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梦园思想麻瓜‖创意铺子文章精选

2019-01-02[读书札记]由《趋势红利》书名引起的几点感想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4人  张雷_淄博

你个盗窃我文章的无耻杂碎,勾结简书封闭文章,不要脸的无耻之徒,是你写的你自己写一篇看看,你能背过红楼梦,红楼梦也是你写的么?无耻下流之徒。

由《趋势红利》书名引起的几点感想

作者:张雷

补记:写这篇小作的时候,我并没有读过《趋势红利》这本书,因此算不上是读后感,充其量是自己对趋势和红利四个字的感悟罢了。后来想既然用了人家的书名,便礼节性的拜读了一下原书,发现此书的内容的确与我所想所写的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但这篇作文已经写成久了,而且字数略有点多,那些时间集中思想考虑文中内容,以至于后来再看到这个题目都有些想吐的感觉,相信很多写作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因此本文的题目也不修改了,算是套用人家的书名,写了一回与人毫不相干的自己的文章,也是一件乐事,2017年1月25日。

“趋势红利”总共四个字,由两个关键词组成:趋势和红利。

《趋势红利》既然是谈管理、谈经济的书,当然要涉及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这种宏大而又难以把握的话题。我们姑且不去探讨本书的方法论层面的东西,单从书名这四个字出发,就足以引起感兴趣的读者浮想联翩、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和无限遐想。然而我并不想喋喋不休,写出冗长乏味的评论文来,把自己从读者的身份转变为被读者,因此,只是从字面的意义以及财经类图书所常包含的各类经济、管理、科技知识和内容出发,做一点分析,谈一点理解,表达一点自己的感想罢了。

先说趋势,trend有走向、倾向、趋向的意义,是指事物当前运行轨迹的趋向和未来一定时间内所保持的移动、变动方向,其意义中隐含着时尚潮流的意思,应该说是一个基于当前事物存在状态条件下,表现事物下一步、未来时所会保持以及变动的可能性。可见,这是一个前瞻性词汇,是把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联系起来用以表达事物运动可能性的词汇。

让我们且把世界经济放在一边,先说说中国经济,然而,要谈中国经济又谈何容易。以笔者年轻浅薄、少不经事的阅历而言,我辈读者所能亲身体验的中国经济进程,恐怕也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了。至于再往前二、三十年,我们所闻所见的有关中国经济的知识亦不过见于课本书籍所著不多的记录,听闻自父辈老人只言片语的零星描述。这样一来,我们又可以缩短笔墨,仅仅谈谈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与趋势和红利之间的有可能会有的关系。

要谈经济类话题,而又不会让人睡觉,那最贴近普通百姓读者的办法自然是讲故事和打比方。但关于中国经济的故事这些年似乎也泛滥成灾,早就被各路财经写手翻来倒去写破了笔头。那么,好的很,这就只剩下打比方一条路了,老百姓读书是最喜欢看比喻的,直白、浅显易懂,于我而言,则是写出文字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毕竟就个人的知识所限,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实在是非我所能及的,打个比方确是家常便饭直截了当的便宜之举。

言归正传,笔者就不再跑题凑字数了。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就像一列火车头,高速向前运行,拉缰绳都拉不住,经常连续高达9%的GDP车速,常常让坐在车厢里的旅客还没看清楚风景,就已经把驾驶室的正副驾驶员吓了个心惊肉跳。然而,你坐过永远高速向前行驶从不靠站停车下客的列车么?

所谓永远不停向前行驶的列车,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种情形,恐怕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特定模型列车上,而现实中的列车,无论怎样高速行驶,总要进站、减速、刹车、停靠,等待旅客上车下车。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列火车,那这列火车会出现的减速刹车、停车靠站、上客下客等现象就可以与今天的经济现实有所对应。其中,减速换乘就对应着经济运行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刹车停车就意味着淘汰落后产能,换今天时髦的话就是供给侧改革。读者不必惊讶,经济停摆在西方也是常见现象,岂不见美日经济常有负增长的趋势,要论起来岂不更是开历史倒车,何况我们的东方快车也仅仅是在减速滑行而已。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形成了高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旧的、粗放的经济模式大有可能会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但经济发展的车轮却有检修保养、更新换代的必要。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中国的经济改革步伐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本的发展策略。引进外资繁荣带动地方经济,引进技术促进自身技术的进步。然而以衬衣换飞机的故事,在今天听起来并不是让人感觉很荣耀的事迹,尽管贴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鞋袜能占据外国人的超市换取外汇,但这种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很难带动一国的经济产生质的变化。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升级的需要、落后产能的淘汰,乃至于今天时髦的供给侧改革,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中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外贸、房地产、消费,其中外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外贸出口经济常常起到拉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的生产车间的建设、一条条生产线的落成、流水线上一个产品零件的完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因此这也是地方政府喜欢的经济模式,既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又提高了经济发展速度,一举两得。所以,多少年来,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及日用消费品企业乃至OEM代工企业方兴未艾。但无论如何,一旦产品没有了市场或市场表现下滑,生产线就会被淘汰,从业者就要另觅出路,代工厂就要歇业,毕竟世上没有几个产品像Apple,Samsung,Nokia那样常盛不衰,何况这三个世界顶尖品牌中一个已经衰了,另一个也在动荡。市场的风吹草动,让处在产业链尽头的企业不寒而栗。西伯利亚的蝴蝶不知道自己的翅膀的煽动,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技术升级战略,正处在给这辆马车换上火车轮的时刻,马车还是马车,有可能会换上发动机,引上铁轨继续高速前行,但在这之前,必要的减速可能难以避免。

同样处在十字路口的房地产业,也进入了一段彷徨的时期。早期的资本引入,不仅仅流入到实业企业中,资本密集的产业也不用避嫌的雨露均沾。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的流向也许会改变。外部资本也许会另寻新兴产业和地区,本国资本也要闯荡世界经济舞台。就像古代人们治水的经历一样,洪水是人类力量很难抗衡的,资本的洪流也是人力所难以改变的。

消费,消费经济是扩大内需的一件外衣,而扩大内需则是为了避免单一的外需导向的经济车轮一旦脱轨,造成经济列车的失衡抛锚,而采取的必要的缓冲策略。消费经济也会产生消费升级的需要,与之相伴的是技术产业升级,至于两者谁是鸡谁是蛋,笔者并无考证。但显然消费经济的发展,内需市场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你只需记住,剁手党们每次网购点下的鼠标,都是刺向你老公胸口的痛和为内需经济立下的功,也就可以睁开眼睛消费,闭上眼睛聊以自慰了。

对于趋势的阐述就说这么多,经济趋势说起来简单,听起来糊涂,就像经济学家投飞镖一样,只能是打到哪说到哪。因为毕竟经济趋势不是直线运行,仅凭一支笔很难拟合出良好地效果来。所以,写的人不必认真,看的人不必当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就不会较真了。

再说红利,bonus的意思有奖金、额外津贴、额外股息、额外令人高兴地事儿,这么多额外,那就说明这个红利,是在正常取得的利益之外,所能谋求到的超出正常值的溢出利益。

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大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改革红利。改革红利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指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与之相伴随而来的,在物质、生活、个人、社会等各个方面综合性的收益,是一种综合红利。上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开放进程,其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影响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改变了集体、个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从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到微观的企业的创生成长,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提高了综合国力,而且增强了社会物质基础,更显而易见的是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有形的财富的积累、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到社会每一个阶层,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切实感受的到。改革初期,国家政策导向上开始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工业生产方面,工厂开始恢复生产,大规模的产业建设项目开始启动,此时的中国,百业待兴,大规模的建设吸收了大规模的劳动力,使得之前几近荒废的工业企业开始蓬勃发展。农业方面,发源于最底层的承包责任制开始规模实行,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给中国农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有制改革方面,私有经济开始崭露头角,个体户、私有合作企业开始发展,所有制改革的发展,不仅激发了老百姓从事私有经济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为不同形式所有制下资本作为生产力的特殊形式的存在和发展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新阶段的路径。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发展,不仅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巨大利益,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美好生活的激情,鼓起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勇气,这是改革带给人民最重要的红利。

政策红利。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国家政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国家政策的改变,就不会有改革破冰的开始,所有制改革、计划经济的转型、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几十年,一直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的兴建,大型水利设施、国家级工业企业集团的发展都离不开巨额投资,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不仅仅需要资金的调动和投入,同时也需要积极配套的国家政策支持。投资经济已经是中国经济三十年发展中总结下来的一条法宝,尽管经济发展对投资经济存在强烈的依赖性,但不能否认,中国经济没有投资经济就像是坐在轮椅上的标枪手,很难找到发力点。与之对应,为了减轻对投资经济的过度依赖,新的消费经济开始登台,相配套的经济政策也会随之而来。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节点上,都伴随着相应的税收政策、税制改革的身影,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基石,而相应的税收政策对产业、行业、企业的影响,也是遍及宏观层面和微观各个角落。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中国开始住房制度改革,把由原来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承担的住房福利取消,推到市场上去,中国人从此住房不再依赖国家和企业,企业负担减轻,同时房地产市场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终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支柱或者隐形支柱的产业。不能否认,在造就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制度改革和配套政策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房地产经济就是中国政策红利最直接的代表。当然,政策红利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一个产业上,对于中国的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政策红利恩泽遍及,无论是税收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的影响都是深重而长远的,而通过各类杠杆的传导,政策的红利也惠及到每个人。所以,在政策影响力巨大的时代,政策是任何企业、个人不能视而不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家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中大作用,可能远远超乎我们想象;政策红利,给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重大而深远。

人口红利。其实笔者一直对人口红利的说法有所怀疑(仅仅是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我对国家各时期的人口政策并无异议,同时也支持国家人口和生育政策适时的调整)。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线城市北上广,先驱式城市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劳动力一夜之间出现在北上广的建筑工地上,出现在深圳的代工厂的流水线上,劳动力成本不高,资源还挺丰富。试想深圳这样的小渔村,若不举国之力给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又怎么可能短短时间成为国际知名的都市呢。进入二十一世纪,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每个省、市甚至县都有自己的开发区和改革试验田,很多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蓬勃极具竞争力,以往集中到北上广、深圳的廉价劳动力开始回流,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有所升高,不少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开始惊呼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之所以说人口红利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因为从人口红利的成因来看其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一线大城市(这些大都市是人口红利经济最主要的组成区域),从劳动力来源来看廉价的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复员辽阔,廉价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然而,中国农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经放弃了一胎的生育政策,因此人口红利的消失与国家人口政策的关联度不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美国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是与美国在WWII后所谓的4664baby boom有直接关系,当时的美国依靠在WWII期间积累的大量物质财富,国民生活水平、社会物质条件基础有利于美国人民制造baby boom。而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就一直处在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大建设、大跃进、大革命、大干快上的运动中,全国人民抓革命、促生产,一路狂奔,马不停蹄,此间更没有美国人民制造baby boom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更遑论我们父辈爷辈所经历的那些饥馑灾荒年代,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美国人民的baby boom来。46664之后,美国baby boom一代成长起来,这时中国人民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奔走串联中如火如荼中大搞culture revolution,而此时的美国人民正在自家的后院里吃着BBQ,忙着sexual revolution。所以,从人口红利的成因上来看中国人民并不会像美国人民那样弄出一个baby boom从而形成人口红利,既然没有人口红利形成的实际,那也就不会有人口红利消失的可能。所以,笔者的结论是,中国的所谓人口红利,只不过是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造成的廉价劳动力的流动形成的部分城市的劳动力人口富裕。而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劳动力的分布重新布局。

红利还是那些红利,趋势也许会有惯性和调整,然而时代总是会改变,不会停滞不前。

以上,我们简单的概括了趋势和红利的内容,那么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个怎样粗略的结论呢,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企业和个人怎样才可能抓住趋势之上的红利,以下,笔者就做一个粗略的阐述,以供分享。

狄更斯说“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怎么听上去咋说咋有理呢)。是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既不是黄金时代,也不是白银时代,更不是青铜时代。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小时代。(你要是非得抬杠,说是玄武纪恐龙时代,我也无话可说)

这个小时代,不是作家笔下小说里的小时代。这个小时代,是信息高速传播,交通运输网络高度发达,现代物流高速运转的条件下,时空和距离感被高度压缩,在人们印象中产生了无论是空间距离上还是时间概念上强烈的收缩,从而形成的对这个时代新的认识和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和还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研究工具和技术手段更为准确有效。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些科技手段的协助下展现在人们眼前,恍如昨日再现;人类对未来的探索步伐也越来越大,太空探索、人机大战,似乎外星人和robot明天就能来到你面前,是来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让人细思恐极不寒而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成为古代人类认识观的写照,而不再能代表现代人类,因为现代人的时空观已经被撕裂,犹如新生破茧而出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观念。现代交通网络高度发展,运输工具更新换代不断挑战极限,不仅中洲际间的航空工具、客机技术更新速度提高、大大缩短了远航的时间;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也使得短途航程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在这个小时代,不仅仅是人们感觉上时间空间的缩短、缩小。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生产运营中的生产工具和产品也都不在笨重粗陋,取而代之的是更便捷更小型化更先进的产品和工具。以电子产品为例:以往家用吸尘器被现在小巧灵活的扫地机器人所取代,台式PC电脑、Laptop笔记本逐渐被掌上电脑所取代,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有线上网也被无线终端上网设备取代,甚至手机已经取代了绝大部分电脑的上网功能。写到这里,你也许会说:不对了,现在手机屏幕可是越来越大。的确如此,但如果是从视频图像的播放载体的演进来看,从电影到电视,再从电视到手机视频,你会发现视频影像的屏幕的确是在不断缩小。说到电子产品,不得不说监控摄像头,如今的监控设备已经不再笨重粗大,针孔式摄像头已经取代了旧摄像头的位置,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实时的监控监视,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偷窥爱好者的需求。

在这个小时代,地球村的概念成为现实。你小时候住的村子感觉挺大的吧?村头上要是没个小芳在那等着,你都懒得出去溜达一圈。地球村是个什么概念啊,就是说,联合国秘书长就相当于你们村支部书记。你们村支部书记的声音,你十天半个月未必能在村口大喇叭上听到一次,但美国总统选举,你随时都能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通过有线的和无线的方式时时刻刻都能关注到、都能听到看到选举的进程和结果。企业和组织都以全球化为目标,那些已经晋身全球化行列的企业,把研发放在风景如画的夏威夷,把总部设在科技大佬喜欢的硅谷或者国际性大都市纽约,把生产放在新兴国家的偏远农村(这是出于人道主义考量,没有把车间建在你们首都),这样,生产研发分布在地球村的各个层次的地域,先不说产品好坏,仅仅从企业的全球化地域分布上,就让人感觉高大上了许多;而那些还在发展中尚未全球化的企业,同样也在朝着这个目标,以这些大跨国企业为标杆而奋斗着。试想你今天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位漂亮姑娘或小伙手里拿的手机,手机的LOGO很可能是Tokyo某个艺术设计室设计的,手机的核心处理器可能出自TOSHIBA或者某个思密达,手机的电池可能来自东南亚,而手机的高硬度、高清晰、人机交互触感良好的屏幕保护膜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中关村电子商城门口从事高科技产品创业者的手。全球化不再是个概念,已经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事情,地球村也不再是个噱头,而的的确确成为一个比你们村子稍大一些的村子而已。

小时代的小,有little、small、short的含义,当然不是小三concubine的小。我们从产品小型化、时空压缩感以及全球化进程等方面叙述了小时代在这些方面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再看小时代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在小时代,工业经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而且减少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和不合格产品量,这样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像3D打印这样革命性的生产模式,虽然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但动辄能打印一栋别墅、一台汽车,光听上去就够新鲜了,更别说打印什么日用产品,我对这种新技术没什么了解,但基本上能猜测到3D打印技术之所以能成功应该归功于现代材料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设计的进化吧。可想而知,任何一种基于原材料进步和设计标准化生产出来的部件一旦大规模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农业经济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粮食单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亩产的突破,从另一个意义上也即意味着每吨粮食所占用的粮田的面积在缩小,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地球村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农民已经不再靠天吃饭,因为有了塑料大棚,蔬菜的产出周期已经被改变,人们从餐桌上已经很难分辨哪些是时令蔬菜,当然这只是农业生产管窥的一斑,“上九天揽月”成为今天高科技气象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的一种表达,今天的科学家们经常会向太空发射颗长征N号火箭啥的,就好像过年放钻天猴一样简单;“下五洋捉鳖”并不用来表达一个吃货迫切吃海鲜的心情,但海洋渔业生产也开始摆脱单纯依赖远洋出海打渔的方式,近海养殖使生产更容易控制产出更丰富,使得渔业生产的作业距离大大缩短。而潜水探测器的发展,使我们了解到大海深处的景象,已经远不是捉个鳖那么单纯的事了,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之外,势必也会影响到海洋渔业技术的发展。总之,上天的速度更快了,我们与外星的距离变短了,下海的深度更深了,我们对大洋底下的探索更深入了,这一切一方面代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的确影响到农、林、牧、渔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人们在生活中能体会到的。

小时代的服务业,发生的变化比前两者更明显更彻底。相当年你躺在沙滩上休假,看到天空中飘动的.COM公司打出的广告的时候,只觉得这些COM们太能烧钱,也的确大潮过后烧死了不少小COM,但你大概没想到那些顽强的.com们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壮大的地步。非死不可、林可茵已经堂而皇之起了个中文名字进了你们村子,更不说本土的球球和微球球正大行其道。社交媒体使你的生活圈子如此丰富多彩,同学圈、朋友圈、亲友圈,多少年不见的同学忽然来到一个圈子里,远隔万里的亲戚朋友突然能在同一时刻聊天,这个世界哪里是地球村啊,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圈圈,你就生活在这一个个小圈圈里面,顾不上微商们产品的好坏因为眼花缭乱也看不出什么好坏,也不管究竟是圈子还是圈套因为你热血澎湃只想快意人生,你在每个小圈圈里进进出出,乐此不疲。小时代的商家有更多的促销手段和促销渠道,作为买家你只能是挑花了眼,你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海量的商品信息,你的偏好和倾向被知心的商家姐姐摸得一清二楚,她在你眼前推出的每一件促销产品随时都能让你脸热心跳,忍不住伸出手去点下购买键,快捷安全的现代物流为你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帮助你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消费经济战士。网络购物、订餐、看电影,任何消费娱乐都是那么唾手可得、方便快捷,你逐渐有了小圈子有了死党有了闺蜜圈,你和朋友们在购物、聊天、蜗居的无限循环中,逐渐被培养出一颗颗鲜活靓丽的宅男宅女的仁厚宅心。然后,你怕了吗,你恐惧了吗,你想要摆脱这一切重新做回自己吗?是的,你完全可以,你用你最熟悉的方式打开手机,找到贴心的旅游网站的在线知心姐姐,你的机票、你的行程、你的入住,一切都帮你规划的妥妥的。你在海南享受你的冬假,意犹未尽又规划明年去巴里岛参加闺蜜的婚礼,你跳出一个个小圈圈,又投入到一朵朵浪花的怀抱,你一不小心又成为旅游经济一名铁杆拥趸。你开始埋怨假期不够用,因为在小时代连长假都变成了小长假,这是让你不爽的地方,你被堵在高速路上的时候你又开始埋怨别人和你一样喜欢凑热闹。然后你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人生只有两种,要么就是你们家、你娘家、你婆家的三宅一生,要么就是天南海北的浪迹天涯。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消费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和精神追求逐渐增长所造成的,想想上个世纪吧,普通人东南亚晒太阳、去欧洲购物的机会有多少,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口排队买邮票的夹着皮包收电费模样的人偶尔才有几个,而今天,TOKYO超市商店里成群结队抢马桶盖的大妈经常可见。小时代,给你和家人朋友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用时更短获取信息丰富的生活方式,整个世界就把握在你那几寸屏的手机终端上,你用更短的时间挥霍着你有限的人生,你用更小的屏幕领略着这个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们重新扯回到本书的主题:企业组织。当下,企业组织的变化和社会环境、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前进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相关政策、制度的变化。首先,在当前时代,企业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路径越来越短。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出自于某阴矛论作家的作品里,说的是某西方财阀崛起的事情:想当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驰骋疆场战无不胜,不仅攻城略地大展政治宏图,其在战场上的攻伐决胜往往也会影响欧洲主要财经市场的表现。匆匆那年,皇帝率领他的小伙伴们远征于杀场,不料想在一个叫做滑铁卢的地方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激战。此时,在大后方欧洲主要的财经市场上各路财阀、商业才俊皆翘首以待战况,因为胜败会决定性的影响手中财富的升值或缩水。此中就有一个出自名门的商业奇才,此人不仅谙熟财经政治,而且善于利用时间,懂得信息的重要性,他安排的前方暗哨早在皇帝遭遇激战后就把鸡毛信源源不断的通过快马驿站火速的送达决策者的手中,当决策者已然知道胜利的天平倾向哪一方时,所做出的决策自然就要比欧洲的同行们更快更准确。这则轶闻的准确度我们无所知晓,但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上,谁更早的掌握正确的信息,谁就有可能作出比别人有利的判断,从而赢得商机。想想那是个什么年代,尽管大道理都懂,但要掌握先机,靠得是一封封鸡毛信和一匹匹烈马狂奔。而在今天,一切早已不同,先不说各大主要财经交易市场早就开始使用最先进最快速的通信手段来发布实时信息,就连普通企业也能够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和互联网技术获取企业所需的外部信息并且及时发布产品信息。现代企业,彼此之间再也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纵横交错,信息互通,商品信息、原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物流信息、市场公告信息、股票债券有价证券信息,各种公开市场信息都通过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发布在广大消费者、生产者的眼皮底下。有时候消费者和生产者一样的迷茫,因为身处海量信息之中,作出合理判断和决定的难度丝毫不亚于鸿雁传书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许多以往的交易策略就会失去作用,例如大陆某前首付Mr某所赖以成名的中间商策略,就不太灵光了。因为在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快捷的市场上,信息的展现往往是所见即所得,没有太多的信息时延,信息传播的路径仅仅是隔着两个屏幕,信息的交流往往是你在电话这一头我在电话那一头,信息的检索往往是切换一下网络页面那样简单,即便是一个同时关注伦敦市场、东京市场、纽约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交易员,他要浏览获取不同的信息也不过就是切换一下终端屏幕。此时信息传播的路径之短速度之快,已经让信息延时的情况大大减少,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市场从业者的眼前都是公平的,区别在于你能否判断和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剩下拼的就是脑力和体力了,这个别人替不了。而中间商策略,依赖的就是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信息孤立,一旦这种独立不存在了,中间商行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信息时代,有时候生产者往往就是销售者,而消费者面对的是海量的可供选择的卖家;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面通过B2B或B2C的方式,面对的也是数以万计的海量消费者、购买者,双方进行开放式的交互,此时中间商策略寿终正寝。可见,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廉颇老矣,数风流人物还要看小时代(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下,类似的中间商策略可能会发生作用,如有兴趣,另文撰述)。

在小时代,企业组织除了信息的处理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其内部组织结构也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许多改变。这个时代的企业、公司,想要生存,想要参与市场的竞争,就必须要改变自己使自己顺应时代的潮流,否则只能被时代的洪水洗劫涤荡。要想屹立潮头叱咤风云,甚至于苟且与眼前随波逐流,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现在的市场信息对任何企业都是公开透明的,内幕信息混杂了太多的阴谋也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企业想要或敢要的,市场中像你一样优秀的大小企业数不胜数,要么你逆流而上勇夺先锋,要么就稳中求生不贪天求胜,最终总之就是胜败的二元结果,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当下企业生存的模式,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慢鱼简单的童话故事中的模式了,要么活的像小丑鱼一样五彩斑斓,要么像海豚一样大智若愚,要么像大白鲨一样凶猛顽强,要么像深海异形一样蛰伏潜行等待时机暴戾而起。在这种时代,企业的外形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灵活的组织机构、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快速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扁平化的概念早就有了,层级简化和管理架构优化已经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形成的共识。除了传统上管理扁平化(我们不谈普遍认识)的认识以外,管理扁平化的模式大概有几种异变,一种是管理结构、组织结构上由于历史原因、制度原因形成的尚保留的国有管理模式,这些企业大都是传统国有企业,秉承了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因此很难在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上有大的改变,只能等待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干预和改革,这是一种非扁平化,新时代的传统管理模式;一种是在管理机制和结构上没有太多改变,但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其管理层级虽然保留了一定的梯度,但并不影响其内部管理运行的效率,企业内部信息能够很好地贯穿各个层级,使整个企业对内对外活动能够保持上下畅通灵活地运行;第三种是企业热衷于管理制度的改革,虽然在管理层级、组织结构上迈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整个企业内部、外部形象都很像一个管理扁平化、决策现代化的新时代企业,但事实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不畅,往往头热脚冷,信息传递不到应该达到的层面,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在竞争中会差强人意的表现出与其身份不相称的市场弱者的形象。实际上,第一种情况属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企业的模式,第二种情况属于变革中企业管理扁平化渐进模式,第三种属于换汤不换药的应该淘汰的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扁平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内部管理的复杂化的需要、为了满足快速响应市场的需要,从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深度调整的概念。小时代的管理扁平化的企业,企业内部信息通过内部网络管理平台、作业平台,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到应该传达到的层级,并引起接受层快速的作业执行和结果反馈;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又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快捷方便手段,诸如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实时影像的作业指导等等,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管理扁平化从一种概念变为一种现实。管理的扁平化带来小时代现代企业的新的形象,就像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同时拥有灵活的四肢,这样才能使其行动更协调更敏捷。

现代企业除了拥有快速方便的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地管理机制和执行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对外部市场和环境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企业管理扁平化带给企业核心组织机构最大的影响就是决策的准确和快速。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竞争情报和信息,目的就是能够有针对性、快速、准确的作出战略战术决策,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传达到企业各个层级,从而使企业从上到下在市场中作出协调一致的行动反应。现代通讯技术已经给小时代的企业获取信息提供了有效地手段,能否作出准确、快速的决策和反应,依赖于企业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核心管理组织的决策能力。除了内部决策反应的速度要快、准确度要高,小时代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公共关系、消费者关系都要保持快速敏捷的反应,对外关系处理不及时、不适当,往往会引起市场波澜、引发消费者反感和抵制、引起公共关系的恶化,这都是企业形象甚至企业生存环境破坏的导火索。在生产、销售环节,小时代的企业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这时候,大数据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消费者信息的获取,生产者根据消费者样本刻画出未来产品的流行模式,生产出给类人群适合的产品,产品设计更具人性化,产品更贴心更吸引人;销售领域,通过海量信息的分析提取消费者不同的喜好和习惯,企业销售采取全方位立体化的产品促销、推销,这时企业产品的生产不仅快速而且商品根据市场群进行了细分,能够更好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小时代的企业组织,信息传播的路径更短、企业组织管理的扁平化、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更快,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短、平、快。

你可能曾经体验过骑着自行车被公共汽车尾气喷一脸的尴尬时刻,好在你是个应变灵活的人,立马买了口罩带上,从此过上了天天追着公共汽车屁股跑想怎么呼吸就怎么喘气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这并不能减轻由于环境污染给城市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带来的压力和忧虑。全球气温变暖、温室效应、城市大气污染,这些不仅仅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当今主流的话题,也成为西方发达经济国家制裁和限制发展中国家所使用的一种话语权。当减少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的时候,在这种语境下,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和贻害子孙的不道德的事情而不会管你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想当年的雾都孤儿,已经移驾京城,变成了京城少爷,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一些做法,的确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不能因为西方曾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挥霍过环境资源,你就要补齐那段经历不管时代的呼声,毕竟学西方还是要学人家好的一面,你不学好,别人还怎么支持你。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在这种共识的引导下,以石油、煤炭、金属矿业为主的资源经济红利,开始给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科技经济红利让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兴起,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零污染的问题,但毕竟开始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缓解了部分空气污染的压力;太阳能汽车虽然还处在研究雏形阶段,但太阳能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已经占据了新能源技术的半壁江山;风能、水电技术,任何有利于地球生存的能源形式都开始广泛应用,甚至连核能源的发展在安全谨慎的原则下也备受关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材料、建筑材料有了更好的替代品,钢材、水泥之类行业的去产能,从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这些行业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清洁能源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获得清洁能源的科技手段和应用技术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从更广泛的领域支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往改革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制度性红利,在今天和未来依旧发挥着巨大作用,但这种作用已经不能简单依靠制度的惯性产生巨大的影响。想当年那种一呼百应、应者云集、叱咤风云、引领时代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改变今后很难再看到了。因为在今天,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产业,无论从产业结构还是产业规模,无论从地域分化还是从行业分化来看,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规模、影响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当年中国经济刚刚起步时候的单一和弱小。今天的制度性红利和政策性红利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相吻合相配套,单纯依赖政策性扶持、制度的裹挟,无法给经济带来持久的影响力。知识经济红利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知识时代,人民大众受教育普遍性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多了,知识一代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远远高于以往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率水平,劳动是产率提高的红利部分的取代了依靠劳动力密集形成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产业大发展和壮大,想想每年因为出国留学而参加外语学习的人口有多少,想想怀揣着一颗吃货的梦想参加厨师培训班的人口有多少,更不用说你给自己孩子参加补习班所交的学费,教育产业已经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些接受专业培训、出国留学的人员转而又称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再为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可见,知识经济的红利是一个双向的红利,一方面在提高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在只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产生促进和催化的作用。知识经济红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正发挥着持久、稳定、可持续的关键作用,这种作用已经成为其他经济红利产生的基础和可持续的保障。

总结来说,小时代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正大范围的取代以往依赖资源消耗为主的资源红利,今天的新兴的知识一代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红利正在替代以往劳动力规模密集所形成的人口红利,知识经济的红利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催化的作用,知识经济红利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础红利和保障性红利。

回到企业的视角,经济红利就像宝塔尖上的一颗明珠,今天的企业要想摘取红利的果实,必须要经历市场的惊涛骇浪,使企业发展壮大。无论是保持灵活身段的小型企业,还是裹挟在经济潮流中随波逐澜的中型企业,还是大的集团、托拉斯,要想收获红利,就必须跃出水面,跳的更高,就像鲤鱼跳龙门一样,飞跃空中在风雨彩虹的映衬下摘取塔尖的明珠。企业的外形,小有小的灵活机动,大有大的高大威猛,但重要的是任何想要取得成功、摘到红利的企业组织必须要有一个紧密灵活、决策快速、反应敏捷的核心机构。这个核心机构,就像杂技场上站在巨人肩上的舞者,身手灵活,判断准确,决策果断,历经市场舞台的考验成为站在巨人肩上胜利者,这样才有可能最终摘到红利的果实。换句话说,只有站在巨人肩上的小人儿,才有可能摘到红利的果实,如果换成个胖子,估计巨人也要累趴下。

杂七杂八写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对趋势和红利的事儿还是没看得明白、清楚,的确这样,因为本来趋势和红利就是件糊涂事儿,姑且让我这么随便一写,您就那么随便一看,也就齐活儿了。一方面,以我浅薄的学识、愚昧的智力,实在不太可能把这两件事说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另一方面,倘若我所述的,对您有所裨益,有所启发,那也算我有幸如此,不枉码字一场。笔者不太认真,想来读者也会当做网言网语一段痴谈,有道是“八千文字与君阅,谁家鸡汤不网红”,如果下回还有好书,咱们再接着聊。

 2016-12-1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