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金陵十三钗》有感

2023-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默默在行动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1937年南京被日本侵占为背景,演绎躲在教堂避难的一群女学生、14名逃避战火的秦淮歌妓、以李教官为首的残余守军与美国人约翰,在面对残酷日军侵华时,一场悲壮的生死救赎的故事。

十三钗与女学生

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观后内心为之一震。电影开端,镜头下出现的是战争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南京,尸横遍地,到处是惊慌逃难的人群。看到这儿,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争年代,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对战乱的惊恐与无助。然而日本对中国的残忍暴行远不止这样。在逃难途中,为保护学生逃掉日本的追杀,李教官及为数不多的中国士兵,同日本兵殊死搏斗,不惜以肉身当靶,去炸毁敌人的坦克,最后全员阵亡,英勇牺牲。看到士兵的牺牲,我在感慨他们英勇的同时,又在思考如果当时我们也有大炮坦克,甚至更高级的抵御武器,结果又当如何呢?这无疑不是告诫我们年轻一代“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

救女学生

影片中采用了多处“对比”,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国人约翰是假神父,前面是一副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是一名勇敢有担当的神父对比;秦淮十三钗开始是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顶替学生付死侠义柔情的对比;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形成对比;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后来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还有十三钗风韵十足的打扮和后来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对比;以及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对比……

让我发出感慨的还有电影中的一些细节表演。李教官把救回的一个孤儿浦生带到教堂,虽然知道浦生活不了多久了,但他内心依旧充满温柔、善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中没有痛苦的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临走时,他把受伤的孩子送到这群秦淮河女人手里,并说:“我只是想让他最后躺在一个暖和的地方。”而豆蔻和香兰,为了给浦生弹一首最动听的琵琶曲,惨遭日本人的蹂躏致死。还有在日本人杀进教堂时,女学生为保护秦淮歌女,没有暴露地窖歌女的隐藏地,依然选择了上楼上躲避伤害。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饱受战乱年代,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善良本心,舍己为他人的高尚情操,是多么难能可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了今天的祖国,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又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