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公园偶遇
5月17日(星期二)上午,接到省立医院陶医生信息:下午2点30分报道再次复查身体,在等待检查项目的空余时间里带上我的二胡到包河公园里消磨时间,中途一位面目清秀,精神矍铄的老太婆静静站在旁边,我一抬头,四目相对,在相互寒暄之后,逐渐了解到,兴趣爱好相同,一拍即合,话越说越投缘,她含着泪叙说老伴走后自己的孤独,曾几次恍惚中见到老伴在身旁,为她叠衣服,注视她。提起子女一边骄傲自满的叙说着他们的优秀,一边黯然神伤地历数他们的薄情。一女上海工作,好像书读得不多,工作是父母找人安排的,只认钱,关心母亲的不多,儿子的头上有很多光环:hede科大、参与某科研项目,连公安系统破案有时也需要找他,儿子媳妇是留美回国的,老伴走后,儿子和妈妈谈心,提出三条意见供妈妈选择,1、妈妈可以再找老伴,以解一人生活的孤独;2、住老年公寓;3、可以搬到儿子别墅附近租房子住,她感到无法接受的寒心,儿子、媳妇因孙子小,需要照顾,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彼此都能适应,现在老伴走了,别墅那么大竟然不能容下我这残灯将尽的孤寡一老母?!最让她寒心的是允许她找老伴,难道就不怕对不起他爸爸。最终选择原处独居,对她来说是无可奈何、心有不甘的选择。
作为那一代的人,可能难以接受这些。时代变了,社会发展太迅速,节奏太快,中青年生存压力山大,在外面拼打累了回家,家就是宁静停泊的港湾,若回到家再矛盾四起,(婆媳关系)心里会很烦的,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没有受过委屈,被宠大的,受委屈他承受不了。越是优秀的孩子大了因优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会大一些,任务会多一些,他的时间就会特别宝贵。即使想多陪陪父母,也得要牺牲其他重要的事情。自古忠孝难全。希望80岁的老姐姐愉快接受现实,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保健工作,内心强大起来。改变不了别人,那么就改变自己吧!!!
21号下午5点左右吃晚饭,饭后一段时间没有查房医生查房,我手提吹管,肩挎背包到公园继续我的吹管练习,一拨有一拨围观者好奇,不知道吹的是什么乐器。唯有一位50多岁的退休女子,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听着,偶尔跟着乐器哼一句。我停下来特邀请她合乐大声唱,她说我以前爱唱,现在实在唱不出来我,然后情不自禁向我叙述她现在遇到的不幸,“二十几天前的一场车祸,将我幸福的家庭……,我儿还没有结婚,二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他骑电动车出门办事,在一个十字路口被一飞速的轿车撞倒了,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暂时维持生命,但一直昏迷不醒,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中。我和我老公整天在焦急期盼着,他急的耳朵失聪,声音小听不见、声音大就像在吵架,我整天也恍恍惚惚,不知所措、我信基督教,我去礼堂祷告,祈求苍天保佑我儿,平安,……”她又说:“不知你明天来不来这里,我还想听你说……”
看着她六神无主,我也不如何安慰她,愿她儿能早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