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IT·互联网互联网浪潮启示录

解读张小龙2018年会语录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231人  行者慎思

今天是腾讯2018年的员工大会,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演讲语录刷屏全网。

其中有几句:

1、自古套路得人心,这是一个套路的舞台,如果要做套路,请高级一点;

2、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套路发展史,用套路去欺骗用户、误导用户;

3、大部分产品都在欺骗用户,你做各种滤镜,你说「记录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实是不美好的;

4、互联网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

5、善良比聪明更重要,AI可以比你更聪明,但是你比AI更善良。

说说我的看法。(注意,以下全文除了注明引用,都是我个人的言论,已有些媒体将下文的语句误解为张小龙的原话,导致一些乌龙,在此再此声明)

一、

关于“互联网的本质是消除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的元设定是:当信息足够公开,话语权足够平等,并且时间足够长,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最好的。

这不是互联网的原创,这是民主自由理念借用新技术的载体放大出来了。互联网的一些旁支,如开源社区、云计算、区块链,也更是建立在这个设定上。

但事实上,人们常常忽略了“时间足够长”这一条。毕竟你我皆凡人,我们总会高估短期的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长期的很远未必能活到看得见,但短期的影响,也许就是切肤之痛,也许就是爽上云霄——刀架脖子上,问你要现在还是要未来?

开源系统、开源软件不等于就是安全,它只是比闭源系统“更可能安全”。

云计算的服务支撑能力也并不是真的无限可扩展,它只是在假设条件下,一定空间上的可伸缩。

区块链,更是一个美好的技术理念,但它所建构的基础,却诚然是我们“肮脏”的物理世界,“腐朽”的人性社会。

互联网更不是真的没有信息不对称——相反,互联网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上,大家都有在互联网上浏览的权利,也都有在互联网上发言的权利,看似平等。但当把所有信息放在一起,请问,你能找到你要的信息么?最后只能求助一些独揽乾坤的不良商家。

同样的,当几十亿人放在一起,让你平等地有机会说话,听几辈子都听不完,谁有耐心听?最后的结果是:你我只能关心最亲密的一些人说的话,和我们在物理世界同样会关心的那些名人的言论——所以明星和大V就有了更大的舞台。

这就是互联网逃不开的物理依赖。

它基于美好的梦想被发明,但落在物理世界上,却成了旧世界的问题放大器——当然,它也自然是在解决了旧世界的旧问题后,才带来新问题的。

二、

互联网如此,遑论其他。

纵观中国历史,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有诗云:

周王分封定礼制,秦皇一统建郡国;

汉武开边独尊儒,唐宗科举英才彀;

宋祖释兵工贸喜,明皇百业萝卜坑。

康乾自得国门闭,慈禧老来洋务兴。

……

——后代帝王所建的功业,要么是建构在前代之上,要么就是根据需要把前代的给推翻,反反复复不过如此。

我们也不能忽略历史上众多改革,从李悝吴起公孙鞅,到贾谊晁错桑泓羊,再到王安石、张居正,这些改革家大多搞不成功,搞成功的最后也是身死当朝。最幸运的应算张居正,死后才被挖坟抄家。但他们的努力,你会发现,也很多不是深彻的“变法”,越深彻触动的利益越大,所以才会最后越成功越不得好死。

是不是因为他们只是大臣,所以不可避免权力不足呢?

历史上倒有一个皇帝主持变革的例子:北魏孝文帝据有北方又想做千古一帝,作为入主中原的鲜卑人,必然要融合汉族和少数民族,所以他让所有鲜卑人用汉姓,说汉话,变革不可谓不强烈,作为一代强主,他的权力也不可谓不大。结果呢?在他活着的时候,变革确实都得到执行,但他一死,国都亡了——全怪他把整个鲜卑族的根基都断了。

所有的变革,都逃不出上一代变革的窠臼,甚至愈演愈烈。它不过是改良的激烈版罢了——毕竟吃瓜的还是那些群众(别名韭菜),不过是故事最后的利益集团换了另一拨人罢了。

说到这,不得不赞叹美国建国史的特别——一片全新的大陆,无力对抗的原住民,初始注入的清教徒理念,第二三四批移民依序进入,全球冒险家源源不断的加持,使用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等先进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以及蒸汽机等新技术,重新组织在一起。就如一个实验室环境一样的建构,这是多少革命家的梦想设定。一个两百多年的新兴国家,不断打怪升级,用一百多年就成为世界头号大国,并且至今还在引领世界的各种科技创新。电灯、电话、电脑,飞机、航母、原子弹,当然还有互联网、Windows、iPhone和Android,更不用讲我们今日还在炒的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全是美国人的发明,每一个都改变了世界。

但美国的这种“创业”方式,其他地方的革命家们除了流口水也没有什么办法——有后车之鉴:照搬美国宪法的利比里亚,号称黑人版的美国,最后也只是成为世界政治史上的著名失败案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三、

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都逃不开与物理世界的依赖关系。

技术的背后都是人。有些技术型的公司,经常宣称:技术无罪,技术没有道德。但技术背后是人,有人道德感。

道德,无非就是人与社会共赢协作的软边界。

大家都在高中数学学过微积分,用n个矩形去拟合曲线的面积,等n等于正无穷,误差就是0。某种角度上,法律就是那些矩形,道德就是那个曲线。因为现实的n不可能等于正无穷,所以误差就必然存在,特别是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误差就很大。某些人就喜欢在这样的缺口寻租——用他们擅长的套路。

就如小龙说的“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套路发展史,用套路去欺骗用户、误导用户”。

他还说“大部分产品都在欺骗用户,你做各种滤镜,你说「记录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实是不美好的”。

在我看来,只有当美成为共识,美才能成为现实。

因为大众审美的本质是由现实输入形成的,并且,现实又是由大众共创所成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微信朋友圈不做滤镜功能合理,抖音做滤镜也很合理——不过slogan改成「想像美好生活」可能更合适。

我们没有太多资格去口诛笔伐今日的互联网乱象,我们就是那个乱象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是期待未来的美好,并用实际努力去迎接它。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们应该相信,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准,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实是会跟着提升的。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讲述了很多日本社会在从“第三消费时代”到“第四消费时代”(当下)的过渡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追求“共享”和利他的社会现象。他说:

“这种共享意识,或者说利他主义的意识,其基础是拥有丰富的物质。每个人都持有一个或更多的耐用消费品,服装、杂物等也有很大的富余,正是因处在这种消费过剩的社会中,人们才有可能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出来供他人使用,希望能为他人派上用场。”

这和管子的说法如出一辙。中国当下大概处在日本的“第二消费时代”到“第三消费时代”的过程中,社会整体发展晚了20-40年。所以会有很多追求物欲的表现,有追求个人私利大于公利的行为,特别是当他们掌握了新技术,更容易恶胆横生。

前面我在讨论各种技术的时候,没有讲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当然是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并且即将成为现实,但人们也在恐惧它成为人类的敌人——然而,它根本不会变成人的敌人,因为它的背后也是人。我们要担心的,是当坏人掌握了更强大的武器,他要向我们发起更剧烈的攻击。

所以在这一刻,“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个呐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本文作者陆树燊,简书账号“行者慎思”。转载请保留原文和作者信息,需要转载请在私信留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