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少踩很多护肤品的坑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月雨

在收入相当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女性的消费会超过男性,因为女性往往在护肤、化妆和穿衣打扮上要比男生花费更多。

曾有调查显示,中国女性平均每年在护肤方面的花费约为3600 元,一线城市则接近 4000 元。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字,正常来说,大部分人会低于这个数,少部分人则会远远超出这个数。对注重护肤的且负担得起的女性来说,总是会选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最贵的护肤品,因此她们每年花个几万块在护肤品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你知道吗,除了清洁、补水、保湿、防晒这几种功能外,宣称有其他功效的护肤品其实都有没太大效果,换句话说,你在护肤品上花费的钱很可能大部分都是冤枉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护肤品中那些宣称对皮肤有营养、修复、唤醒等神奇功效的成分,大部分都是很难真正被皮肤吸收的。今天就跟大家详细讲讲护肤品的经皮吸收问题。

首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是硬核的科普文,比较枯燥且稍微有点难懂,但文章介绍的内容却都是干货知识且非常实用。理解了这篇文章,你就了解了我个人认为的美容护肤行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只是想单纯知道一个结论,那看最后一段的结语就可以了,如果你有兴趣深入了解一些更原理性的东西,那就认真看完文章内容吧。

护肤品是否有效?

护肤品是用来改善皮肤滋养皮肤的,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是否能够到达其该到达的皮肤层,并发挥其功效。

人体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个部分,位于外侧的表皮又可以由外及里细分为皮脂膜、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由于护肤品的功能不同,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需要到达的皮肤层也不同。有的产品仅需要聚集停留在皮肤表面就能发挥作用,比如部分保湿类产品。那些保湿产品中的封包剂滞留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的油膜,就能起到保湿作用。有的产品则需要穿透角质层到达表皮的深层、甚至到达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才有效,比如美白类产品和抗衰老产品。美白产品中的有效成分需要渗入表皮的基底层,作用于黑色素细胞来阻断黑色素的合成。而抗衰老产品的功效成分则需要渗透至真皮层,作用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提高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含量,使皮肤富有弹性。

护肤品涂抹在皮肤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吸附,即护肤品有效成分积聚在皮肤表面;第二种情况是吸收,即护肤品有效成分需要通过角质层到达皮肤更深层的靶点位置。

保湿、防晒产品大部分是吸附即可发挥作用的,而美白、祛斑、抗衰老等其他产品则需要经过皮肤吸收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那些需要吸收才能发挥作用的护肤品,其有效成分到底能被皮肤吸收多少,这大概是每个爱美人士都会关心的问题。

角质层是阻碍吸收的最大障碍

我们知道,皮肤最外层是皮脂膜,一般我们在做皮肤清洁的时候会将皮脂膜清洗掉,所以它不会成为阻碍护肤品吸收的障碍。

皮脂膜下方最表层的角质层厚度约为10~20μm,其下的复层表皮(包括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厚度约为50~100μm,真皮层厚度约1000~2000μm,皮下组织厚度约1000~2000μm。与经皮吸收有关的屏障功能,是由其中最薄的、无生命的角质层来承担的。

角质层由角质层细胞及细胞间隙的脂性基质组成。脂性基质为中性脂肪,在皮肤水屏障功能中起主要作用,也是表皮中惟一连续的区域。角质层细胞里面是束状角蛋白,外围有交叉连接的稳定蛋白和共价连接的脂质形成的细胞被膜。角质层细胞并非均一结构,大约有10-20层,上面3~5层为分离层,处于皮屑脱离状态;下面为致密层,较厚,紧密且规则,与下方的活性表皮结构相近,含水量相对高。角质层细胞相互堆叠,形成了一个致密的砖墙式结构,因此能够能有效地防止细菌、有害物质的侵入,化合物要想通过它是非常困难的。

在角质层下方的复层表皮中,桥粒以及一些黏附结构对大分子物质的细胞间扩散是一种障碍,但是小分子扩散则相对自由。

而真皮中毛细血管床广泛分布,到达这一层的化合物则容易被皮肤血管系统吸收扩散到系统大循环(血液循环、淋巴循环)中。

因此,化合物经皮吸收最大的阻碍是角质层,有效成分能否通过角质层,是护肤品是否能发挥作用最关键的因素。

实验结果也显示,化合物经皮穿透在角质层遇到的阻力最大,局部浓度也最高。渗透至表皮上部浓度开始呈非线性陡降。在真皮中下层浓度下降转平或稍上升。

当然,皮肤表面还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的开口,也能成为护肤品有效成分渗透吸收的一个入口。

护肤品经皮吸收的途径

一般认为,化合物经皮吸收的途径分为两类三种。

第一类是通过角质层的途径,这一类又细分为两种:

1、化合物直接渗透穿过角质层细胞和细胞间基质,在水相和脂相中扩散,称为跨细胞途径。

2、化合物绕过角质层细胞,自始至终在细胞间隙的脂性基质中弯曲扩散,称为细胞间途径。

直接穿越角质层的跨细胞途径只有分子量比较小的物质才适合,不是护肤品吸收的主要途径。但水溶性、极性物质易通过这种途径吸收。

而细胞间隙虽然仅占角质层总容积的30%左右,但由于细胞间基质的阻力较角质细胞小,所以细胞间途径在经皮渗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易通过此方式吸收。

第二类是不通过角质层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少量大分子及不易渗透的水溶性物质可以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

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是皮肤屏障的薄弱环节,容易透过某些化合物,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物质可以较自由地通过这些附属器。但皮肤附属器与整个皮肤表面积相比很少,仅占皮肤表面的0.1%~1.0%,所以旁路途径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成为主要吸收途径。但大分子物质则只能通过此途径进入皮肤。

在化合物经皮渗透吸收的初始阶段,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的化合物,是以通过扩散系数较大的第二类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属器的旁路途径为主。随着化合物与皮肤接触时间的延长,化合物的经皮渗透吸收逐渐转为通过扩散系数较小的第一类表皮角质层为主。

影响护肤品吸收的因素

影响护肤品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护肤品有效成分的性质

(1)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大小。

水及水溶性成分(如电解质、维生素C及B、葡萄糖等)很难经皮肤吸收;但油和油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D及K.睾丸酮及皮质类胆固醇激素等)可以从角质面和毛囊被吸收。一般认为,只有分子直径小于3微米的物质才有可能通过第一类角质层途径被皮肤吸收,分子直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则只能通过第二类旁路途径被吸收。分子量越大(通常的标准为分子量大于300道尔顿)的化合物越难以经皮渗透吸收。气体和挥发性化合物、处于分子状态的化合物,都容易经皮渗透吸收。

(2)有效成分在剂型中的溶解度。

不同护肤品的剂型溶解度越好,越容易被保留,剂型分子越容易把有效物质带人到皮肤中,一起进人表皮。

(3)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

皮肤中本身就含油脂性物质多一些,由于物质间的亲和因素,所以亲油性物质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单纯水溶性物质,其吸收程度也较好,而既能在油脂中又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吸收是最好的。化合物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和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之比,被称为该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实践证明,当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趋于1时,易于经皮渗透吸收。

(4)剂型的吸收情况。

一般来说水和油脂都容易被皮肤吸收,但不吸收矿物油。

(5)有效成分的浓度。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越易被吸收。但由于皮肤能吸收的量有限,营养成分浓度过高一方面容易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还容易滋生细菌造成皮肤负担。

第二、皮肤因素

(1)皮肤部位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及皮肤附属器官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护肤品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通常来说,手掌、脚掌、臀部的角质层较厚,吸收能力较弱,粘膜部位无角质层,吸收能力较强。面部来说,鼻翼两侧吸收能力强,额头和下颌次之,两侧面颊吸收能力最差。柔软、细嫩、角质层较薄的皮肤容易吸收,比如婴儿和儿童的皮肤吸收能力则强于成人。

(2)皮肤温度、湿度及角质层含水量

温度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脂质的流动性,使皮肤充分水合,增加化合物在皮肤表面的吸附,促使皮肤血流量的增加,从而促进化合物的经皮渗透吸收。湿度主要是通过皮肤的水合度改变起作用的,当皮肤湿度及角质层含水量增加,细胞自身发生膨胀,结构的致密程度降低,物质的渗透性增加,这时水溶性和极性物质更容易从角质层细胞透过。如蒸汽熏面、利用面膜等方式促进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以及护肤品中添加保湿剂均有利于功能性成分的渗透吸收。

(3)皮肤健康状况

当皮肤受到损伤或处于病理状态时,皮肤结构会被破坏,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会降低或丧失,护肤品的皮肤透过性明显增加。但某些皮肤病如硬皮病、牛皮癣等使皮肤角质层更加致密,使护肤品的渗透性降低。

第三、使用方法和作用时间

(1)简单地涂于皮肤上的药,比加上包扎的药吸收少,同理,将局部皮肤封闭起来,也有利于护肤品的吸收。这是因为封闭环境使表皮角质层水分蒸发速度减慢,增加皮肤水合化程度,保持皮肤柔软,同时皮肤温度上升,有利于分子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润湿的皮肤比干燥皮肤更易吸收。在涂护肤品的同时,配以按摩,一方面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使皮肤温度升高,有利于皮肤的吸收。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作用时间越长则吸收量越多。

第四、透皮吸收促进技术的使用

(1)皮肤渗透促进剂。皮肤渗透促进剂是一类主要作用于皮肤角质层,能可逆性降低皮肤屏障功能,使得化合物更容易经皮渗透吸收,到达循环系统和靶组织的化合物。常见的皮肤渗透促进剂有二甲亚砜、丙酮、油酸、氮酮等。

(2)软化或去除角质。当角质层厚度变薄或被软化后,透皮速率都会增大。含有磨砂颗粒的洗面奶或磨砂膏能使表层老化的角质层细胞脱落,水杨酸、果酸等成分能软化角质层,并加速角质层的更新和脱落,都对护肤品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3)其他新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也出现了更多新的促进技术,包括物理促进技术(离子导入技术、超声波导入技术、激光微孔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技术、纳米技术、超立体渗透技术、蛋白序列技术等。

结语

有一种说法,说一般护肤品只被皮肤吸收了7%左右,而其余93%的养分不是停留在皮肤表面,就是在空气中蒸发了,还有就是被你的手或其他的使用工具所吸收了。总而言之,护肤品有效成分想要进入皮肤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到皮肤深层的产品,可以说真正能被吸收的部分少之又少,所以它们的效果也就要大打折扣啦。

了解了以上这些,是不是对护肤品的经皮吸收有了更多认识呢?多了解一些关于美容护肤化妆的知识,你就能自己判断哪些产品是有必要的,哪些产品并不如它们宣称的那么有效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