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想法@产品

七级产品理论:以留下痕迹为目的时态度就是产品 - 《王骅玮讲营销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8人  王骅玮


        前文提要:

        上一篇通过分析策划的习惯定位流程,展开了对产品到底是什么的思考,在理解了产品并非实物之后,推出了我的七级产品理论概述,以某电商网站的用户接受逻辑层层总结出了7个形态用语,分别是态度、观点、交往、人性、品牌、体验与使命。


        大部分企业的业绩来源都是基于新的用户不断涌入,用更短的时间促成更多用户的购买决策,完成付费动作,使企业产生营收。在压缩成本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毛利与净利润,维持企业持续前行。

        相较于运营层面的可控程度而言,引入新用户的过程不易受控,于是这便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自互联网产业从国内井喷之日起,依靠低廉的流量成本及巨大的增量空间,无数企业摇身一变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者。而后流量为王的说法取代渠道为王并渐成真理,互联网广告、竞价、SEO、异业合作、补贴、自媒体、带货、UGC,种种新的流量玩法简化了新企业所需付出的研究成本,降低了创业门槛儿。许多中小企业甚至都不需要搞清自己的用户在哪,如何吸引他们,就可以砸笔钱出来获得可观的流量。

        当一家企业砸钱时,他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资源,但当一百万家企业同时砸钱时,他们能够分得的已相当有限。于是大家像煤老板一样,期待有人高喊,那边又发现个新煤矿,现在还没多少人在挖。竞价、某信、自媒体、某书、短视频无一不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但任何一个新的流量池终有产能瓶颈,即使你抢到了前面,也只不过获得了短暂的野蛮生长激素而已,该还的总还是要还,因为你比任何后来者陷入的都深,依赖的都重,转型也会更难。

        流量终还是需要有过硬的自身本领,即使借助了某种势头,也仍然是那些更有本领的企业能得到更多,于是我们需要研究这些本领,也就是产品的第一级态度形态。

        态度是什么呢?

        首先举四个通俗的例子简化对它的理解:

        [一].你的老板单独找你,说公司最近业绩不好入不敷出,必须要裁员才能生存,因为你的能力得到公司与同事的充分认可,希望你能留下与公司共渡难关,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只能发你底薪,但一旦好起来,会加倍补偿你的损失。说完老板沉吟片刻,开口问你,你是什么态度?

        [二].你的亲朋好友不甘心你条件很好却长年单身,于是给你安排了若干次相亲,在与一位他们心目中的不二人选见面之后,家人迫不及待的追问你,感觉怎么样?你是什么态度?

        [三].你与你的领导在头脑风暴一项议题,有个关键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你大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观点,对方很生气的对你说,注意你的态度。

        [四].一个好朋友开口向你借钱,因为关系很铁,所以你把积蓄都借给了他,并且相信对方一定能如期归还。回到家,你主动跟爱人说了此事,爱人一晚上拉着脸不理你,你小心翼翼的尴尬求情道,对不起,我以为你会赞成的,早知道你是这个态度我一定不会这么做。

        给自己一分钟时间,体会一下态度是什么吧。

        简单来讲,态度就是人的基本价值观,识别起来并不困难,如果说判断一个词是不是形容词,只需要与很字连读就能快速分辨。基本价值观也一样,它可以被好或不好、对或不对来结尾,也可以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起头,我们试着剖析一下这几个例子中的态度。

        [一].这个态度是指,你觉得[骨干要跟公司共渡难关]是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二].这个态度是指,你觉得[跟这位相亲对象再近一步]是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

        [三].这个态度是指,[要时时处处尊重领导]是对还是不对?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四].这个态度稍微复杂了点,主要有几层意思需要把握,[把积蓄借给最好的朋友]是对还是不对?[把积蓄借给最好的朋友之前不需要与爱人商量]是对还是不对?[把所有积蓄全借给最好的朋友]是对还是不对?甚至[把那个朋友当作最好的朋友]是对还是不对?你必须要仔细体会爱人不高兴的原因,可能你认为爱人是反对你借钱而生气,但其实爱人是因为你借钱出去不跟她商量一下而生气,并不是反对这件事呢?许多不理解就是因为这一个个的小态度矛盾而产生裂痕,最后被归结为价值观不匹配。

        我们暂且不论这其中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因为那是下篇的观点主题。单就态度本身而言,已经可以初步实现区分目标用户的作用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定位运作,预设哪种价值观假设,决定了能引起多大比例目标用户的基本好感。如果我的设计态度是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人都觉得好的,那就成了所谓的社会正能量。

        态度在互联网流量中的痕迹运用

        在自媒体与信息流盛行的日子,我们经常会看到例如『我军宣布又一个杀手锏,白宫慌了』这类标题,也就是让人深恶痛绝的CU体。许多人明明厌恶这样的标题党,却仍然难以抗拒的点进去看,然后再骂着娘的关掉,可是为什么会如此呢?

        答案当然是因为态度,在这个标题当中,抛出了一个基本价值观,并在受众脑海里留下了痕迹,这个态度叫作[中国比美国厉害了],那么大多数人觉得对还是不对呢,或者说觉得它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既爱国又日夜期盼祖国强大的人比比皆是,你明知道作者就为了骗你进去,但你还是想知道这个杀手锏到底是什么,怎么就比美国厉害了?结果小编没有观点证据,用户才会骂着娘的离去,但如果小编有呢?

        再比如『某某明星疑似离婚?狗仔一张照片不小心捅出实锤』、『没想到为华又进入该国市场,五眼联盟即将分崩离析』、『独立女性必须学会说的7句话,让老公和同事俯首称臣』、『孩子常见的7个坏习惯,最后1个见到必须打屁股』等等,这些标题党为什么被唾弃,就是因为它们太抓人,每句话里带出的态度都正中你心、正合你意,却没说出什么干货。

        你乐见明星夫妻离婚,可能是因为他们太优越;你乐见为华成为世界第一,可能是因为你爱国;你喜欢让自己成为独立女性受男性敬仰,可能是因为依附的感受不好;你喜欢让孩子远离所有风险,可能是因为无处买后悔药。

        我们虽然不需要去学这些标题党的写法,但我们需要明白它们引流厉害的原因,是因为你抛出高认可度的态度,让用户即使用半秒钟扫过,也能刻进心里并且迫切的想要得到观点理由。当然,不是所有用户初见的信息都包含态度,否则我们就不会每天滚屏掉如此多的垃圾信息了。去试着在自己的信息流或内容APP里找找反例吧,或许你能很快理解这个问题。

        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痕迹应用

        我们之前讲解了不少原理,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一].我想拉进与某位同事的距离,于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时机,上前对他说:你好我是王骅玮,我之前看过你做的一个培训纪要,你好专业呀,提出的知识点完整覆盖了我的所有盲区,我觉得你是我见过最有料的讲师了,你以后的分享能叫上我去旁听吗?如果我遇到的是一位自来熟的同事,他可能会说,这么夸张呀,你说的哪场培训呀?如果遇到的是一位正常的同事,他可能会说,真的呀,谢谢,下次我叫你。如果遇到的是一位深沉的同事,他可能只会说,谢谢。但无论哪种回答,他内心都很高兴(每个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而且都希望找到你夸他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观点。换言之,你还没有说出口的理由,始终还在他的脑海里钩着。

        [二].带女儿去参加一个国学试听课,正在休息室的监控里看孩子反应,两位课程老师已经围在我们这些家长身边介绍起课程来了。我并不排斥多让女儿学点东西,索性主动发问,咱们学校开设的这套课程主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呢?对方回答,我们通过让小朋友研习国学、茶道、书法等传统课程,教会她们讲规矩有道德,就像古代的小少爷小公主一样。我尴尬的提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你们是怎么改变古代男尊女卑问题的呢?在听了一个小时的介绍,又看过女儿繁复的行礼式汇演后,我带她去吃了顿大餐,方才淡忘不少。

        态度在实际工作中的痕迹运用

        我们举了许多关于态度的例子,在日常工作中,一个项目团队的推广类岗位最应学会,其次便是策划。我们在引流信息的标题和正文顶端,需要着重注意态度信息的传达,他能帮我们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用户(我们永远只能抓住一部分,妄想抓住全部便是虚无),如果能同时配合有说服力的观点佐证,那将事半功倍。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在推广端宣传或贩卖实物,这时我们的产品只有态度与观点,别无它物,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动员起他们的求证欲望就是成功。

        同样的,策划对于资料和营销内容的包装也应如此,只不过,我们比推广有更大篇幅可以施展,也应在推广有限的态度观点动员之后,给予更多实锤,去夯实用户对于这种价值观的肯定。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接下来的一篇将向大家详述七级产品理论的二级形态-观点,我们通过宣扬态度,找到了那些持有相同价值观的潜在用户,在对方好奇心旺盛的有限时间里,我们应当抛出什么样的观点佐证。通过态度与观点的整合,我们的目的是让用户有观点信息的收获,来更加坚信原本的价值判断,同时产生与我们交往的动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