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0 月8日,阴,周一
按:从民权街往南走的时候,我是在南阳天主教医院看完维修现场过去的。我有点惊喜于南阳老建筑的智慧,百年风雨,仍然熠熠生辉。但说用高粱杆吊顶和隔断,这个生态自然的设计,让我想到物尽其用这四个字。老南阳何尝不是如此,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种高粱和小杂粮,温水煮青蛙最可怕。所以我又一次去小仓坑,去找给我介绍王广理的那位姓冯的长者。
下午三四点钟小仓坑夹道里,静悄悄的,偶尔有几个长着胡子的花白狗,汪汪汪叫个不停,正对着小仓坑的是一面凌霄墙,只是秋来花谢,有一个头部半黄黑半白的白猫,蹲在水泥路中央。现在的老城填满了房子,其实新城也不是如此?看不到阳光普照。只是这些房子给他们一种获得感,但幸福感在哪里?只是血管还在那里,没有阻塞。喊了几声之后,又见到冯聚成,这是第三次交流。今天讲的多一些。
不管如何,城市记忆在这个位置,就会看到世事过往轶事纷繁,终究牢牢的贴在历史的石头柱上。从南阳府衙的背后看这个地方,唐王府、郾城府、文庙、县衙,甚至包括天主堂,这些空间格局里,有时候会透露可以触摸可及东西,给我们以看待问题的角度矫正和全面分析。珍惜过去,满意现在,乐观未来,才能看到天地人的自然醒来,还未走远。仓廪实,知礼节。小仓坑,大仓夹道,这些地名都透彻着蓄水、防火、生活的需求。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1
我叫冯聚成,1940年的人,小仓坑2号。我们家最早有记载的是光绪26年。王家是1号,赵家是3号,这两家的门口都是开到街上走。我有个估计,南阳那边叫大仓夹道,现在邮电局邮电社区就是大仓夹道。
小仓坑是多大一个坑?我跟你说不清,但可以跟你一起去看看。出门顺着南边东面第一个夹道往西南拐,道口堵住了。全部盖房子了。南边西边这个夹道一直走到头,就是南阳府衙后门,你看府衙后门都还留着,只是用铁链子拴着。原来这个空场子大的很。西边都是树林,那是吴家的地方。吴家来的早,满清圈地的时候置办的家业。
我爷就在这里做生意,我没有见过。后来在西关外的百果园,也就是银杏园。白果园以寨河为界,分为里白果园,外白果园。老消防队就是占的外白果园的地,在六小后面。我们有一点菜园地,后来挖寨河就不剩多少了,就卖了。咱人老几辈子都是农民。
2
记得事都是1945年以后,原来一个叫三姑在六小教学。六小原来叫中山西联小学,当时叶汉臣当校长,就跟着在班里混。
南阳解放的时候,当天都不敢出去,王凌云弃城南逃襄阳,这里面有个事。就是在府衙后边有个弹药仓库,王凌云走后,不知道谁点着了,噼噼啪啪的,吓人,我们就住在边上。
王凌云驻守南阳的时候扩街,主要是解放路、民主街、联合街,临路的就扒了一间。你看在民主街新知书店都能看到露出的那截檩梁痕迹,有些梁都截了,还能看出来一些迹象。那些两个人都抱不住的梧桐树是解放以后栽的。
3
南阳那时候街面上树不多,一家一户倒不少树,榆树、桐树、槐树本地树,城不大,人也不是太多。只是小着的时候鸟多的很,喜鹊、老鸹、连八个、黄绿绿、麻鸦雀多。出去天主教堂的房顶,卧里黑瞎瞎一片,都卧满了。在树上的老鸹主要是抱娃的,搭的窝。我们一放学都叫着老鸹老鸹放学了。天黑了就走了。
现在三中过去叫一中。当时,也没什么干的,就学着当小工坐泥巴匠,干个临时工。当时最早,女的干一天一块,男的干一天一块二。夏天经常去白河洗澡,最早解放路往南小寨门,没扒多少年,没多远都是白河。现在白河往南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滨河路包括解放广场都是后来填起来的。我们家属都是白河边上,出里门都是白河,距离就跟咱坐到屋里到门口一样。那时候基本上都会凫水,也没有什么事可干,热了基本靠洗澡、蒲扇和睡到院里,铺个麦秸席。
4
《杨家将》知道吧,在校场比武,那时候有个练武的叫闫五廷,校场练武的很出名。包庄那一片,有个轱辘沟,轱辘沟就是个路,分为南园、北园种地,那时候荒草湖泊。
解放路原来是个商业街,一路上都是卖各种商品的,买东西都去那里。大的生意就是中国笔店,那时有个毛笔大王,现在也不在了,娃门也嫌不挣钱。还有个永安大药房,老板叫卢文选,解放后定为资本家,后来就公私合营了。
五道庙就在新华后街那一边,后面还有卧佛寺、关爷庙。关爷庙敬的是关羽。那个王广理知道的多。王府山从小就去玩,那里还有个胎,民权街往北头一点,关爷庙就斜一点。还有孔庙,府文庙,县文庙都有,那时候王府饭店对面的黉学门,漂亮里很,文革期间搬到卧龙岗武侯祠了。
5
我父亲和我老岳父都是搬运站的,咱几辈子都是出力人,从小在一起出脚力,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和平街和王府街交叉口有个大华戏院,现在的豫剧团,还有新华自来水公司院里有个马神庙也改成戏院了。
解放后,安稳了,刚解放那会白面不多。跟现在不一样。我们这边也没啥变化,就是全部盖成房子了,我这院里也全部盖盖成房子了。原来咱是出力的,最好喝的还是咱南阳的糊辣汤油条,后来你吃东西,那都少不了,只要干活。现在,人也老了,国家还发补助,吃饱喝足了就在电脑上打打麻将,来来牌。
冯文庆和我们一个冯家,但不一自家。都是山西洪洞县来的,他们是大树堂冯,我们是树德堂冯,还有那边的三槐堂王,宗族啊,血亲啊,都是一个密码。过年,光贴门楣、门心,一来拜年都知道是不是一家的。不过,七小还有个庄身仁,现在还在,跟冯文庆是同学,筹建过五中,知道的事事多,你可以去找找他。又啥要问的再来,这件事好。
【后记】走出小仓坑,弯弯曲曲的往北走,就到了联合街,那是南阳县衙的位置,天色灰蒙,只见街道回环,依然如故,路是人们共同走的。当我们庆幸老南阳缺失的时候,我们应该眼睛向下,更珍视老南阳的现在,更敬畏自老南阳的过去,一味埋怨与空想,无益于古宛城的保护利用与南阳发展创新,包括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举一反三的思考。
人是各种关系的综合。秉持匠心,才能独运。一个个人勾勒出点,通过现场,透过现象,你会发现本质的与众不同,这才是真实的老南阳。才子佳人,人人向往,但毕竟不多,平凡才是这个老南阳的主色调。去接纳每一个愿意讲述的老南阳人,城市记忆的根基才更稳固而宽广。
沿着民权街,走过天主堂,每一个角落里散落的人,都在找着自己的事情,看起来很少无所事事,譬如脸上贴着纸条的老人嘻嘻哈哈,三五坐在门口喝茶闲聊,有的相互搀扶走出夹道。还有那些没有能力出来的老南阳躺在床上。谁也不能阻挡潮流的力量,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城市,一个老南阳,相互关照,才会更有生命张力,而不仅是一个过客,一个符号,一个虚晃,那是真实的存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