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孩子拖延的背后是什么?

2019-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异66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有需求;每个行为的背后也一定有个获利。拖延也一样!
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了解他想表达的。——儿子学校某次家长会

一个小男孩,在家总是发脾气、大声嚷嚷,父母很头疼。当然,父母也是暴脾气,喜欢嚷嚷;父母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对孩子发脾气也是尽量包容。但是,你知道孩子这个行为的潜意识是如何来的吗?

首先,孩子表达对父母最大支持的最深层的方式就是——我像你一样。我爱你,为了表示对你的认同,我会像你一样。所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父母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环境!

其次,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获利。当他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都围过来了;这时候,他大声嚷嚷说的话,大人们会认真听,会蹲下来听他说!
而以往当他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总是被大人忽视。直到有一次他生气了,家人们围过来嘘寒问暖,他觉得被看见,被重视。以后每一次,他都用这种方式去获取关注和表达的权利。

同为家长的你,有什么感触?还能想到什么?


回到拖延的话题。首先,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拖延。看看以下的例子(小明下午4:30放学回到到晚上9:00之间的故事):

A:小明回到家,用1个小时快速专注地做完作业,6:00吃饭,吃完饭玩,到晚上九点准时睡觉。
B:小明回到家,先吃东西休息半小时,不紧不慢做1个小时作业,6:00-6:30吃饭,饭后再做半小时做完,到晚上九点准时睡觉。
C:小明回到家,先玩,玩的很开心,6:00-6:30吃饭,7点开始做作业,8:30完成作业,洗漱九点准时睡觉。
D:小明回到家,先玩,玩的很开心,7点开始做作业,边做边玩,做到九点勉强做完,赶紧洗漱睡觉。
E:小明回到家,先玩,玩的很开心,7点开始做作业,边做边玩,做到九点半才做完,赶紧洗漱睡觉。
F:小明回到家,先玩,玩的很开心,7点开始做作业,边做边玩,做到九点还有一半没做,想着反正也做不完了,算了先睡吧。

以上的几种行为,您觉得哪一种属于拖延?

拖延:没有完成目标或者过了期限。小明的目标是九点睡觉并完成作业。A、B、C、D都完成了这个目标,虽然节奏不一样,有快有慢,但都完成了目标,也没有超过期限。E和F才属于拖延,一个超了期限,一个没完成目标。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像A那样的节奏,把其他的行为都看作拖延。但孩子跟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无论孩子用什么样的节奏,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就不叫拖延,我们就该多一份包容和接纳。你有没有错误地把孩子的行为归为拖延呢?

一般哪些情况下会拖延?

1.畏难
一个事情,当孩子觉得很难,无从下手时,他就会拖延。我们大人其实也一样,面对困难的,总想把它放在最后做。

有一次孩子一道题不会,说好难呀。我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么简单都不会,肯定是懒的仔细思考。突然想到了共情,换位思考;我想象孩子读完题目,不知道怎么做的那种沮丧和挫败的感觉。于是,变得更有耐心,让他读题把已知条件坐上标记,帮他分析 ,把解题思路分解,一步步引导他来做。做完之后,让孩子自己总结;并出类似的练习让他做,了解他是否完全掌握。当孩子很快做出类似的练习,他也会有种小小的成就感。

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对题目的理解都有偏差,当然就做不出来。所以,一定要了解原因,知道他卡在哪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有趣的知识都抱有极大的热情,端看我们是怎么保护他们天然的求知欲。

2.完美
追求完美的孩子,一般来自于父母的高要求。
一个初中的小女孩,初二的时候成绩下滑很厉害,她告诉老师,突然之间她不知道题目在说什么,一个个字她认识,但组在一起就不知道题目在说啥呢,她没办法思考答题。这个女孩的爷爷、奶奶、姑姑、爸爸都是北大教授,出生是带着光环,大家对她的期望都很高,都认为她一定很聪明,是名牌大学的料。他爷爷对她说,我们家的人都是xx高中出来的,你也一定要考上这个高中。

女孩内心有着巨大的恐惧,如果考不上这个高中,就不是我们家的人,会被整个家族排斥。情绪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当压力来袭,恐惧来袭,我们被情绪干扰时,根本无力思考。

医生的孩子身体不一定好,老师的孩子成绩不一定好,因为过度在乎,因为太关注,导致边界不清,给孩子带来太多压力!

3.侥幸
大脑的一个特点就是让我们及时行乐。每个人都喜欢在舒适区呆着。挑战区虽然会有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但是难呀,没准还挑战不成功,就这样吧。英语单词不背了把,记得也差不多了,有几个不太熟的不一定考到,也许老师明天不检查。

4.无动力
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做作业,周而复始,好没劲呀,这就是空心病。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父母也没有引导他们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社会发展太快,孩子们所处的环境也跟以往大不相同,他们多了很多选择,但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影响。

可以通过故事或者动画片,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梦想的概念,让他知道梦想的感觉,问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现在要为梦想做哪些事情?都可以和孩子探讨,并写下来,帮助他去做到。不断地强化!

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样的梦想,都要肯定、接纳。梦想是孩子自己说出来的,那就说明他对说的这件事情是喜欢的,他的梦想也许会随着他长大而改变,那又何妨呢?现在就把人生要有梦想、如何为梦想努力的的种子种下,不管孩子长大后梦想是什么,他都将从你那学会为梦想负责的态度!

5.对抗
孩子的力量相对于父母,是弱小的。当他生活在一个专制,或者不被看见,不被尊重的环境中,孩子的潜意识层面会做出选择,他会通过跟你对抗来引起你的注意。你在各方面都管着我,我没有自由;我知道你最关注的是我的学习,我唯一可以把控的也是我自己的学习,那我就要用这件事跟你对抗。你希望我一回家就做完作业,我偏不,我就要边玩边做。

6.专注力弱
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有规律的。当你对孩子有不合理的预期时,那失望的一定是你,痛苦的是你和孩子!
你要求他做完作业才能玩,他前半截可能很认真。后半截就坐不住了,玩玩橡皮,扣扣手,磨磨蹭蹭,被你称之为拖延磨蹭。

所以接受现实,不可能希望孩子一动不动地长时间专注写作业,可以分阶段,专注写20分钟,休息一会,再接着做。

不同阶段孩子的有效专注时长

7.无空间
8岁,被称为前青春期,开始变成小大人,要空间要主权。这个时段,如果父母的缺位 ,导致孩子的补偿心理,让孩子去承担不该他承担的责任,也会造成孩子的问题。

一个10岁的小男孩,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不够独立强大,有时把对另一半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儿子跟妈妈关系很亲密,非常照顾妈妈,排斥爸爸,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爸爸的位置。这种不合理的关系,会导致孩子的很多问题。

幸福的家庭里,一定有一个既粗心又阳光的妈妈。妈妈做到60分即可,不必把孩子当做你的全部,面面俱到。相信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难,表达同情,对孩子多一些美好的祝福;同时也要严格地做一些限定,但从不指望孩子马上变得很好。

最近这段时间,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多些共情和理解,像是打开了新大陆,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放下了很多的焦虑,也给到我很多的反思和感悟。妈妈为有你这样的宝贝而骄傲!

并且我越由衷地赞美孩子,孩子在这些点上也会做的越来越好。
有时候只需要做一个调整,你和孩子都进入一个和谐的氛围,真正享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教会孩子一种能力,你希望保留哪一种?
回归最本质的源头,教育也是这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