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散文想法

今年我没有回家

2019-02-06  本文已影响9人  飞翔的鱼sally

虽然每年疲惫不堪地往返老家,虽然一年省下来的钱都花在路费上,但还是乐不思蜀,因为我要见到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呀!从青春少女跑到了四十岁大妈,我还是没有跑出一番悔悟。

今年女儿的一席话,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

妈妈,今年我们能不能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春节?

我们自己的春节?原来这十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居然过得不是自己的春节?

在我的想法中,我父母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自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可是我却忘了,女儿是长期跟我们夫妻二人生活,平常我们一家三口待在一起,春节才回到父母家,待一星期左右,算上拜访亲朋好友,真正与父母聚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对她来说,哪有家的感觉,不就是走亲戚么?我犯了以偏概全的思维错误。

一语惊醒梦中人,每年我总是抱怨老公不够关心父母,把自己当局外人。

其实现在看来,他本来就是局外人,一年相处两天的陌生人能注入多少情感?我每次都在责怪他叫爸妈的神情说有多别扭就有多拐扭。叫了这么多年还不顺溜。我一直以我的思维控制和要求他,总是诸多挑剔不满意。每年春节总是争吵,不欢而散。我满心委屈,春节在家除了老公的横眉冷对,还要接受妈妈的责怪和抱怨。

每一年的战争从春节前持续到春节后,我们一家三口的春节回忆都是满满的负能量。

卸下心里的包袱,我考虑了女儿的意见,决定留下来在这边过春节。

没有了赶车的紧急压迫感,我放松下来准备过年。意想不到的是今年春节我们三个人都是由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隔着电话,妈妈第一次没有责备和抱怨。我们夫妻二人第一次没有因为准备年货而发生争吵,女儿长长吁了一口气:

终于可以过一个自己想过的春节了。

也许有人说我不孝,我承认。正是因为这种孝道,我这么多年来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人生,甚至自己的家庭。

我的家是依附于我父母的,我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小我是个乖乖女,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

妈妈说挣钱了,要寄回家,我就一分不剩寄回家。

妈妈说,借钱买房?那怎么行?多丢人。我就咬牙不借,一个子儿也不错。

我出来工作的目的就是挣钱给爸妈,改变我家的贫穷现状。

我以为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我的一切父母都可以接受。

可是我忘了父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我的生活的。

我的婚姻不幸福,那是因为我的另一伴选择错误。

我的经济条件不好,那是因为我的另一伴没能力!

我的不听话,不孝顺,那是因为我的另一伴的挑拨离间。

我的女儿不够优秀,那是因为我的另一伴没有优良基因。

在父母眼里从来就没有过我的不好。理所当然的我也就从来都不检讨,总在老公身上找缺点。

其实这么多年来,最受委屈的就是我老公了。在我的思维里,他怎么付出都是错的,达不到要求的。

站在老公的立场和思维:

最亲的人是老婆和女儿

老婆的家跟我没关系,老婆父母是亲人,但不是最亲的人。

改变我的思维和观点是我当下需要做的:

1.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这是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我只有接受,接纳。接纳这一事实带给我的愧疚,伤心,难过的情绪。

2.未来的未发生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从现在开始,我的每一天都是自己的。我的每一天会因为自己的计划而发生变化。但父母的生活不会因为我的不参与而发生改变。他们依然在他们既定的轨道上。

3.我的想法和我的态度会对我当下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我的一举一动都是对老公的投射,我不抱怨则收不到他的报怨。我不愤怒则老公也愤怒不起来。学会倾听老公的话,自然会得到他的倾听。

我拥抱感恩,拥抱幸福,幸福自然离我近,感恩也不会拒绝我。

在处理家庭关系问题上,我的情绪占了主导。情绪中负面情绪又占了主导。

一件事情,一个事实,不论时间多长,世界如何变化,它总归是存在那里,不会发生改变。导致它改变的是我们思维里的想法。想法不同,情绪发生变化,我们眼前的事实就变了,结果自然不同了。

因为没有回家,引发了我这么多的想法,是不是就真的改变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