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美,要从多个城市掠影
从秦朝开始,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一直都有大一统的基因,而这也构成了我们的山河壮丽、地大物博。
相对来说,欧洲则是一个分散的局面,从古到今都没有真正实现过统一,很多个国家,很多个城市。
作家、记者欧文•哈瑟利在《横跨欧洲的快车》一书中,以建筑为核心,调合了政治、历史与文明,开始重新审视何谓“欧洲”。
法国北部海滨城市勒阿弗尔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诺曼底的混凝土曼哈顿”。
勒阿弗尔的建城史并不长,1517年由当时的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修建,被称为“弗朗西科城”,典型的人名外国城市;后来又改名为“恩典勒阿弗尔”,“勒阿弗尔”的意思是港口或码头,也就是“恩典港”,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恩赐;当然,现在的名字就简单粗暴了。
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就不一样,它在公元前534年,就由伊特鲁里亚人建立,不过只是用石墙围起来的茅舍,名为“菲尔辛纳”;公元190年,罗马人来了,改名“博洛尼亚”。
罗马帝国灭亡后,博洛尼亚先后被拜占庭帝国、伦巴得人和法兰克人统治,直到11世纪成为自由城邦。
1088年,欧洲历史上第一家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建成;1513年,成为教皇国的一部分;拿破仑一世时期被纳入统治,最后归于意大利王国。
二战时期,博洛尼亚成了德国的重要交通枢纽,直到1945年4月才脱离德国的控制。
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座重要城市,1813年这里爆发了著名的莱比锡战役,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的联军击败。
莱比锡的建城史非常有意思,是1165年的一个市场,后来每年举行两次大的商业性集会,还在1268年被颁发特许状;1497年,莱比锡被允许开展博览会, 1507年又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下诏享有集市优先权,这也就奠定了世界闻名的博览会之城的基础。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古称“斯库皮”,公元前3世纪被达达尼亚人占领,成为达达尼亚的首都;公元1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直到395年由拜占庭帝国统治;后来,斯科普里先后被保加利亚、伊庇鲁斯专制公国、尼西亚帝国等国占领,并被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反复争夺,还曾被塞尔维亚统治;1392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斯科普里,改名“于斯屈普”。
1913年塞尔维亚政府开始统治马其顿,1915年被保加利亚王国占领;1918年,斯科普里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1941年4月,纳粹德国占领斯科普里,又划给了保加利亚。
1944年9月,斯科普里被南斯拉夫“游击队”组织的旗下军队“马其顿解放战线”及其同盟“保加利亚人民军”解放,后又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马其顿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1991年,马其顿自南斯拉夫独立,斯科普里成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
英国作家、记者、学者安娜•敏顿曾评价《横跨欧洲的快车》:“我读过的讲述欧洲最好的作品,调合了历史、建筑及当代政治,由欧文•哈瑟利那混合了批判主义、博学及人道主义的笔触写下,极具标志性。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要想了解欧洲,这本书不可不读。