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千字文-2015/Sep每天写1000字成为更优秀的姑娘,过更美好的一生

文字之音

2015-09-15  本文已影响141人  9592a4d56a04

写作的喜悦。

保存的力量。

人类之手的复仇。

    ——辛波斯卡《写作的喜悦》

文/夕阳太暖

桌上静静晾着两根青椒,其中一根因为时间的催促已由绿转红,像是青蓝的天空被红晕任性地侵染了一大半,表皮足以软在视觉里,屋里仅存的青春残留在另一青椒的坚持中,虽然也已绵柔得无力。

我也还在坚持写作。沉默又高调。

自幼便对书籍有着满满的信任,钟情于透过书籍听不同的人以各种奇妙的角度传达她/他所看到的世界,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取舍,然后吸收它,壮大自己。尤其是在抗拒与外界交流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安静的声音给了我很多力量。

不知道算不算奇怪,我对文言文和古人有着极其偏执的阅读障碍,没办法记住大段古代名人的经典故事,无法引经据典,无法用文言文给文章增砖添瓦。记得高考动员那时,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女生给全级同学分享写作方法,我俩就是完全相反的极端。那姑娘像是上辈子未将孟母汤喝尽,浑身仍残留着浓厚的古代文人气息,写出的文章中也满是隐晦深奥的古文古人,令人甘拜下风。

我呢,就干脆承认,自己那么糙的人,必然是写不出她如此高雅的文字,因而我的备考则更专注于自身的特点,将多年不停阅读积蓄的力量尽情释放,尝试运用从不同作家身上学到的数种表达去剖析事例,我当时举了好多个例子去阐述,比如当看到洪水把一大波男女冲出家门时,白岩松所看到的是我国计划生育迫在眉睫,因而写出了不同于大众报道洪水的独特视角。一场分享下来,不觉自己说得很好,但倒也是一种风格,这么写似乎也还过得去。

几天前,加入了简书作者群里发起的一个活动,坚持二十一天日更一篇1000+字的文章。最初会觉得吃力,会反问自己这样是否有些勉强,反而写不出好文章,但自己也并不要求每篇都是精华,只要每天都有记录些什么,有在写,就已心满意足,因而也就一天天这么写过来了,到如今已是第9天。每天看到群里小伙伴在共同坚持,从他人文字中学习、升华自身,久而久之也就滋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恩。

听说21天的坚持能够培养一个新习惯。前天更完文后,我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似乎已真切爱上了这种记录,那种感觉特别奇妙,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渴望大声宣告全世界,却又小心翼翼将其藏匿妥当,生怕被外人夺去了似的珍惜。

这让我想起了绮贞曾在书中描述到的一段文字:「这有点像爬山,越往上越辛苦,越有机会放弃,山的形状渐渐消失,只剩下无止境的细节,这些细节会质问你,你这么做为了什么?也会代替你回答,这么做很可能没有任何结果。原因也变得可笑。只有到了山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山的那个顶峰,顺势看到风景,才能了解,自己并没有因为惧怕或“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么理所当然的原因,而让自己有了自怜的机会。」

最近这九天,无论当天有多忙多困乏,我都会力求排除万难,在固定时间,隔绝网络与通讯,让双手放在键盘上,放满一两个小时,没有旁观者,心里安静又祥和。有时,自己像是枯竭的水井,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也有时候,写到完全不停止,思绪飞快奔涌,一边激动地敲打出心里跳动的文字,一边讶异于文字如此直接地表达了我一直以来不愿意揭开或者不自知的情感,介于有和没有之间,几乎没有灰色地带。

于是对于创作的小小恐惧也小小被治愈。

文字是死的,但它在人心中的存活力却不可估量。每一份文字的记录都是对生命的敬仰,也可能是小小的祭奠,当认真回顾自己所写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时,我都会对时间这件事产生敬畏的心理。它悄无声息地毁灭我所珍惜的曾经,轰轰烈烈地将我所期待的未来变成现在,最后平静如水地将其化为不可再寻追的过去。

如果用一个描述形容文字于我而言的存在,我会觉得它如音乐一般,敲击心灵的同时与人融为一体,动态的声音与静态的文字,它是会说话的,我能听见它的声音。因而我也愿意并且希望与你们分享这份喜悦与满足,没有任何别的目的或是企图,只是单纯地希望共享我那时那刻那瞬间的感受,希望传递的,仍是一份正面的能量。

虽然一直在写,虽然仍不完美,但我仍对文字秉持着最大的敬仰与敬畏,依然期待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很有规律、产量地能创作出真实、深刻、有感动度的作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