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问连岳6》书摘
不要让第一份工作耗尽你的所有精力(事实上,不要让任何一份工作耗尽你的精力)。任何一份工作都会让人发现自己的缺陷,任何一点理想也会让人发现自己现在还太低,这些“不满足”对人是有益的,它是人前进的动力。
这些存留的精力用来干什么?自我教育。教育最大的成果是让人知道教育才是人发掘自己天赋,增加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也就是一个人的大学毕业后,他必须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无论多累,也不能停。
一切准备好后,你还得让时间慢慢积累,有快速成名的人,有一夜暴富的人,这其中,可能有你的同学,有你的朋友,至少,传媒中充斥这样的故事,你要知道,那不是常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太低,努力工作的耐心,倒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边学边干,这是自我教育的常态,跟我们一生。你还是赶快去工作吧,可以积攒工作经验,又可以培训自己的技能,一石二鸟。
人离开大学校园后,就切换进入“边学边干”模式,专业不对口没关系,你学习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你自我培训,找到解决办法,获得新知,不停循环,能力越来越强,技能包工具越来越多。
“等我学成大师,再脱离舒适区去找工作”这是无法实现的美梦。
离实践的技能不是真的技能。
自我教育不需要你特别聪明、特别漂亮、特别幽默,它需要你有耐心,耐心地训练,耐心地阅读,耐心地学习、耐心地劳作、耐心地沟通,忽然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砰”的一声,就像香槟突然被打开,你的梦想实现了。
一个合格的父母,其最重要之处在于传承最好的知识与观念,让孩子珍惜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养成终身自我教育的习惯,自我教育当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阅读的习惯。
只要你开始,这里十分钟,那里半小时,一本书很快就会看完的。而没多一点知识都会增加你的能量,你就像植物的叶片多了,光合能力更为强大,知识的增长,只要你不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开始难后来就相对容易了。
从今天开始吧,一万小时小时后,我们再见。
绝大多数的改变计划朝生夕死,12月31日,发下誓愿,元旦实行一天,1月2号,照旧。能坚持新年计划一个月以上的人,不会超过10%。这并非改变自己很可笑,而是说改变自己是技术活,很多人在第一步就错了,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甚至不合逻辑与物理定律的计划,自然无法执行。
比如有人从不运动,超重50%,然后计划是“今年要跑一个马拉松”,元旦发一通狠,结果膝盖受伤,身体万分不适应,别说马拉松了,年底跑个一千米都完不成。如果他的计划是:养成运动的习惯,每周跑三次,每次不低于1000米,三百多天过去,可能有意外之喜,一口气跑个三五公里,或许一点都不难。
可行,是计划的关键。你因为计划不可行,今年仍然没有健身,另一个计划可行,一年后能跑五公里,明年的差距就加速拉大,他确实可以规划跑马拉松,而你的肥肉又增加了十多斤。人生就是这一转眼老掉的,人生也就是这样拉开距离的。
不要尝试去改变人性,有许多空想家做过实验,后果都是用悲剧买单。相反,要尊重人性,像你尊重万有引力一样,你让每个人自己决定自己,让他去逐利、去逐爱,看起来个人顾个人,其实是个美好的世界。
要所有人都顺着自己的脾气,这是幼童,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他人做事,只要没有侵犯你的身体和财产,可以不在乎你开不开心。所以,他们的恋爱模式、生活方式、观点和态度,都可以和自己截然不同,你视为自然,且不为这生气。知道这点,生活中哪有什么气呢?毕竟人的烦恼,一半来自他人干涉你的生活,一半来自你想去干涉他人的生活。
强迫不是爱,就算你强迫他人正确,也不是爱。当你不再指望他人(尤其是家人)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时,你才驱走了身上的“好心魔鬼”,你才有空为自己而活,你才更能体会生活之美。
一个成年人,觉得不能自主的生活,觉得独立饱受他人侵扰,此时,他产生焦虑、恐惧,因此反感与抵抗,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你占了理,你就来烦我?老子偏要对着干,我要告诉你,和我的独立相比,道理算个屁。
把人当机器,忽视其情绪:我的指令非常合理,你乖乖听从。这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有人爱抱怨?那是因为他们希望看到的理想世界没有迅速出现。
假设孩子的观念都正确,父母的观念都错误。父母会为孩子改变观念的,乐观一点估计,5%吧。可能还需要你长达十年二十年不妥协地抗争。其他95%,无论你成就什么,不合他们的设计,都是错的。
你和父母的观念之争至少持续到你的四十岁,你和他人的观念战争将持续一生,这是人的命运,无法逃避。
近几十年,更多的人意识到,对抗会导致贫穷,将人类以国籍、阶级、意识形态划分成截然不同的敌我,除了消耗,别无所得。分工合作终于成为主流。
你若知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他不是别人的工具,他只是自己的目的。那么,你不会变成他人的工具,去实现他人的目的;你不会逼迫他人做自己的工具,去实现你的目的。你不会成为奴隶主,你不会强迫他人放弃自己。
如果一个人太在意他人,甚至刻意去讨好他人,那一个人不仅失去了完善自己的能力,还失去了自我,说严重一点,这是精神上的奴化,只要否定你的人,就是你的主人。
你说任何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不同意见的人,世上还有理解力缺陷的人,还有杠精,否定势力是固定存在的常态,不在乎他们,是精神上放松的必修课。
专注于自己,放松一点。
没有圣母的大包大揽,无赖成长不了。圣母政客是国家的祸害,圣母家人,是家庭的祸害。
中国的家庭,往往鼓励圣母,鼓励牺牲,用最出色的孩子补贴最无能的孩子。应该向特朗普的治家理念学一学,财产主要集中给最有才能的女儿伊万卡,最出色的孩子得到最多,这样的家庭财富才能持续积累,孩子之间的竞争才是良性的,是比赛优秀,而不是无赖得到最多。
“管它呢”,是三个让人生更美好的字眼。人在年少时,有所谓的叛逆期,这是进化的暗示,在此时,你有勇气,也有时间可供试错,最有资格说“管它呢”。管它呢,那些暮气沉沉的胆小鬼,管它呢,那些试图把手伸进我生活的人,真伸手,就打断!管它呢,我以后只想求自己,不想求别人。
不理智的后果慢慢呈现出来,是必然的,也是件好事,这些问题解决,功课补上了,也许婚姻逐渐变好。这时候,闺蜜要做的事,就是冷淡一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婚姻本来要修正的方向,要面对的矛盾,往往由于闺蜜的一通安慰,就像吃了安慰剂,似乎忍得了,再受挫,再安慰,消磨了改变的能力。
过于热情的闺蜜,是不幸的助手。所以,你得由着她的痛苦逼迫她,逼到她自己找到办法。
你一定遇到过那些满脸堆笑,刻意奉承的人,他是一个绝望的、懦弱的人,以为人生充满凶险,而他这个弱者只能等待别人帮忙,谁都要哄开心。悲剧的是,反而谁都不在乎这种人,甚至厌恶他。一是他浑身散发出来的虚伪味道,二是由于他自己贴的三个标签:弱者,弱者,弱者。
一件事最能体现人性及世界的本质,可以帮你坚强。想想银行是怎么放贷的:你身为无分文,它一块钱也不会给你,你富可敌国,最不缺钱,它反而天天求着你贷款。他人就是银行,再有钱也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要讨好别人,讨好别人的动机就是指望别人。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的“叛逆”,听话孩子才是他们的最爱。其实“不爱叛逆”才是最大的问题,你得替他做一辈子的决定,这意味着他永远弱于上一代,也很难有人喜欢这样的弱者。
人也兴许都有点想当然,认为更有能力时,做决定更容易,我原来也这么认为。后来才发现大谬不然,原理如同古希腊大哲论“人的无知”,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知道的越多,圆越大,于是圆周越大,接触的无知也就越多,人的能力提升以后,面临的选择自然也要逼出你的所有能力去与未知因素抗衡。
人就是需要在选择与决定中成长的——这些选择自然有许多事错误的,甚至不可避免地是错误的。这些看似“错误”的选择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在纠错的过程中,人就慢慢成长了。
年轻人爱抱怨,往往是恐惧现实,害怕失败的另一种表现。当他们投身现实,开始尝到成功的滋味,抱怨就会减少。你买得起功能强大的新电脑,一定不会抱怨你的旧电脑,直接就扔了。
世界必须对我好,我就是世界的中心,这是婴儿的观念。聪明的孩子,小学就会放弃这观念。几十亿分之一,别人没必要特殊照顾自己。少说几句吧,你只是累了,休息一下,吃点好吃的,然后这低潮就过去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精神和物质是分不开的,从无法虚构的物质着手规划人生,收获了物质,也就收获了精神,不是病态的虚胖式精神,而是健康的肌肉精神。你一开始想房子,就马上检讨自己的财务纪律,立竿见影。如果轻视房子,估计就得持续月光了。
一个新人也好,一次新旅行也好,如果你觉得这种“新”太难太昂贵,那就走条新路线回家,读一本新书,煮一道新菜,学一点新的技艺,让你脑部有个新区域发亮,抹去原来的旧路径,不超过半年,你就能忘掉那个人。
受迫害幻想症,存在于所有人群:即认为总有外力针对我,不是我不努力,是外力太强,我做错十、甚至骗人杀人,也不是我的错,是被迫的。这种病,具有魔力,因为你一感染,你做错了任何事,全世界都要宠溺你,你做的越错,世界欠你越多。这逻辑爽到飞吧?
[if !supportLists]l [endif] 特别感谢蓝游游这样活得好的勇敢者,她真实地证明,没人迫害你,你过得不好,并不是因为你是同性恋,你这么软弱,这么推诿,这么娇气,这么爱骗人,就是异性恋,你也过不好,你只不过恰好有个同性恋当成逃避的借口。
没有什么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
中考高考这些考试还好,有人出卷子,好坏你知道。之后的人生考试是没有试卷的,也不通知你考试时间,你被淘汰,你自己甚至都没感觉,过一两年落后了,你才会知道。
爱不是不反感,爱里面还有欣赏和崇拜的成分,爱要求双方能量相当。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容易犯一个巨大的错误是,过于重视创伤。重视到创伤捆绑一个人,这种危害比创伤本身更可怕,让人有这个认知错觉:我受了创伤,所以我彻底完蛋了。人更应重视的是创伤后的成长,只有不停的成长,只有足以令自己自豪的成长,才能将创伤变淡,甚至将创伤变成资源。
父母也要意识到,一生不显赫,甚至一生只为温饱,都不是什么错,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有回报。没犯什么错误,一直努力,却总不成功,这不值得羞愧,这也是值得敬佩的人,甚至更值得敬佩。绝大多数人以成败论英雄,包括自己的孩子,但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很努力,对得起世界,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不要自责,不要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好好享受生活吧。
友情的内核是价值交换,听起来很可怕,其实不然。你是A领域的行家,我是B行业的大咖,我们之间不做任何有形有价的交换,只要沟通彼此的见识,就是价值交换。聊几个小时的天,可能催生新的想法,找到新的方向——这点仅靠自己的思索和努力,是得不到的,因为你跳不出自己这个盒子。
交朋友,最后也得回归“个人主义”,个人价值增长,有价值的人就成为你的朋友,一个人无法自立,个人价值趋近于无,别说新朋友,几年后,你见不到老朋友前行的背影了。
有话不说,绕来绕去,指桑骂槐,这种沟通方式,恰恰比较农村,不符合商业文明。
阔人梦,阔太太梦是应该做的,是人之常情,谁想当穷人呢?但要是知道这梦想的实现,不可能无中生有,他需要艰苦的工作,不停的积累,还得跑赢通货膨胀。三代出贵族,这句话是对的。整个家族系统的进化,才有可能形成合力,不停吧更优秀的成员和后代往上托举。每一代都有个作男作女在船上凿洞,大家不一起淹死就谢天谢地了。
穷人家,往往不缺时间,不缺劳动力,也不缺工作,缺的是观念。家里有人造作,有人凿船时,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甚至还有隐隐的自豪感:我家也有这样的,娇滴滴的成员了!再也不像我们是大老粗。
面对错过,我提供另一个样本给你。
有次,我和一个朋友见面,固定汇报近期各自做的事,他听说我买了某处的房子,听了我的分析,觉得有道理,然后他说:这公司的副总是我朋友,之前带我去看过,价格是现在的一半,我没买。
他的反应是做了两件事:一是让他朋友给我打了折,二是按最新价格买了房产。这就是富人的思维及行事方式:做当下最有价值的事,不为过去哭泣。你没赚到的钱,不是你的钱。
人与人之间,最强大的联系并不是血缘,而是共同的观念,彼此的尊重和爱,最好的朋友,最亲近的人,影响自己的人,往往都是没有血缘的。
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也是个体热情的源泉,恰恰是“低俗”的物欲与肉欲,正因为人有永不满足的欲望,才会有创造、发明与生产,我们才会一辈子追求爱情。
不满足,保持饥饿感。这样子你才会不停止求知,你不会仇恨,你不会憎恨新事物,你不会否认物质的力量,你不会在精神上自我阉割,你不会性冷淡。
这样的人生,有意思的多。
巴菲特是出了名的吝啬,爱用商家免费赠品,不太情愿给酒店侍者小费,所有的消费,聪明的投资者脑子一算复利,二十年后都是一大笔财富,花一千块钱就像花一百万那么舍不得。(复利的魅力,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