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哲思简友广场

这个城市风很大,但总会有人让你温暖如家

2020-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邢襄小七

小店开在地铁站背面那座残败的院子里,周围的房子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七零八落的院墙前人来人往脚步匆匆,时代的巨轮在这里轰隆而过,暮光之中,残存着一丝关于岁月的悲凉。

1

与其说是个小店,倒不如说这是一辆没有车轮滚动的路边摊。

(图源:网络)

朋友站在门口欢快的朝我招手,顺着他的笑声望去,店内所有光景尽收眼底。一口长长的烫菜锅架在小屋中央,荤素掺杂的麻辣串串正在锅底里热闹的生气,桌子四周再摆上几把廉价的塑料椅,便是整个小店最奢侈昂贵的装潢了。

“想吃什么自己拿,别客气。”朋友已然一副老板娘热情待客的模样,然而此时真正的老板娘正在不远处低头微笑着翻动手里那些未熟的串串。

是个温柔的中年人呢,我看了一眼之后想,大家一路跌跌撞撞长大,多少人无奈间已练成了铁石心肠,要心怀怎样的善意,才能在眼前这红尘滚滚的俗世里坚守温柔二字呀。

“你是怎么找到这家店的。”我小声问朋友,担心被人听出语气里那一丢丢小心翼翼的质疑试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前几天我晚上加班回来,碰见好几个换班的地铁安检员结伴朝这个方向走,我一好奇,就鬼使神差的跟来了。”

朋友大大咧咧地讲着,两只手也不闲着从旁边小桌上取来两个碟子盛好调料,接着又抬头对老板娘说,“陈姨,您真该在马路边立个广告牌,要不都埋没您这门好手艺了。”

我看着她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真没把自己当外人了。

陈姨停下手里的动作,脸上浅浅一笑,“哪有你说的这么好,难得你们这群孩子喜欢,进门吃饭这事也随缘分,吆喝不来,你们愿意进来叫我一声陈姨,我就挺知足了。”

说完她又将一把刚烫好的青菜递到我们盘子里,“赠的,这份不要钱,你们也别老这样在外面随便垫补肚子,平日里还是得多吃馒头青菜,对自己的胃好一点,不然老了就知道后悔了。”

我和朋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关心紧张地像两个放学被老师留堂谈话的孩子,连忙点头称是。毕业来北京两年了,我每天吃的什么,除了爸妈偶尔电话里会问一句,其他时候根本没人在意。

那个瞬间,我好像明白为什么朋友会这么喜欢这家甚至谈不上店面的小店了。食物能满足我们的是生理上暂时的温饱愉悦,而一个恰倒好处温柔的人可以带给我们的,则是心理上的依赖和归属感。

陈姨就是这样一个恰到好处的人。

2

那天之后,我也成了小店的常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一群年轻人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讲着一些生活里的八卦工作上的难题,陈姨就站在一边听着笑着,安静地来回翻动手里一把又一把交替的串串。

偶尔她也会插一两句进来,不过都是一些“你们可不要跟这样的人学,走路的时候不要低头玩手机,工作再忙也得按时睡觉吃饭”之类的琐碎话。

我们开玩笑说陈姨你太唠叨啦,以后大家都不敢来你这吃东西了。心里却更加多了一份温暖,毕竟在这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森林里,能被另外一个人关心着,就不会成为迷失的独行者。

这天下班,我和朋友出站后照常直接拐进院子里,但小店的大门却是紧闭的,这还是第一次遇上陈姨不在,我俩四目相对,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傻站几分钟之后只好带着疑惑离开。

也是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小店在我的生活中已经如此重要了,习惯还真是一件幸福又可怕的事。

陈姨的小店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要被拆掉的命运,这是我们第二天才知道的。

陈姨一边烫菜一边平静地跟我们讲,其实周围的人家早就搬得差不多了,办事处能给她缓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她很感谢人家。

她还跟我们讲,她很感谢这间小店这些年为她遮风挡雨,也感谢这间小店让她认识了我们这群可爱的孩子。

她感谢了那么多,但唯独忘了感谢自己,感谢那个善良又温柔的自己,是她,给了这个小店生命力。

那顿饭大家都吃的很慢很尽兴,吃到最后,杯盘狼藉,只剩下无限的沉默,我们用尽全力,想要记下生命中这一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好让多年后的自己回忆起现在时,还能够热泪盈眶。

“没事的时候多给家里打个电话,记得好好吃饭,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我们有缘再见了。”陈姨站在门口与我们一一拥抱告别,她笑着讲了很多令人感到悲伤的话。

我和朋友站在路口回头,陈姨依旧站在原地朝我们挥手,一切就好像初见小店时的模样,什么都没有变。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陈姨并不是本地人,小店拆迁后不久她就回老家了。但为什么在我心中小店和陈姨一直是一体的呢,我站在眼前的废墟前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不过我知道,无论陈姨走到哪里,她都能拥有自己温暖的小店,她有这个能力。

再后来,我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也搬离了原来租住的地方。一切都来的很仓促,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便又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

3

搬家师傅是个很实诚的人,电话里简单问了下要从几层搬到几层,便报了一个价格,再没多问别的。不过拥有多次搬家经验的我知道,他的报价比市场价格低了很多。

师傅来了之后问清哪些是我的东西便开始楼上楼上攀登起来,有几次我跟在他身后上楼,看着他被汗水浸透的衣衫,鼻头突然一酸,原来城市的高楼里也有“挑山工”啊,只是他们好像从来没有被注意到过。

行李装车完毕,我递给师傅一瓶水,师傅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过说谢谢。

车上我问他平时几点下班,师傅说“今天忙完你这一单就回家了,明早还接了一个六点的活儿。”

我看了眼手机,此时屏幕显示深夜十一点半。

“真是辛苦您了。”

“咳,不辛苦,你一个小姑娘白天上班晚上还要搬家也不容易。”

他说话的语气那样真诚且自然,令我感动又羞愧。

行李彻底堆进新房之后,我和师傅相视一笑,叉腰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刚刚共同完成了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业一样。

结账的时候,我打算多给了师傅一百块,他却怎么都不肯收。

“你要是个百万富翁的话我今天就多收了你这一百块钱。”他开玩笑说,我也被他逗乐了。

“那你就收了这一百让我感受一下当百万富翁是什么感觉吧。”

师傅的笑脸忽然变得认真起来,“小姑娘,谢谢你了,谁挣钱都不容易,我拿了我该拿的,剩下的你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

见他坚持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到现在为止,我都还记得那晚师傅下楼的背影,跟他上楼时一样,笔挺又充满成就感。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所谓的普通人更容易给予别人感动,大概就是辛苦人更懂辛苦人的不容易,普通人更懂普通人的真诚与善良。

这个城市夜晚风很大,照顾好自己,总会有个人让你感到温暖如家。


(本文首发哲思杂志彩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