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映潮论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五)
关于阅读教学方案的规范设计,余老师从“规范”的角度,提出了要做好的十件事:
1.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的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让我们教学时有目标,有方向,依标而行。
2.了解课文的“身份”,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把我了教的对象,才能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3.反复研读课文,以获得对课文的新鲜感觉,获得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形成对课文的独到见解,提炼出字词教学、文章阅读、句段品析等方面的教学材料。这是教师梳理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独立探究的过程,这点非常重要。
4.阅读教学资料,包括中学语文专业杂志上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资料,以完善、深化、优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这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
5.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可供联读的资料、可供穿插的资料等。这是不断丰富课堂内容的过程。
6.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勾勒教学思路,划分教学时间。
7.根据自己安排的教学流程或教学思路,分析、提炼、组合教学内容,初步确定本次教学的内容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斟酌重要教学板块的教学手法。这是优化组合的过程
8.用完整的结构表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其中略写的内容有教学创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预习要求等。详写内容主要集中在各个教学步骤之中。
9.完成辅助教学的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课件。
10.修改、补充、完善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
由此看来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百度几个课件的拼凑组合,而是凝聚了上课老师心血的“艺术品”。
在这十个步骤的指导下我重新来做《春》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教了十几遍的课文,再熟悉不过了,可按照上述步骤的要求,我似乎又不会设计这节课了。
了解了单元要求,明白了课文类型,自读发现新的问题还真是不太容易:文章写法:概写一笔,详写几笔的写作方法?文章开头的风格—开门见山?我实在是找不出有多少新的创意。
接下来查专业杂志上与本课有关的资料,看了肖培东老师的公众号,发现了三个不同的创意,一是朗读时“着”和“了”的表现力及读法。二是把美丽春天和诗词的美牵连起来。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场景。
以前查资料就是百度某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本看不到这么多优秀的创意,“开卷有益”真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