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笔记 | 感动 如此创造-久石让

2016-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岭南白枝

前言:这本书传达了久石让的创作哲学观。前两部分是对所有设计领域都能有所启迪的对于创作的基本思考,第三到第四章专门讲述了与音乐有关的创作经验,最后两章则是表达了久石让本人对日本和世界各地音乐的看法。对于设计师来说,前两章里对于创作中理性和感性的探讨有相当的启发和帮助。但不管是否以创作为职,都能从这本书里了解到久石让先生对于工作的态度和想要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



序言

- 如果完成的作品只是力求合乎导演的构思范围,就不会是有趣的作品。…其实导演要的是具有新意的配乐,这份新意要能够突破导演要求与想象的框架。

- 如果要做到全力以赴,就得动用所有的感觉,并将自己逼到极限。超越一般思考架构的作品就是从这种状况之中孕育而生的。与各个行业活跃在第一线的专家合作,虽然会有许多辛苦的地方,却能激荡出超越想象的火花,相当有趣。

- 创作的基础在于感性。

- 我认为逐步拓展音乐以外的世界也相当重要。

- 为了激起这一丝灵感的火花,时时刻刻都得淬炼琢磨自己的感觉与品味。

一. 正视自己的“感性”


- 艺术家:依循个人信念、价值观,无视成本和产量多寡。专业人士:意识到社会的需求和供给,考虑商业。

- 作曲家摆在第一位的是什么事情?总之,就是不断的创作。【不是不断地增加体验,而是不断地去创作,在创作中思考,发现,再回到生活中去寻找体验】

- 如果只是想要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好不要将创作当成职业。

- 要将创作当成一份工作,不能只是做出一两个好作品。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个作品,任何人都可以谱出好曲子、写出好的小说,或拍出好的电影。只要学会基本的技巧,接着全身心投入创作,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但是,工作是一条连贯的“线”,并非只是单独的“点”。集中精力思考、创作作品的这份工作,是否能够接连不断、持之以恒地去完成?

- 所谓出色的专业人士,指的就是能持续不断地表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人。

- 完成一场大获好评的绝佳演奏,并不表示这个交响乐团从此脱离二流的行列,成为一流乐团。问题在于是否能随时发挥出这样的能力。如果换了指挥就无法发挥实力,或无法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这个乐团仍旧只有二流水平而已。

- 所谓的一流,即拥有每一次都能够发挥高水平的能力。

情绪并非感性的主轴,这点千万不能搞错。

-  对于需要长期创作的人而言,如果完全借助情绪作为创作的依托,那是相当危险的事。

- 若要确实且持续不断地创作大量的曲子,就不能任由自己受情绪影响。

心灵的基本建设始于规律的生活

- 若想要具备创意,又要持续完成许多工作,打造一个不受情绪影响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以我个人而言,开始作曲工作时,我会留意让生活维持固定的步调,尽可能过着规律、平顺的日子。

- 作曲家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若要跑完长距离的赛程,就不能乱了步调。借助固定的步调,制造出容易保持专注的工作环境,并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作曲并非为了讨人欢心。虽然我希望创作出让人能感到喜悦、以人为本的音乐,但我在作曲时,从不曾在意别人的评价。常常有人向我表示“听到那么优美的旋律而落泪”、“音乐太让人感动了”,我会因此感到非常光荣,但那只不过是我创作音乐所附带的结果罢了。

- 创作不能完全与大众的需求脱离关系,但也不能因此而迎合大众的需求。

- 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电影,只要是在时间流逝下产生的作品,就都具备逻辑性结构。而回话具备瞬间表现世界的力量,所以画家往往注重感性的部分。

- 身为一名创作者,保持的态度是能不断提出新构思,并且靠自己进行创作。但是,我在创作乐曲时,事实上是靠着我过去的经验、知识,迄今为止听过、接触过的音乐,以及身为一名作曲家,在这一路走来所学到的方法和思考过的事情,创作出的乐曲就是源于这些过去的积累。自己体内有着这些不同类型,一路培养出来的基础,因此我才能从事创作活动。

- 可惜光凭个人的感觉,想从无到有完成所有创作,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 作曲需要的是符合逻辑的思考,以及骤然出现的灵感。

- 符合逻辑的思考,要依据脑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 95%左右的感性不就是这些东西吗?换句话说,依据这种逻辑思考,无论何时应该都能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只要踏实地完成工作,就能取得相对的成果,无关情绪好坏。

-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见得就能创作、作曲。关键因素在于剩下的5%。这部分指的就是创作者的感觉,即骤然闪现的灵感。… 这才是“创造力的关键“。

- 我认为创作的核心还是在于直觉。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似乎可以做出什么有趣的作品,这就是直觉引导而出的想法。… 直觉的敏锐与否乃是关键所在。… 将直觉磨练得更为敏锐的其实也是过去的经验。

- 如果欠缺逻辑和理性,就无法创作出让人容易接受的作品。遇到无法借助理性思考的部分,创作者会感到苦恼、烦闷。这时要摒除在意识中的主观看法,例如迷信经验、先入为主等想法。

- 若果觉得自己学的不够,就必须要多看、多听、多吸收不同的东西,累积经验知识。

# 重要的第一印象

- 对第一印象要赶紧记录下来。但也不能原封不动拿来套用。从中得出某个概念,再进一步思考必须做出何种作品。实际在作曲时,最初浮现的印象往往出乎意料地有用。

- 若迷失了方向,我会重新回向开始的印象。有时也会发现自己原先钻牛角尖而没有看到的东西。这部作品要求的是什么?对这部作品呢最初的印象为何?重新回想这些是最好的方法。

- 歌德也曾说过:“感觉不会骗人,骗人的乃是判断。”

- 稍纵即逝的灵感似乎大多出现在无意识的时候。虽然说是无意识的时候,但并非完全没有在思考,而是苦思要做出怎样的作品而将身心完全投入其中,不断将自己逼到极限的过程。即在潜意识中随时都在思考创作的状况下,好的想法突然间就浮现出来。

- 换句话说,相对于全身心思考某件事情,无意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时,好的想法反而更容易突然涌现。比起一直执着地胡乱探索,无意识出现的灵感反而更加理想。

- 作曲的本质是要更加深入无意识的世界。而不是单纯的用脑思考。

- 谱写乐曲的过程中,似乎越来越肯定涌现的灵感应该可行,由此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这才是好现象。

- 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这部电影制作出好的配乐。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将自己逼至极限时,就会看到另外一番风景。

- 诞生出来的作品要胜过人脑思考出的“好”,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顺利掌握住那道闪现的灵感,作出来的曲子必定会成功。

- 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随时将自己推往极限为止。极限的前方,会有某些充满美丽的崭新事物正等着自己,这就是我的想法。如果只是借助自己在闹钟思考而得的东西来一决胜负,最终也不过是庸俗普通的作品吧。

- 连自己都还无法认同自己的作品,尽管想要以道理说服自己也是无济于事。

- 凡事皆是如此。如果以犹豫不决的心态作选择,一旦遇到严苛考验时,就容易令人感到挫败,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条道路。不是走在一条有种认同的道路上,也就无法对自己所要背负的辛苦或失败有所觉悟。

二.训练 直觉 能力


# 拓展自我的关键:量胜于质

- 多看、多听、多读是件很重要的事。

- 创造力源自于感性,而构成感性的基础则是脑中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 尽量多接触一些事物,扩展自己的包容力,乃是磨练感性的最高真理。

- 即使不是自己主动想去的音乐会,也能从中得到令人振奋的启示。多看、多听真的一点儿也没错。

- 锻炼感受能力: 从一般人没有看见或听见的事物之中,感受能够撩动心弦的事物。这种犹如沙中淘金的感觉,对于创作相当重要。因此,要培养出这种感受能力。

- 如何培养直觉?一是要扩展包容力,二是要锻炼自己的敏感度,提升自我感受能力。

- 最棒的乐谱是上头没有任何多余的音符,所有的音符都必须存在。

-  “这种庸俗可耻的事我做不来”,这种想法本身不就是自以为高高在上,用一种轻视的目光鄙视他人吗?“这种事情我做不来”,正是这种想啊对自己造成无谓的束缚。

- 无论是电视剧的情节,还是音乐的旋律,越是通俗,越具有震撼力。创造者过于自命清高,创作的而作品缺乏人性,很容易变得乏味。

- 所谓的羞耻感,就是想要好好展现自我的相反想法,也是恐惧毫无保留呈现自己的心理。脑中如果存在着这种意识,大概就无法做出真正能够令人感到喜悦的作品吧。

-  越想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思考,越容易陷入原理主义的思考模式,觉得作曲家、乐曲或公司都得要有特定的一套模式。

- 如果一心想着必须遵循特定模式,精神就得不到自由。

- 作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瓶颈。这大概是切入的角度出错的缘故;或在某个步骤上,走偏了方向。这种时候,如果不能转换想法,就会一头钻进死胡同里。即使乐曲已经完成到某种程度,也必须要有断然放弃的心理准备。

- 发现创作瓶颈或自己的错误时,是否能在当下果断地罢手?让我们能够毫不留恋做出了断的,就是不受到束缚的自由创意。让我们产生果断的决心、毅然决然改变想法的,也是出自直觉的力量。

- 一年的工作周期往往是年初比较空闲。一月到三月的时间,相当于思考期,我在这段时期思考整年的方向规划,思考的重点是“今年要做些什么”“要创作出什么类型的音乐”。

-  我尽力保持“另一个自我”,让我自己能够客观地建都自己。“另一个自我”就如同第三者一般思考。… 若能有“另一个自我”指引、管理自己,会是一个很棒的状态。

# 直觉的力量能招来幸运

- 将不同时期偶遇的事物吸收变成自己的内在,是非常重要的事。

- 不经意映入眼帘的东西、传入耳中的声音、飘散过来的香气,与人交谈时感到讶异的话题等等,最好将这些东西视为直觉反应而生的产物。这种想法往往会成为一种契机,拓展出意料之外的未来。

- 尽管有重要的事物在正确的时机碰巧送上门来,并且触动自己的心弦,如果不懂得珍惜、活用,这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东西,也是随便看过就算了。这就是毫无感受力的人。

# 伴随直觉而来的关联性

从直觉中诞生出的想法,而想法又会与某个不知名的事物产生关联,环环相扣,工作渐渐变得非常有趣。我想这就是直觉产生的连锁反应。

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不善,容易导致自己的水平逐渐下滑。

- 交响乐是由百名以上的演奏者演奏,即使这群人再怎么优秀,还是有可能会出错。… 而且,他们不会要求零失误,反而要求立即承认所犯的错误,并在当时重新调整好心情。

# 拓展知性才能拓展人生宽度

- 想要挑战新事物时,就会有人以自己的经验来大泼冷水。经验并没有为这个人带来益处,反而阻碍其进步。

- 如果是让自己变得狭隘的经验,倒不如越少越好。

三. 影像与音乐共存

-  黑泽明电影中的优质配乐:一边是无奈地看着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年轻人,一边是安逸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主妇,两者又呈现出另外一种对比。通过主妇弹奏的形式,让画面传出钢琴的乐音,借此告诉观众,年轻刑警与烦人同样都是战争后的牺牲者。… 因此,如果以动作片中令人震撼的音乐搭配扭打的场面,绝对无法呈现出这种深度。

-  电影里的世界理应能借助影像展现,但通过配乐后,更能烘托出演员的演技、深层的心情,甚至是导演对于整部电影的想法。

- 若要让不同的人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作品就不能完全侧重于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过度传达自我意识形态的音乐会限制住听众的想象,无法引人产生更多的情感。

# 世界观决定在开始的5分钟

- 电影里拿掉配乐的地方也很重要。

- 我认为开场5分钟的编排方式决定整部电影的配乐量多寡。

- 无论什么事情,“关键都在一开始”

# 借助通力合作开拓个人的可能性

- 借助制作电影时人与人的合作关系,可以看见自己未曾想过的方向,展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导演的创意能力与精神世界的展现,作曲家也能获得相当多的启发。

- 与他人通力合作能够培养柔软性,或接纳事物的弹性,比如了解有多种方式的可能性、原来存在着别种看法等等;这些都能够让人感受到自我可能性未能伸展的乐趣。这是独自工作时所无法体会到的。

- 以我为例,如果持续不断地做着电影配乐的工作,我会逐渐感到无法满足,想要自由地创作自己想要的音乐。于是,我会做我想做的事,制作自己的专辑,或者举办演奏会。如此一来,我又会想做电影配乐的工作。结果,通过这两种工作,我才能让自己不偏不倚地维持在创作者的角色上。

-  依指示工作的部下,虽然合作起来很顺利,却也显得乏味。有时,稍微喜欢作怪的任性部属反而比较可爱,具有发展潜力。上司只要将一份工作完全交由你负责,心里就希望你提出的想法能够让他赞赏。

- 把工作交给你与吩咐小孩子跑腿不同,如果只是照着指示工作,就显得能力不足。

- 身为一名音乐家,我所做出来的配乐会适合导演竭尽全力拍摄出来的电影,同时又能令导演感到新鲜。导演会想遇到超乎自己想象的作品,品尝未曾有过的感动。

- 我认为从事创作的人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分别是:对自己作品的坚持、不执著于个人的整体均衡感和强悍的精神;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顺利完成创作。

-  解决的方法并非是靠脑袋理解,而是亲身感受。

- 我认为即使认识再久,也不能够太过追求亲近的人际关系。一旦变得亲近,就再也无法让自己的精神全力以赴到达极限。… 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 不可思议的音乐

- 乐谱的存在不过是创作音乐的过程而已,就算是没有乐谱也能够创作音乐。

- 行动的顺序都详细地定好,我如同被制约一般,都以同样的姿势等待上台。借助这样的行动,我的注意力逐渐集中。

-人生在世,要经历严苛的考研,并加以克服才会有所成长。换句话说,唯有通过更高层次的试练,成长的速度才会加快。

-  老板的工作就是提供创意。

- 创作出的音乐若是让人愿意聆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得让身为头号听众的自己感到喜悦。

- 从原本空无一物到创作出音乐,那一瞬间的幸福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

五. 日本人与创造力

-  改变工作状况,到一个不曾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录音,或采取从未使用过的方法等等。我很喜欢这种不知道能否顺利进行,把人逼到全身要起鸡皮疙瘩的紧凑感和不断将自己推向极限的感觉。在此种状况下,前方必定能够发现未知的有趣事物。

- 越是无法预料的道路,越让人感到有趣。这次的工作虽然也遇到了麻烦,却非常有意义。

- 所谓的传统音乐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保留过去的东西,而是生活在每个时代的人理解过去的脉络源流后,接受其精华的部分,去除无用的部分。

- 虽然有时候觉得怎么挤也挤不出时间,不过时间还是能够经由自己亲自掌控、创造。

# 传达的信息远比技巧好坏重要

- 光是在技术层面追求自身的卓越,将技术视为一切价值所在,就算演奏得再好,也称不上是音乐。

- 明明只是为了传达想法,却要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在追求乐谱的完成度。

-  保有一颗感性的心灵,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成了当下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高度增长的过程中,生活河西太过偏向于物质崇拜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

- 一旦有了问题意识,知识就会随之而来。但是,若是内心的感受能力不足,无论看了哪部电影还是听见哪件事实,都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在脑中与心里留下任何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物质。

- 有实力成为佼佼者的人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强人精神。

- 拥有战胜他人的实力者,对于降临在自己身上的难题或各种诱惑,应该也能一一加以克服。

六. 掌握时代的潮流

-  我不觉得这是因为日本人特别糟糕,而是因为国家整体的问题,其社会过度成熟,看不见未来的方向。

- 如果要做,我就要做到第一名,因此我并不认同无法成为第一也无所谓的想法。

- 千万不要不自觉地感觉到安心,放弃追寻更高更好的目标。

- 我会思考,如果要达成自己的目标,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过。

- 毕加索到了90岁仍在继续作画。毕加索因为不断改变自己的风格而闻名于世,他不断创作的原因也是因为不希望自己一直停留在昨天。创作者的理想就是能像毕加索那样,即使上了年纪,仍然不断挑战自己,一辈子都持续不断地创作。

- 今日的我要超越昨日的我,明日的我要胜过今日的我,以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为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