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散文《也说死亡》:要活得尽兴,留一副空壳在人间
这是余秀华散文集《无端欢喜》里的第7篇文章。虽然她和她的作品很有争议性,但我还是想把这篇散文推荐给大家。
文章的开头,作者讲了她对死亡的认识的变化。以前年少时觉得它遥远,现在反而觉得它就在身边。但是想到死亡,她依然会无比地心虚,因为哪怕她经历过相关的事情,她依然对它了解得不多。
接下来,她讲述了她的一个经历。多年前(应该是10年前后)的一个深夜,她突然醒来。
她从来没有如此恐惧过死亡,那种恐惧和绝望让她很多年都难以忘记。在她的自叙传小说《且在人间》里,女主周玉也有类似的经历。
“醒来已经是后半夜了,周玉出了一身冷汗。在这么深的黑夜里,真的如同在地狱一样。周玉突然感到恐惧,第一次对死亡感觉到恐惧。这个夜晚的恐惧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烙在她的心里:感触实在太深了”。
后来作者才明白,她的恐惧,是源于对死亡的未知。她开始试着认识和理解死亡,想办法面对它。
她意识到,谁也无法摆脱死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死亡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生命是有限的,而死亡的时间是漫长的,所以她认为“我们要活得尽兴”。不过她从来都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她知道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大部分人对死亡的思考都是不深入的。偶尔想起来,感慨一下,又继续生活。一辈子的时光就这么流逝了。她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因为思考太多,可能会有反作用。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18岁的高中生,很有研究历史的天赋,但是他却因为“看透”人生而放弃了生命。
在这里,她说了一点题外话。网络时代,出现这样的事,大家都通过转发来表达他们的悲伤,但是如果你不转,有的人就会道德绑架,说你没有同情心。
作者认为,同情心在死亡面前其实没什么用。生命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她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她说:“生命如同上帝给一个人买了一部手机,你爱惜着用,可以用许多年。你有摔东西的习惯,摔碎了,就没有了。上帝也不富裕,没有钱给你买第二部。”
18岁的高中生仅仅是因为“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就放弃了自己,他这种行为,就像砸坏了一部没有用过的新手机一样。而余秀华这样的人,“把自己的手机用得破旧不堪”了还小心翼翼地用着。
接下来她说的话,很有启发性。
“年轻的时候我也想过:要么活得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不断给自己新的东西;要么死去,反正人迟早是要死的。后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完全错误:意义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价值也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那样。活是整个宇宙最宽泛的东西,我们的所谓意义和价值充其量就是一条直线,把另外的风景都弃置一边了,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里,涓生就是一个热衷于追求新事物的人。仔细看小说会发现,新的东西就像血液,如果他没有新的东西新的思想,他就会死掉一样。
可从古至今,谁是靠着新的东西过好了一生呢?这种对新事物的迷恋,不也是一种没有现实依据的迷信么?
余秀华说意义和价值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的确如此,我们不仅对死亡缺乏认识,而且对生命本身的认识也存在太多的主观性。
她说,那个18岁的高中生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都粗暴地简单化了。
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当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就很像一个作者在编一种教材,他需要概括事物的特点,然后形成一些概念。
事实上,这种认识的方式,无法代替事物本身。比如《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重要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都有精当的分析。可是就算你把文学史读了无数遍,也依然代替不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
相比于简单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做的却是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那个18岁的高中生有研究历史的天赋,可是他却没有珍惜。而余秀华认为:“之所以把一种才能给你,是上帝的的确确喜欢你这个人,他怕你在漫长而庸俗的日子里觉得枯燥。”
我经常看布姥姥的视频。她是一名妇产科大夫,她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喜欢缝纫。她利用空闲的时候,给家人和朋友,甚至是陌生的网友做了很多衣服。她还经常思考总结一些缝纫的小妙招,在网络上分享给大家。
就像余秀华说的,快乐点燃会很简单。她有好几篇散文都是写植物的,一朵花,一株野草,都会成为她写作的灵感,给她的人生以启迪。
所以她想,会不会是那个高中生没有见识过世界的广阔?就像一部手机,除了常用的功能外,其实有的功能我们还没有利用到,就算都用过了,它还会时不时地更新。
她说:“其实许多事情,包括整个历史系统也可以用一两句粗糙的话一言以蔽之,然后就无话可说了。其实这只是看见了生命的横向性,没有看清楚生命的纵向性。”
当你像编教材一样概括你人生的意义时,不如翻开一本真正的书。
文章的最后,她说她并不看轻那些放弃自己的人,但是她希望他们没有真的放弃生命。到最后的关头醒过来,重生一样地,和生命中那些你曾看不惯的庸俗和“无意义”死磕到底。
如果死亡是一个让她非常讨厌的结婚对象,“那么好吧,既然必须和这个无聊的家伙结婚,我一定要把我的忠贞,我的热情,我的好奇心,我的爱浪费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副空壳留给它”。
如果死亡是无法避免的,那就活得尽兴,留一副空壳在人间!
我知道她是一个不讨喜的人,但是在文章中,她用她朴素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在启发着我们,要学会爱自己,好好活着,熬过那最痛苦的一刻,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当消沉的情绪把你拽入深渊时,要试着去反抗,去改变,或者暂停,好好地睡一觉。
读余秀华这篇散文的时候还是夏天,后来又读了几遍做了笔记。有几次心情低落的时候会想起这篇文章,它仿佛在告诉我,痛苦会过去,生命中总会有快乐。虽然解读她的作品会受到争议,但是我还是想发出来,希望能对一些读者有帮助。
当她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知道她不会寻短见,因为她像她家乡的野草竹节草,有种无赖似的韧劲儿。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