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

于知文:古琴铿锵广陵散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古琴界

  西方音乐史上,有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意大利小提琴家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曲名如此,一方面是说提琴技法高超、直如神出鬼没,一方面也源于一个传说。

  传说,塔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1913年的一天晚上,梦中的塔尔蒂尼梦遇到万能的魔鬼,表示愿意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交换琴技,魔鬼先生用他的小提琴随即演奏了一首美妙出奇的奏鸣曲,其精彩和熟练使得塔尔蒂尼激动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此时,他突然醒来,想到梦中的情景,连忙抓起小提琴凭记忆拉出了梦中魔鬼演奏的那首奏鸣曲,并且把它记到谱纸上,这就是《魔鬼的颤音》的由来,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

  这个传说,透露给世人的是琴家的痴迷和琴技的高超。

  无独有偶,我国古琴史上,也有过一则类似的魔鬼之曲,那就是《广陵散》。

  宋《太平广记》载:一次,嵇康宿月华亭,“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后共论音声之趣,并授嵇康《广陵散》,后与嵇康誓,不得教人。

  与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相比,《广陵散》这则传说,一方面固然也是对琴技的赞叹,另一方面传达出的信息式是——激昂壮烈的侠义之气、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神鬼之界。

  自从古琴诞生以来,始终被赋予了沟通人神的高尚地位,《广陵散》的这则传说可算得上是对此的一个小小注解。

  《广陵散》的由来,史书有载,说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但如是神曲,人们自然不满足于如此平淡的历史记载,直到搬出了人鬼论琴的故事,才稍稍慰藉一下人们的好奇心。

  魏晋风流,竹林七贤“越名教,任自然”,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中就有“嵇琴阮啸”之说。巧合的是,嵇康、阮籍分别都有一首古琴曲与之相关,那就是《广陵散》和《酒狂》,两曲分别借酒与侠来表达琴人与世俗的对抗。

  古琴曲《广陵散》于清微淡远之中杀伐之气毕露,听来琴声铮铮,旋律激昂慷慨,发出古琴最为震撼人心的强音,浩然的侠义之气、英雄气概和平等之意喷薄而出,让人直觉“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士之怒”气概丝毫不亚于秦王“天子之怒”,直令白虹贯日。

  如果说聂政刺杀韩王而后自杀,还是因为复仇这一使命的重压所致,那么学贯天地、高雅亮致的嵇康却仅仅因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而至处死,人之独立不羁,竟至以生命为代价,当真令人浩叹,天地为之哀鸣。人的生命可以逝去,而那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则被永久地长留于古琴的七弦之间。

  文人似乎文弱,但在其指下,文雅高洁的古琴也可化作“匕首”和“投枪”!直到今日,凡有琴音处,必有《广陵散》。

  从来琴人多义士,清兵入粤时,琴人邝露志在南明、力守广州,“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后人作《抱琴歌》说他“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后世谭嗣同应召北上、与妻李闰惜别之际,两人对弹“崩霆”与“残雷”之琴;1939年,今虞琴社在浦东举行古琴公演,吴景略、张子谦琴箫合奏、樊伯炎演唱琴歌《满江红》,表达抗日精忠意。

  许多琴人有些排斥《广陵散》的所谓杀伐之气,实则其背后不屈的抗争精神与独立尊严、具性个体的迸发不要说是在古琴界,即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是难得的铿锵之音,琴士文人,焉能不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