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读书散文

《围城》——方鸿渐回国时的内心挣扎与矛盾

2019-03-30  本文已影响95人  冰皮zxyw

        透着油着的夜幕上,覆着一层薄凉的水汽,过了红海,方鸿渐离此行目的地更近一步。

        回国 ,本应是游子唱最大的向往可比时的方鸿渐却并没有那么高兴。他有些迷茫,有些担忧。脑海里所充斥着的是矛盾、挣扎。而造成这个的原因,在我看来有四个方面。

一,学业未成

      方鸿渐的确不是一个好学生,出国留单却游离各种学科而无一修成、在长辈的频频问询下,他选掉了造假,假的学术证书假的毕业照,甚至于一所更跟本不存在的“外国大学"。

      所以他不愿回家,怕别人问起,也不愿在人们了面前说起自己"辉煌”的学习经历。但他毕竟是虚荣的,矛盾之中。他选择一方面接受了来人的赞扬,另一方面却严令家人不得宣扬。

      当方鸿渐的学业未成而人皆敬之所反应的是一干所谓“知识分子”的不学无术,大众的盲本目与视界之狭窄。再看其他普通人,对一所不存在的“外国大学”学生,他们毕恭毕敬,甚至媒体的至深吹捧。在我们看来这是愚昧的,可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国人的行为体现,不只是崇洋媚外,更有一种对自己民族的自卑,对外来文化的一昧盲从。

二,情感空窗

      未曾恋爱而订婚之妻去逝了,这个男人开始了自己的“爱情征程”——先是活泼热辣却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再到文静优雅,却在负精神文化上让方鸿渐略显高攀不起的大才女苏文纨,一位艳若桃李,一位冷若冰霜。方鸿渐的向往和追求难以遮掩。

      只是,肉欲之后,鲍小姐终究没有选择方鸿渐。即使这样,在短暂的失意之后,他开始将目标转为同船的才女苏文纨。恰好这位苏小姐似乎很中意方鸿渐,虽不至于投怀送抱,但她的主动明了可见。只是对方贵为名校毕业生,自己只是一个冒牌货。方鸿渐又怎么敢和这位苏小姐亲密相处呢?

      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于示爱与否。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同样与一批老式知识分子相同。懦弱与消极充斥于这一群人的思想,他们的不学无术却自视甚高,他们的盲目相信与视野狭隘,方鸿渐算是一个写照。

三,无业可务

        毕竟身为"大学士”,方鸿渐身上没有什么才学,却空有一份清高。他所向往的是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及一身荣华。只是事与愿违,等待他的不过是屈居于“丈人”的小银行。 他当然不甘心,因为和所有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他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却着实自视甚高。

        这是正直清高,可这份清高却着实让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

四,拘束难逃

      无疑,方鸿渐是爱自由的。他在欧洲自由散漫,不学无术,可面对长辈的命令,他终究选择造假学术而回国;他可以不顾旁人的眼光大胆的追求鲍、苏二女,可父母为他张罗婚事时他只能听从;他与周家无亲无故,却不得不寄人篱下......

      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使他的思想里缺乏一种反抗性。他对于一切都是逆来顺受,婚姻也好,事业也好,无不如此。也许,这种懦弱就是那个时代,那样一批中国人的一座围城。他们闯不出来,所以只好在懦弱与屈服之间安然自得。

由点至面,自面而点

        惘然而不见方向,如同一叶扁舟行于瀚海,没有“凌万顷之茫然”,有的只是处世事之惘然。这是方鸿渐的生活短时写照,学无所成,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虽与方鸿渐的理象生活不同,但他却也无力挣脱,于是不再挣扎,得过且过。活着只顾活着,这不仅存在于方鸿渐身上,麻木,自私,软弱,无能......它们如同一副副枷索,将中华民族压制于地上甚至无力抬头,去寻找曙光。

由点至面,钱锺书老先生以方鸿渐揭露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可笑;又由自面而点,方鸿渐身上凹陷的人们的共性,是中国社会矛盾下每个国民的挣扎的最真实写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