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雷家书》看家庭教育的得与失
《傅雷家书》记叙的是傅雷给儿子的信件集。信中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很值得今天我们学习,当然我个人认为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跟大家一并作探讨。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有:
一、与孩子的关系:亦师亦友
在中国传统社会,父子之间的关系常常会经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父亲拥有无上的权威,儿子无条件听从父亲的要求。一个阶段是,儿子完全叛逆,父亲的威信完全丧失依附于儿子。在傅雷跟傅聪的关系中,我并没有看到这些,更多的看到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傅雷的信中常用探讨、询问的态度跟儿子分享交流,既有长者的循循善诱,在碰到不熟悉的问题又谦虚好问。
二、交流的内容:庞杂广袤
一般传统中国父子之间的交流,大多是询问式而非探讨式,哪怕是探讨式,也只是针对于某些及其狭窄的领域。而傅雷家书中傅雷跟傅聪探讨的内容不可谓不庞杂,甚至对于很多不了解的领域,傅雷也会好奇的像个孩子跟儿子讨教。
比方说:
研究俄文学习的方法:
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
学习做人的方法: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与伴侣的相处之道: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
分享生活感悟:
孩子,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虽然整本书都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但是傅聪的自身叙述中察觉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傅聪说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管教很严格,给予自己的自由空间太小。从日期来看,几乎是两三天就一封信。信中虽然有不少很深的见地,但是儿子的内心是承受着巨压力的,以至于傅聪说后期他甚至了了几句回复给父亲。父亲对儿子倾注了全部心血,自己的生活却很少关心。太过于的依附于儿子,反而自己的生活失去了重心。
傅雷说自己年少丧父,犯了很多错误。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走自己错的路,所以才如此无微不至。但是要知道,犯错误是一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有的时候适当的放手或许是对他的另一种关爱。
以上是自己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想。说来好笑自己仍然是单身狗,没有育儿经验,却对大家“指指点点”。不能说上面的观点一定正确,权当自己对未来子女教育的一些自己的思考。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想必一定会感叹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