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6000亿的海航系发10.6亿债券 旗下渤海金控负债占资产逾
海航系日前传言“落地”,旗下上市公司渤海金控40亿公司债也得以挂网发行。渤海金控公告称,其首期发行的不超过20亿债券已完成,最终发行规模10.6亿,票面利率为7%。
就在几日前,彭博社称,海航集团目前所承受的债务已超过5986.9亿元人民币,但中国政府已同意为其“止血”——将帮助这家航空集团筹集资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高层认为海航集团遇到的仅仅是流动性问题,应支持海航融资。
他透露道,6月12日,中国央行一位高层官员已和三家监管机构、海南省政府、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和该集团最大的债权人开过了会,并在会中“鼓励各方支持海航集团发债”。
海航集团自去年年底就传出存在“资金链危机”,随后在今年1月得到了海航高层的默认。《金融时报》曾表示,航海的长期债务累计曾高达3828亿元,目前总体债务规模为2500亿元左右。
不过这次彭博社的分析人士则认为,海航集团承受着超过5986.9亿元人民币的债务。
海航系首发10.6亿债券
拿到证监会批文半年后,海航旗下渤海金控拟发行的40亿元公司债券终于有了新进展。
6月20日下午,渤海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金控,000415.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发行工作已于2018年6月20日结束,最终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0.6亿元,最终票面利率为7.00%。
根据渤海金控此前发布的《渤海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公告》,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20亿元),发行价格为100元/张,采取网下面向合格投资者询价配售的方式发行。
对于最终发行规模近乎缩水一半,渤海金控董秘办人士表示,之前公告说的是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并没有明确说就是20亿元。具体要根据公司安排来调整的,可能后续还有第二期发行。
据渤海金控此前披露,本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40亿元),本期债券的期限为3年,附第2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一位券商分析师对此表示,7%的票面利率,这个价格水平还是比较合理。
但值得关注的是,渤海金控这次发债仅完成了预期规模的53%。但海航系债务危机未解,市场融资形势又非常紧张,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不错。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近日“落地”传闻之下,海航系融资仍然是市场行为,市场情绪有所恢复,但也并未完全打消疑虑,且海航系债券利率高达7%,融资成本高昂。
渤海金控是海航系最重要的金融平台,这笔40亿债券去年12月21日拿到证监会批文,但迟迟未能正常挂网发布募集说明书,停滞了整整半年。6月15日,渤海金控的这笔债券获得放行,正式挂网发行。
去年年底爆发资金危机以后,海航系已经基本在公开募资渠道销声匿迹——去年12月海航集团10亿人民币永续债取消后,至今海航系仅有渤海金控今年1月发行了10亿元超短融,利率高达6.5%,这也是渤海金控2016年获批的70亿额度的最后一笔。
如果再不发行这40亿债券,渤海金控的现金流恐非常吃紧。公告显示,渤海金控有息负债总额2300亿,资产负债率88%,一年内到期的债务逾 500 亿。今年一季度,渤海金控筹资现金流净流出超过10亿,说明已经无法借新还旧。
渤海金控有息负债总额超过2000亿 占总资产7成
6月1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挂出“18渤金01”的发行公告及募集说明书。
“18渤金01”是海航集团旗下渤海金控拟发行的公司债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每张面值为100元,发行数量为2000万张,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0元/张。
据悉,渤海金控发行公司债券事项已于2017年12月21日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 债券发行的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4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
数据显示,渤海金控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2015-2017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33%、82.58%、88.21%,2018年1-3月,资产负债率为88.02%,处于较高水平。
渤海金控称,租赁是资金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理论上融资租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达90%。随着公司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对资金需求量增加,负债规模或进一步扩大。渤海金控坦言,负债率持续上升可能会影响资金筹措。
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也比较大。截至2018年3月31日,渤海金控有息负债总额为2302.8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78.93%,有息负债金额较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存在高度依赖外部资金的风险。
其中,一年以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占有息负债总额的比例为22.51%,金额约为518.37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占比较大,因此存在一定的集中偿付风险。
2015-2017年和2018年1-3月,渤海金控短期借款分别为194.63亿元、271.79亿元、309.01亿元、209.84亿元;一年以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分别为72.57亿元、132.92亿元、251.63亿元、285.13亿元。
投资性活动方面也不容乐观。2015-2017年和2018年1-3月,渤海金控的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92.19亿元、-555.85亿元、-850.91亿元、21.56亿元,前三年持续为负,渤海金控称,公司投资项目资本回报周期较长,未来持续投入的可能性较大,有资本支出较大的风险。
另外,渤海金控的受限资产金额也较大。截至2017年底,公司权利受到限制的资产合计2104.94亿元,占公司合并口径总资产的70.07%。这些受限资产主要用于银行保证金以及融资抵押,较大的受限资产规模将影响公司未来以资产抵质押的方式进行债务融资的能力。
但渤海金控表示,近年来随着业务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充裕。三年一期中,渤海金控营业收入分别为98.26亿元、242.58亿元、359.34亿元、74.1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70.14亿元、139.45亿元、210.23亿元、54.85亿元。
除了公司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渤海金控列出的偿债金额还包括“持有的优质可变现资产”,以及外部融资渠道。
全球抄底的人民币买家引爆债务危机
过去一年,曾狂飙猛进的海航陷入痛苦的煎熬。
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排查一些涉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其中包括万达、海航等。被点名的万达面临“滑铁卢”当即断腕,转手万达文旅和酒店等重资产,并出售海外地产物业等,收缩战线降低债务以度过危机。
海航系曾经在海外并购上比万达更为激进,在2015年~2017年的中国资本全球扩张狂热期,从美国到欧洲,从俄罗斯到西班牙,海航频繁出手在重磅交易中亮相,成为挥舞钞票在全球“抄底”的中国人的代表。希尔顿集团、德意志银行等知名跨国公司的股权均成为海航的“猎物”。
海航集团在2013年的资产规模为2600多亿,三年后猛增近五倍达到1.2万亿。2015年,海航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到了2017年已经跃升至世界500强170位,成为横跨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金融、物流、科技等诸多行业的庞然大物。海航董事长陈峰甚至放出豪言:“到2025年,海航要进入世界500强前10名。”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自2015年起,海航在全球买买买共花出超500亿美元,即3000多亿人民币。这些钱从哪里来,大多来自各大银行的授信贷款,其中八大主要银行对海航集团的授信额度高达8000亿。
海航之所以能够从银行获得资金,手法无非是通过大量抵押资产、股权,借钱收购资产,然后再抵押再借款。当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时,这种扩张路径就可以不断循环。但当资产价格下跌或银行杠杆收紧时,其庞大的负债就暴露出来。
正是由于海航扩张的资金大多来自国有银行,随着中国监管层对海外并购风险的严查,海航的“舞步”戛然而止了。
海航集团财报显示,2017年底其债务总规模增长到惊人的7300多亿人民币,其中有息负债5700多亿。当年仅利息支出就达300多亿。相比之下,海航的经营现金流、变现能力等并不能支撑这种高负债扩张:去年海航总收入近6000亿,经营现金流净额只有600多亿,利润为116亿,但其中投资收益占90%。
外界更难以看透的是,海航系企业架构和股权关系复杂,一旦存在循环注资、重复抵押等问题,将进一步放大债务风险。
海航一开始对债务问题还遮遮掩掩,甚至拉上政府和国有银行出面背书。但到了去年底,随着资金链高度紧张,以及标普连续下调海航企业信用评级、企业债发行受阻、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等连锁反应,海航先后被曝出拖欠航油、大规模裁员等危机症状,最后只能公开承认出现资金危机。
最紧张的时候,海航系股债双杀,旗下上市公司出现集体不寻常停牌的奇观。
海航系的债务炸弹最快的解决办法是出售资产。由于地产和酒店变现较快,成为急于回拢资金的海航首先抛弃的非主业资产。
海航系过去的扩张在国内外均收购了大量地产和酒店资产,比如海航系在海南屯有大量土地,在香港竞拍拿下四块启德地块就耗资270多亿。海航在纽约曼哈顿、英国伦敦、澳洲悉尼等地更是买下多栋知名建筑。
海航出售庞大国内物业资产包的消息,去年年底就开始在市场中漫天飞。公开消息显示,今年融创接手了海航在海南的两个项目,海航在上海的前滩项目也被出售,海航旗下的海南大英山项目最后和富力地产合作开发。
海外资产中,今年3月,海航集团以223亿港元出售了香港启德的3个地块。海外的多处大楼也被出售。此外,海航收购的西班牙NH酒店集团、卡尔森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的股权,也在不断出售。
随着海航系危机处理的深入,其也有清理旗下金融资产的动向。今年三月,渤海金控将旗下皖江金租35.97%股权出售套现,不再控股。但参照明天系金融资产的处理进展,假设海航系真的要放弃所有现有金融机构股权,显然需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