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喜事》:台湾戏剧除了眷村我们还能谈些什么
《宝岛一村》作为在大陆风行一时的台湾经典话剧,长期以来被作为当下台湾戏剧的标杆。如同北京人艺的“胡同戏”一样,《宝岛一村》所依赖的眷村因素也一直是台湾艺术家积极创作的题材。而2015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的开幕剧《金花喜事》却反其道为之,虽然也是以眷村为背景,却并没有没有那么浓重的爱恨情仇的时代大背景,反而有意淡化眷村的因素,充满了现实主义下笑声与泪水。
查了下资料,《金花喜事》是根据日本女作家桥田寿贺子的作品《结婚》改编,但本子是被改编的相当自然,充满了浓浓了的本土化特色。而在朱宏章导演打磨下,试图以女性视角探讨爱与牺牲,在幽默、有趣的故事中深度探讨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及女性在追求自我过程中的矛盾与成长。四个女性曲折生活,被导演借助她们的日常生活点滴勾勒出,由点及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群像,让人感同身受。而且剧目并没有拘泥于80年代台湾具体时代背景,通过透视剧中那女性所遇到的瓶颈与困扰,借助四个演员的精湛演绎将常人的现实思考的空间无限延伸,让曾经的问题放在当下仍值得慎重审视。
“谨以此剧献给默默无声的女人们。”《金花喜事》海报一句点题,当我们关照这部戏中所描写的女性生活,不论是妹妹春美的奉子成婚、姐姐中西合璧的婚姻,不再讴歌悲剧式的牺牲,而标志着女性主义当下精准阐释时刻的到来。
正如相关戏剧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在以往的台湾眷村题材作品中,无论是赖声川的《宝岛一村》吴念真的《台北上午零时》还是王伟忠的《往事只能回味》,大体上莫过于围绕被政治裹挟的老兵回家无望到安居海岛的心路历程,以及经济窘迫、思想嵌固的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坚韧与挣扎。在这些宏阔的历史叙事面前,女性仿佛只是眷村男人身后的影子。然而任何一个家庭,都需要女性付出无数的心神与体力去维系。作为家庭的稳定剂,眷村生活乃至眷村文化理应给女性留有显要的位置。而这部《金花喜事》,将绝对的关注献给默默无声的女人,特别是辛苦的母亲,谢谢她们对家庭无私的贡献与付出,以让家庭其他的成员每一步都走得安稳和得到幸福。有惊喜就有收获,在我看来,不再仅仅拘泥于眷村的《金花喜事》可能更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