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社会生活社优秀作品荟萃

庸俗的“伪精英”们,保持心灵的宁静吧!

2023-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兴时态_198812

《庸俗的“伪精英”们,保持心灵的宁静吧!》

人活在世上,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好的生活方式的标志。

相反,没有自己一贯的目标,追随流行的观念,生活方式就会不断变换,但不是变好,而是变成不同的坏形式。

一、庸俗既不能增人气力,也不能益人智慧。

在行为上一个人若带着教训神气向旁人说:人应当用手足同时走路,因为它合乎大多数的动物本性或习惯。说这种话的人,很少不被人当作疯子。

原因简单,就是大多数人知道要出路,不知道要脑子。随波逐流容易见好,独立逆风需要魄力。

人间广泛,万汇难齐。

沮洳是水作成的,江河也是水作成的;桔柚宜于南国,枣梨生长北方。

万物各适其性,各有其宜。

应沉默处得沉默,古人名为“顺天体道”。

雄鹰只偶尔一鸣,麻雀却长日叽喳,效果不同,容易明白。

二、“伪精英”的病征。

1.失去独立思考的愿望,成为 “传统之奴”。

真正的知识精英,能够正确地认识传统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古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古代文化,还包括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从五四算起,也有百年的历史,已经有了自己的传统,将其排斥在传统文化职位,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真正地知古。

古代传统更不等于儒家传统。古代文化是多元的,不仅包括儒家、墨家、法家等典籍文化,还包括存在于民间的习俗、礼仪、传说、以及口耳相传、时代相承的民间伦理、民间文化,等等。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既要“进得去”,更要“走出来”。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理解的越深入,就越容易被折服,这本也正常。

但如果由折服变为顶礼膜拜,就会被俘虏,失去独立思考的愿望,也就成了 “传统之奴”,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2.安贫乐道是伪精英愚蠢的理念。

真正的知识精英,不排斥金钱,而是用金钱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人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对此,伪精英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钟摆现象”:

老是偏向一方,一强调物质就没有精神,一强调精神就反对物质。

伪精英发明了一种说法,叫安贫乐道,这是最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伪精英,自己很可能挥霍无度。

我们不能安贫,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基本的物质利益。

但是也要认识到,金钱并非万能,物质不能穷尽人性之根本。过分追求物质,人就失去了自由,就会被物欲所遮蔽,而失去人的本性。

两者都要有,只是需要一个平衡。具体到个人,总是有所偏至:如果偏重于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就要有所牺牲;如果一门儿心思追求物质,就不要总觉得空虚。

3.极端启蒙,蜕化成为专制。

真正的知识精英,不会因拥有知识自诩上帝。

知识分子总是认为自身背负一种对民众的启蒙责任,但这种启蒙如若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了征服,变成了一种专制。

启蒙往往分为两种,一种启蒙是启蒙者化身为真理的掌握者,把自以为的“真理”强制灌输,从而征服、控制被启蒙者,所谓“服从真理”其实就是服从启蒙者的意志,这样的启蒙必然变成专制。

另一种启蒙,是启蒙者和被启蒙者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大家都是真理的探讨者,启蒙的目的是建立自我与对象的双重主体的独立性,它是一个双向的激发,良性的互动,从而达到相互的生命成长。

4.打着自由的旗号,导致更加愚昧的环境。

真正的知识精英,要能超越一己私利。

伪知识精英是“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是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他们把为他人做事当做投资。

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才”正好是我们的社会最欢迎的。

这种人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他们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5.一面制造“真理”,一面制造谎言。

真正的知识精英,保持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意志,不为政治强权或主流意见所奴役。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有一种不恰当的冲动:要把学问直接转化为政治行动。这种观念的形成,源于孔夫子的“国师情结”。

所谓的“国师情结”,从根底上讲其实就是一种奴性;如果精英摆脱不了这样一种“国师情结”,就永远摆脱不了学术对政治的依附。

孔夫子曾奔走于各国,寻找赏识他的思想、学问,给他以实践机会的明君。结果,他失败了,成了一只“丧家犬”。但是,正是这种失败最终让孔夫子成为一位独立的知识分子,并且开创了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传统:始终坚持理想,“有学问道德,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不满现实”,高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

“独立、自由、批判、创造”这种独立知识分子的传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6.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

真正的知识精英坚持的理想,绝不是乌托邦主义。

哈耶克一生坚定反对乌托邦主义,因为正是缺乏现实落脚点的理想主义,一再将人类社会推向火坑。

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尖锐的形式突然呈现在面前,如果想同时兼顾二者,就要把理想划分为两个层面的理想。

一个层面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另一个层面的理想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

如果一个人只有未来的理想,没有现实目标,就变成了空想;一个人只有现实的目标,而没有理想,就会满足于现状。

三、保持心灵的宁静。

1.节制事务和交往。

对于希望保持心灵宁静的人,就是要节制事务和交往。

如果你想平静地生活,就不要从事很多私人活动和公共活动,尤其要避免从事那种你的力量不能控制的活动。

事务繁多,人不可能不烦恼,就像从闹市挤过去不可能不与人相撞一样。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把工作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应该积极地去做你有望可以做出一个结果的工作,不要去碰那种会派生出越来越多新任务的工作,也不要去碰那种让你不能够自由脱身的工作。

在执行你已经制定的计划的时候,也要灵活一点,学会变通,不要固执。

应该顺其自然,机会把你带到了什么状态,就安于什么状态。

不忘初衷是好的,懂得变通也是好的,不能持之以恒和不能变通都是宁静的大敌。

为了保持心灵的宁静,还要节制交往。

智者是自足的,他需要朋友,但不会把幸福寄托在朋友身上。

一旦要从自身之外去寻找幸福的源泉,人也就踏上受运气支配的道路。

交朋友的时候,要提防那种性格郁闷、心情烦乱、喜欢抱怨的人,这种人即使对你忠心耿耿,仍会是你的宁静的大敌。

尤其要回避众人,绝不能和许多人交往。

一旦见了许多人,回家时的道德品质就和出门时不完全一样了,内心中早已平静的东西又会飘忽不定起来,早已被驱除的观念又会重新活跃起来。

不要让无知者的意见干扰你的宁静。无知者的言论就像肚子里发出的咕咕声,这噪声是来自他的上部还是下部,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多与自己交谈,与别人交谈要慎重。

传言是最破坏宁静的。

交谈有一种魅力,像爱情和烈酒一样,会把秘密从我们的心底诱骗出来。

没有人能对自己听到的东西守口如瓶,也没有人在转述时毫不添油加醋。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无话不谈的人,都会把别人出于信任向自己倾诉的内容向这个人泄露,而这个人又有自己可以无话不谈的人,就这样很快造就了一大串听众,而你的秘密在转眼之间就成了众所周知的谣言。

2.无事瞎忙的人们。

许多人早晨匆匆出门,仿佛有要紧的事要处理,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何以这么匆忙,他们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应该去见个什么人,办个什么事。

他们到处奔走,给自己找事做,到头来所做的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碰巧撞上的事。

其中有些人急急忙忙,像要去救火的样子,其实只不过是去拜访一个不会回访自己的人,去旁听对一个经常惹官司的人的审判,去出席一个结过无数次婚的女人的订婚仪式。

他们总是把自己跟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拴在一起,甚至把它们背在身上。

等到他们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发现自己一无所获,就感到十分沮丧。

可是,到了第二天,他们又会天一亮就出门,重复前一天的忙乱又无聊的生活。

这种人的生活状态,就像灌木丛里漫无目标爬来爬去的蚂蚁,一会儿爬到某根细枝的梢头,一会儿又爬到树枝的底部,完全是无事瞎忙。

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受外来的五花八门的影响支配,被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牵着鼻子乱走。

他们自己无事可做,就去打扰别人,特别喜欢打探和插手别人的事情,传播八卦新闻,到处招人讨厌。

在一个个人家的门口吃了闭门羹之后,他们发现,最难在家里找到的正是他们自己。

一个不愿意理睬自己的人,又怎么好意思抱怨别人对他不屑一顾呢?

3.逃离自我的人们。

无事瞎忙的人实际上是在逃离自我。

逃离自我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断变换环境,无休止地旅游。

为了逃离自我,人们就周游世界,一会儿走水路,一会儿走陆路,从一个景点奔往另一个景点,赶完一段旅程又马上开始另一段旅程,可是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他们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都市的奢侈很快就变得平淡乏味,乡村的淳朴又让人觉得单调,峡谷的粗犷则缺少可以把他们娇惯的眼睛从无尽的荒凉中解救出来的东西,最后,还是回城里去吧,因为他们的耳朵已经太久没有听到尘世的喧嚣,现在他们甚至渴望看到人类的鲜血了。

有一则故事说,有人向苏格拉底抱怨,说出国旅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苏格拉底回答说:“既然你旅行时总是带着你的这个自我,你还能指望会有别的结果吗?”

你到达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达时自己是怎样的一种人。如果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负担,自己的烦恼,自己焦虑不安的根源,那么,漂洋过海,周游世界,这对你有什么用处呢?需要的不是改变环境,而是改变你这个人。

4.阅读和思考。

心灵的宁静离不开阅读和思考。

自然容许我们与每个时代结缘,我们何必把自己限制在转瞬即逝的现时,而不去享受以往一切时代创造的精神财富呢?

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凡真理都是我的财产;一切美好的思想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研究哲学的人把人类经历的全部岁月纳入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他的生命悠长而富有。

阅读重在理解,而非记忆。记忆只是储存别人的知识,理解则把知识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不要总是背诵老师是怎么说的,让人们也听你说一点不同于书本的东西吧。

在应该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仍然只能从笔记本中找几句名言来支撑,这是不体面的。

阅读的目的是充实心灵。

人贵在有精神上的热情,而要让它不冷却下来,得以保持,就必须使它有坚实的基础,养成固定的精神习惯。

阅读和思考就是把精神上的热情转化为固定的精神习惯的最好方法。

5.应该怎样珍惜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理应惜时如金,精打细算,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伟人就是这样,自己生命中的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肯虚掷,一分一秒也不让别人支配和夺走,他把时间看得极紧,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用自己的宝贵时间来换取。

大多数人恰恰相反,毫不珍惜时间,胡乱花掉,这是天底下最可耻的事情。

人们对自己的钱财都看得很紧,绝不肯让别人瓜分,可是,在珍惜生命这件唯一可以给吝啬带来荣耀的事情上,却出手大方,可以毫不在乎地把时间送给众多的别人。

经常惊讶地看到,某些人总想占用他人的时间,而对方居然欣然应允,双方都只把注意力放在请求占用时间的缘由上,不放在时间本身上,让人感觉好像人家什么也没向你要,你什么也没给人家。因为时间是无形的东西,人们就觉得它一文不值,殊不知它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浪费生命还有一种更悲惨的方式,就是按照他人的看法来生活。人们忙碌一辈子,做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连睡觉也要迎合别人的睡法,走路也要追随别人的步伐,在爱和恨这两种最切己的情感上也要听命于别人。

这样的人如果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么短促,就想一想生命中真正属于自己的部分是怎样少得可怜吧。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年事很高的老人,除了他的年龄以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活了很久。

真正地珍惜生命,是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

惜时如金,并不是要没头没脑地忙碌,而是要有明确而一贯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目标来生活,使得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被意义照亮。

许多人的忙忙碌碌,却好像是在为想象中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他们就在这个做准备的过程中耗尽了生命。

6.厌倦人生也不是真正的宁静。

所以,关键是要有一个充实的自我,一颗宁静的心灵。这样的人会是自己的朋友,可以愉快地独处,也会是所有人的朋友,可以有高质量的交往。

心灵的品质决定生活的品质,心灵的品质不好,即使避世隐居,生活的品质也不会好。

居住的地点不会对内心的平静有所贡献,唯有心灵才会使一切都合自己的心意。

有的人嫉妒别人的成功,哀怨自己的失败,因此逃避社会,躲开熟人,隐居起来了。

但是,一个人不为任何人活,这并不表明他是为自己活。问题不在于是入世还是避世,是活动还是隐居,而在于整体的精神状态。

有两种坏的状态:一种是无事瞎忙,终年奔波;另一种是万事无心,整日疲沓。

二者都是心灵有病的表现。正像以匆忙为乐事不是真正的勤勉一样,厌倦人生也不是真正的宁静。

一个拥有健全心灵的人,他在喧闹中仍能安静,在寂寞中仍能奋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做自己的主人。

丁俊贵

2023年11月16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