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写本书】文章专辑

儿童心理学6月泛读《魔法岁月》第1次在线讨论总结@三七写作营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娜娜儿童教育心理咨询师

20200703

儿童心理学6月泛读《魔法岁月》第1次在线讨论总结。

今天在线讨论,首先由5位章节拆书领读人分享第1章-第5章,每人10分钟时间,按照出场顺序:

第1章,童话

即便是最理想的早期训练,也无法消除孩子内心的全部焦虑,更无法扫除孩子世界和自身发展过程中无所不在的风险。

没有任何养育方法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到焦虑。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伤害和危险。

当出现妖怪,食人魔,死鹦鹉时,最好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并且帮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面对他们。

关于一个年幼的科学家托尼的故事。

他战胜恐惧的处理方法是调查研究,他2岁时,最心爱的玩具是一把螺丝刀,随身携带。这把螺丝刀他用的非常娴熟,在他会说话前,变成功把家里面弄得危机四伏,橱柜门摇摇欲坠,桌子椅子歪歪斜斜随时会倒在地上,吸尘器噪音让他拆解了吸尘器,墙上的电源,拆妈妈的洗衣机把发动机拆下来,这一切源自于他克服童年期恐惧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升华为另外一种动机。

4岁时急性阑尾炎手术,亲戚去看望他,他对玩具不敢兴趣,只想要一只坏了的旧闹钟,之后他在两星期住院期间一直忙于修理这些旧的闹钟,并且成功运转。

修理闹钟与当时手术以及托尼内心的焦虑有关,他通过修理旧闹钟,来减少这段经历给他造成的痛苦。

术后的焦虑为托尼“修理东西”“让东西正常运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至于想他这么小的孩子也能超越自己,完成一些以前未能做到的事情。

不要把孩子保护的太娇嫩,这样长大以后无法融入真实的社会,顺应天性,适当引导。

第2章,Helen

1.出生前2个月,婴儿活动大多围绕自己的需求和满足,他的一切活动都基于本能。

2.8个月,开始认人,除了妈妈其他人都排斥,认生,有分离焦虑有恐慌感。

这个月龄的孩子喜欢捉迷藏,他要确定自己所爱之人是永久存在的,当他们不在身边时,婴儿就会感到不安。这个时候的孩子能出色的运用魔法思维来安慰自己,所爱的人走了又会来。

3.18个月,孩子开始学说话,语言能力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孩子从原始思维系统转向第二阶段更高的思维模式,文字符号在这个阶段占主要地位。

第3章 ,木槿

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

孩子哭了是为了得到关注,他把哭当做武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1.3个月的孩子需要安抚奶嘴,他未能得到的满足需要可能与吮吸有关,婴儿把吮吸视为一种独立于饥饿的需要。

2.6个月到1岁间,婴儿不需要安抚奶嘴。

按需喂养更科学。

按时喂养,源于这样一个心理学假设,宝宝一出生,性格就开始形成,有规律的喂食会为宝宝日后坚强的性格打下基础。

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可靠信息都表明,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还尚未形成让自己延迟消除饥饿感或抑制胃口的心理过程。婴儿很迫切的需要吃到东西,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强化是为了确保婴儿的生存,拒绝满足这种需求是在与婴儿最基本和最强大的本能作对。

按需喂养更科学,适合小孩子,大些的孩子按时喂养比较好。

整本书让人回忆小时候的经历。

3.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

如果宝宝感到妈妈期望他迅速断奶,他有时会采用进食障碍表示抗议。

关于餐桌礼仪,最初宝宝会把食物弄得一团糟,但是不久之后,他就不再有兴趣把食物弄得一团糟了。父母与宝宝进行权力之争,阻止宝宝的行为非常容易引起宝宝的反抗,而宝宝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反抗,绝食,严重的进食障碍。

童年早期,如果极端的限制和禁止孩子摆弄和体验物品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导致孩子失去语言能力。

4.关于排便训练。

与排便有关的障碍。

早发现早预防。

第4章,宝。

1.孩子发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在孩子能开始说几句简单的话之后,对他的教养就变得容易多了,这不仅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改善,还因为孩子自己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控制冲动

2.有关性教育。

自己从哪里来,性教育如何引起。

第一次发现男女有别,知道自己的性别难免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痛苦,引起他们对身体受伤和肢体残缺的幼稚幻想。

性启蒙,坚守原则,不要隐瞒欺骗。

3.是非观。

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和自己作对,父母必须了解这种学习会遇到的困难。

对于吃饭闹。

弄清楚孩子是为了表达什么情绪,让孩子知道逻辑后果,知道是非观。

第5章,小江。

关于孩子讨打,也是一种互动。

小孩子的坏习惯,你越说他可能会越故意,小孩子道德感还没有形成,比较在意大人的看法。

05认识现实世界良知形成

我们已经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两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良知。这里需要讨论一个父母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孩子的良知来自哪里?

在讨论“某个发展阶段”时,我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人们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通俗地说,人们常常把这视为一种蜕变,认为这是生命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新阶段,就像毛毛虫最终会变成蝴蝶一样。不幸的是,人类的孩子不会蜕变,如果只是耐心地等待奇迹出现,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感的形成袖手旁观,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热爱享乐的小家伙完全满足于顺其自然。

必须注意,不要混滑了孩子生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身体发育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可以预见的途径走向成熟。但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即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便无法形成。除非我们要求他,否则小孩子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他没有自己的动机,也没有“成为好孩子”、“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和控制自己胃口与脾气的遗传倾向。这些动机最早是由孩子的父母提供的,要在很久之后,孩子才能把它们称为自己的动机。

在语言发育成熟前:在幼儿能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实现情感满足而牺牲自己的快乐之前,我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对同一类事情进行多次重复,更好地对孩子说“不”。

在语言发育成熟后:一旦孩子开始说话就要开始教他,不要只是释放攻击情绪,而要逐渐要求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

自我发展的标志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什么有的孩子没能成功地迈出这一步呢?这里有两种原因。

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纵容,会让孩子觉得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当孩子感到自己的顽皮会招来父母严厉的惩罚,或对他个人的全盘否定。这样的孩子会有两个动机把自己的顽皮归谷于“外界”:一是对严厉惩罚的恐惧;二是一旦承认顽皮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他就无法爱自己。

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对孩子过于宽容或过于严格都会干扰他们良知的建立,并且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难以有效地自我控制。

6.春风十里。

教育孩子,父母要意见统一。

学生对待问题的两面性。

7.童话,孩子对于马桶的恐惧。

对于第一次儿童心理学泛读书单《魔法岁月》在线讨论,五位小伙伴分享非常精彩,我看书没看懂的点,这听过拆书讲解,马上都明白了。

昨天还听上瘾了,不想结束,但是考虑到大家第二天还要上班,依依不舍的切断,期待星期六晚上再连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