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而治”,如何无为?怎么治?思想内涵是什么?
读道家的思想,绕不过《老子》这本书,读《老子》这本书,绐终绕不过“无为而治”这一最重要的主题。
那么如何理解“无为”呢?
所谓的“无为”指的是什么?难道无所作为就能够治理天下?要真是这么容易的话,那傻子也能够治国平天下了,那努力和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显然,“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什么都不做。它所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一、“无为”所强调的是不要过分的干扰或影响正常的事物或社会形态的平稳运营,进一步的说是让人们或引导人们不要违背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来做事情。顺应规律,就能接近于“道”这一境界。如春种秋收这一自然规律,违反了就没办法达到秋收的目标。当然现代科技发展了,有反季节和种植这一概念,但需要配套的东西也会更加复杂,其效果也不如顺应自然规律种出来的好。
二、“无为”还强调因循这一做法,也就是让事物延着固定的脉络轨迹运行,但因循并不等于守旧,也不是对传统或习惯的盲目遵循,而是在传统或习惯的基础上顺势而动,因此所谓的因循之道并不否定改革或变革,它更强调的是对于传统或习惯等约定俗成的东西进行修复,使之更适用于现实,更符合于自然规律的运营法则。
三、另一方面,“无为”还强调“修复”不宜用力过猛,因为传统或习惯本身就具有具大的惯性和存在的价值。用力过猛只会导致事情有更加复杂化,导致无法收拾。就像撑舵一样,用力过度,往往会有翻船的危险。
如何理解“治”呢?
“治”就是治国,老子本人就是贵族,属于统治阶层。他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统治者治理国家。但道家治国的目的更强调的是让人们安居乐业、各有所得而不是富国强兵。
道家治国本质上是实现社会的渐进改良,而这种改良本身并不是要推翻旧的社会形态,而是在其旧的基础上渐渐的增加新的东西,以达到治国的目的,它更强调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微信、支付终端、汽车等,当我们发现这些改变时,我们早已习已为常,也就是说道家所说的“治”,讲究的是不知不觉中让人们主动接受新的东西和观念,而旧的事物也会在无形当中逐渐陶汰。
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看不见的手”,让事情延着自然之道去运作和发展。我想这也是“领导”这两个字的精髓吧!
所以对于国家的治理或者企业的管控,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放任自由发展,毫无建树。而是要求领导人要最大限度减少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找到趋势,顺治而为,才会事半功倍。
所谓的治理,首先要相信人身上就有“独立自主,创生万物”的本性。因为信任,所以不乱干预;因为信任,所以放权让利;因为信任,所以认为唯有当每个人独立自主,才能释放出天然的创生能力和平衡的能力。正是因为对人性本质和人际自然关系的极度信任,所以老子认为,在政府减少干预和管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自然”得以释放,就会实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朴”的结果。
因此往往以自由为基础建立的社会会更加富强,而不自由的社会,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蔑视和不信任的基础上。一个领导人缺少信任能力的组织,是缺少竞争活力的组织,一个不建立在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是扭曲人性的社会。信任能力,对个人来说是个人财富,对社会来说是公共财富,一个上下左右缺少信任的社会,是运行成本高和低效率的社会,是缺少恒心的危险社会。
这就是我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