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人生:专注一件事还不够,还要心灵纯粹
✨活着最好的状态是心灵自在。
我自愧修炼不够,也还在努力的路上。
但自知离目标很近了,因为我已明确意识到自在人生的重要性。
在这个越来越追求“多快好省”的时代洪流中,我也曾想拥有更多,而尝试做更多的事,渴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及物质享受。
然而,我发现自己陷入“征服-成功-快乐-习以为常-新的征服”这一无限循环,沦为欲望的奴隶,直到读到《自在人生》这本书,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自在人生:逆向求解的生命哲学》
🤵丹麦哲学家/ 斯文·布林克曼教授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政治、人类存在性、道德伦理、心理学、美学这5个维度举例论述,向我们证明了张弛有度、适当舍弃,专注一件求善向善的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价值。
无论是全球变暖、贫富悬殊,还是个体不满现状、审美绝望,又或者行为过度或不足等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解决之道。
只要我们改变自己,心灵纯粹地“自我节制、适度舍弃”,就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活出自在人生。
✅分享书中我非常赞同的观点,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启发: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学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说:“真正的快乐源于节制。"
丹麦蕞著名的哲学家索伦·克尔恺郭尔说:“心灵的纯粹,就是只想要专注于一件事。如果人类能够做到只专注于一件事,那他应当求善向善。”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足和适中三种状态。过度和不足属于两个极端,都是恶行,应取中庸之道。例如他认为,勇敢就是居于懦弱与鲁莽之间的美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过多的财富反而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分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所在。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经得起省察的人生才有意义,否则不过是蝇营狗苟的一般庸碌时光,不值得经历。
✅读完这本《自在人生》,我有10点心得:
延迟满足,强于超前消费
知足常乐,更要乐于分享
行动至善,得享真正自由
专注持久,告别无定虚妄
坦然接受,走出焦虑恐惧
承认不足,感恩珍惜拥有
学会倾听,敬畏他者生命
行为适度,活出庄重体面
学会舍弃,领略简约之美
注重仪式,构筑文化生态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生活方式,与大家共勉!
❣️愿我们大家都能摆脱加速文化的束缚,跳下“幸福跑步机”向生命“逆向求解”,活出自在人生。
感谢你的阅读,让我们一起共读好书吧,让书籍照亮我们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