一本书,都会做笔记,通常有几种方式,虽然效率不高,但可以分享,欢迎读书大咖们指正,也欢迎读书爱好者们交流。
一、在目录和前言上做笔记。
肯定有人会问:目录和前言有什么要做笔记的?我连读都不读。
如果你真是这样,那你就亏大发了。(《书的前言部分不读,你亏大了》)
为了快速阅读和掌握一本书的精华,我会选取部分章节阅读,通过书名、目录和前言就可以知道,那么,我会在目录中需要阅读的几个章节做个标记,这样一来,在以后再来翻这本书就知道我曾读过哪些章节,会唤醒我的记忆。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章节名称后面写下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或者你读了后的感悟,要精简,不能太多,如果有很多的感悟,可以写在所在章节的空白处。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我在“标志:地平线”这一节标题后面写了批注,是因为设计师的选地方、取景都十分厉害,看了照片让人终身难忘,不信你看看。只可惜我拍不出那个效果。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所以,学会在目录上做笔记,会让你很清楚读了哪些章节,能够让你快速回想起曾经读过的内容。
二、在书中做笔记,划线、批注。
在书的正文中做笔记,我想只要是读书的人都会,但有很多爱书的朋友,是不在书中划线和批注的,对书是万分爱惜。
每个人习惯不同,没有对错,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我喜欢在书上写写划划,不这样总感觉自己像没读一样。遇到感觉不错的内容,会做另外的特殊符号加以标注,这样的内容是需要摘抄到笔记本上的。
像这一段内容,我认为挺重要的,除了划线外,还加了中括号和三角符号,起到提醒我重点关注的作用。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除了划线,做批注是不可少的。毛主席读书,有时候批注的字数比书本身字数还多。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三、用思维导图,它是个好工具,但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读一本书做一张思维导图确实能够帮助你理解全书的内容,让你有一个整体的架构。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的过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不过,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思维导图,比如散文等。致用型的书籍比较适合思维导图,比如此前我读的《吃掉那只青蛙》,做了一张思维导图。(《读书|每天吃掉那只青蛙》)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四、摘抄关键内容,分门别类。
将阅读过程中划线、做标识的部分摘抄到笔记本上,可以按照章节,也可以按照页码,我一般采用章节。这个章节有很多摘抄内容的话,就用序号一直排下去,这样更有条理性。
《设计中的设计》一共有八个章节,我每个章节差不多记录了1-2页,这样记录还是蛮清晰的。
浅谈读书笔记方法有的朋友肯定会说:用手抄太慢太麻烦,费时间。
是的,费事费事,但是,不费事费事的又能有好效果的,貌似这样的方法没有。
用手摘抄一遍可以加深印象。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人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于是他坚持每天写作,坚持了十年,可惜他没能实现他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他却成了一名书法家。
可见摘抄不但能加深印象,还可以练字,一举两得。
现在用手机APP记录也很方便,比如印象笔记。我一般读电子书时才会将内容记录到印象笔记里,因为复制粘贴很方便。但是读纸质书时,我仍然用笔做笔记。
五、最后一步,写读书心得体会。
划线、摘抄,仍然是作者的,不是属于自己的,如何将书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必须是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虽然,书中偶尔几处有批注,但并不深刻和广泛,需要相对系统性的进行总结和体悟。
就我自己的感受,一本书,想写好心得体会,或者叫书评,不读个两遍是写不出来的,即便写了,写出来的质量也不高,所以写心得体会和书评,有难度和挑战。
杀猪杀屁眼,各有各的杀法。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做笔记的方式都不同,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帮助大家提升阅读质量。
后记:简书上的读书大咖非常非常多,请轻拍,欢迎指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